携手情趣,奔向与语文“悦读”的相约之路
2020-12-23王国建
王国建
“阅读是阅读者的心灵感悟和真情体验。”这一充满哲理的信条式经典之论,让人不仅感受到阅读活动的内涵、价值和意义,还嗅得到阅读者的快乐和情趣。的确如此,如果缺乏发自内心的情趣元素,阅读活动既不会深入地持久下去,又难以赢得令人期待的效果。客观说,许多学生并非对语文阅读不感冒,而是语文阅读教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换言之,如果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自带“流量”,并且发散应有的“趣与情”,自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把语文阅读逐步引向善读乐思的良性发展道路。那么,如何携手情趣引领学生奔向语文悦读的相约场呢?笔者拟就初中教育这个立场,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一、在“多元导读”中激发阅读情趣
新课程理念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为新时期教育与教学活动作出了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语文阅读同样如此——借助“导读”充分发挥有效主导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情趣意识和阅读信念。导读的形式和手段是丰富多元的,如“问题引领”“故事引领”“活动引领”“信息引领”“比较引领”等。
以《孔乙己》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根据结句套改如下:“大约他的确死了。”刚刚出示,立刻引发一片质疑:“大约”与“的确”相互矛盾,这是标准意义上的病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全班读完后,笔者提问如下:“作者为什么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难道是鲁迅先生的‘笔下误?还是在这里另有深意呢?”经此一问,迅即引发大家的兴趣和议论,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带着内心好奇和良好期待纷纷地投入到自主性阅读活动。在阅读过程中,班级里还提出了其他一些问题,如“孔乙己不是主人公的名字,而是他的绰号?”“孔乙己为什么总是‘站着喝酒?”等等。“引而不发跃如也。”导读激趣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二、在“个性释放”中激发阅读情趣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是对“个性化阅读”的最佳注解。应试模式下的语文阅读之所以在“高消耗、低收益、低情趣、低层次发展”下长期运行,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缺乏阅读教育的“人文性关怀”“强势规范阅读思维,严重压抑个性释放”。这种“八股思维”如何能够激发阅读情趣呢?有鉴于此,教师应本着“开放性”原则,并善于通过“见仁见智”来激发学生情趣、深化阅读思维,为助推语文阅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比如《愚公移山》,通过“愚公”其人其事来教育人们“不畏困难、持之以恒”。然而在讨论和交流环节,有学生提出有悖传统的个性化见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固然可贵,这种做法却不明智也不可取:一是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想法和做法在无端耗费自己和子子孙孙的生命力,倒不如通过“搬家”这种最小代价来解决问题;二是如果没有蛇神和上帝的幫助,这就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无言结局”;三是现代社会讲求“智慧、效益、效率”,这种“只讲一面、规避另面”的教育会有误导之嫌。这种极具道理的个性认知不值得珍视和保护吗?
三、在“信息辅助”中激发阅读情趣
众所周知,“教于形象生动,学于直觉感知”。其意重在强调“形象化教学”的内涵、价值和意义,与“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这一信条式论断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初中语文阅读活动来说,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而又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的实力支撑,有利于在激发学生情趣、促进教学相长、开发阅读资源、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充分发挥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正强化”作用。
比如,在《安塞腰鼓》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融“音像图文动”为一体的优势功能,把安塞腰鼓激情表演时壮阔火烈的舞蹈、燥热亢奋的场景、隆隆的阵阵声响、大起大落的艺术表达、元气淋漓的人物等生动活泼地呈现出来,为学生们提供一场惊心动魄的“视听盛宴”,传递一种从来未有的身临其境之感。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通过“视文互动”形式开展个体阅读和群体研读,这种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再如,在课堂教学内外时空,定期不定期地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美文欣赏,不仅有利于营造语文阅读的良好环境和活动氛围,而且有利于逐步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积淀”,不断放大“滚动阅读”效应。
四、在“自主体验”中激发阅读情趣
正如本文在开篇时所说,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活动是“心灵感悟和真情体验”,它始终离不开阅读者的“自主体验”和“情感实践”,否则,要么就是“形式(或虚假)阅读”,要么就是“事倍功半”。宋代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建立在“自主体验”下的语文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迎合学生活泼生动的学习心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手、口、脑”协调共进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不断提升与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加分增值。
比如,把《春》《大自然的语言》等阅读教学与开展“亲近自然、绿色探究”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秋天的怀念》《背影》等阅读教学与开展“思亲与感恩”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狼》《孔乙己》《皇帝的新装》等阅读教学与开展“专题辩讨”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黄河颂》《白杨礼赞》等阅读教学与开展“主题演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等阅读教学与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语文阅读与自主体验相互渗透并有效融合,能够攫取令人期待的“德智互动”效益。
五、在“读写互动”中激发阅读情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这一极其形象的生动比喻,深刻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客观辩证关系。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读写互动”活动,不仅有利于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在很大程度上减小“纯阅读、纯写作”的强度和难度,而且有利于在“吸吐有致”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进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增强他们的读写精神和成功信念。
比如,在朱自清的《春》一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部分段落或全文进行“仿写或续写”;在《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皇帝的新装》等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就其中的“省、缺、遗、漏”现象进行与之相对应的“读写补白”;在《秋天的怀念》《回忆我的母亲》等阅读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形式开展“读后感”式的读写互动活动;在上述自主体验后,引导学生把“所读所作、所思所悟”即时认真地记载下来……所有这些,不都是持续向好的“善读乐写”吗?
总之,“成功的教学不在于强制,而在于有效激发兴趣和热情”。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以“激发情趣”为本,善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学生,能够把他们逐步引向语文悦读的“海阔天空”。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于港初级中学(226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