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师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时代农村学校教学变革的新突破

2020-12-23李嘉航

教师·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模式信息技术

李嘉航

摘 要:“双师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时代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能够帮助农村学校弥补教学资源欠缺的短板,其通过“线上教师”和“线下教师”共同配合完成教学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文章基于农村学校的教学现状,关注农村学校教学中实施“双师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冲破教学困境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双师教学”模式;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到,到2035年,我国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在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不可逆的潮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农村教育现代化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思考的难题。近年来,“双师教学”模式以城乡教育发展为纽带,促进了农村教育质量的升华,消除了教育薄弱环节和隐患,保证了城乡教育的公平性。

一、何谓“双师教学”模式

“双师教学”模式指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的“双师”进行教学,最开始在职业教育中应用得多,后来也逐渐扩展到高等教育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中。“双师教学”模式是由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创建的,旨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以城市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课堂为第一课堂,农村教师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课堂为第二课堂,城市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视频画面可通过远程网络传递到农村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上,农村教师可运用来自第一课堂的资源实现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开展教学内容的习得。

二、农村学校教学现状探析

(一)“撤点并校”措施的推进,农村教学点形势严峻

“撤点并校”是对农村教学资源的再整合,农村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被撤销,合并到教学条件较好的乡镇学校,一部分为方便山区学生上学而不能“撤”,遗留下来的农村学校被称为“农村教学点”。目前,农村教学点教学形势严峻。一方面,农村教学点大部分校舍是危房,因教育经费问题无法维修,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教师数量少,很多农村教学点出现“包班”“包点”的教师,若某位教师有事离开,该教师所教的班级或教学点的教学工作就会处于停滞状态,那些年龄普遍偏小、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的学生便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中心校生源数量庞大,“大班额”問题逐步突出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乡镇中心校,中心校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形成了“大班额”。“大班额”的危害有:第一,教师无法及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情感变化,教室内前排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较多,而后排学生却常处于教师关注的“盲区”。教师常会忽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坐在教室两边的学生可能因长期处于固定位置造成斜视。学生在课间无法充分地活动,无法保证正常户外活动的开展,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危害。

(三)教学资源丰富,“空心化”问题开始显露

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开始走进农村学校,“空心化”问题便开始显露出来。一方面,一些农村学校忽视本校教育教学需要,盲目引进图书、设备和教学媒体,造成图书闲置,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导致过多的教学资源占用了有限的空间,形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教师因缺乏专业化设备操作能力,开展教学活动时手忙脚乱,或者根本不使用教学设施,徒有其表的教学资源流动,只会使得教学内部的“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成为教学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四)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农村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因农村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巨大的问题。第一,音、体、美专业教师不足,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主科的教师,有的农村学校甚至连主科教师的位置都有所空缺,更不用说音、体、美这些学科的教师。第二,农村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大多停留在表面,没有对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教育理念的濡化,教师无法接受高质量的培训,只能按部就班地依照原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陈旧的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阻碍了农村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双师教学”模式下农村学校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操作仪器能力有限,影响正常教学进程

教学活动实施前,“线下教师”需要通过网络及时与“线上教师”取得联系,提前上传相应的课件和视频。教学活动开展中,“线下教师”需调控教学设备,远程连线“线上教师”,“线上教师”以直播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学活动完成后,“线下教师”还需按正确步骤关闭教学仪器,保证教学仪器设备的再使用。完整的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操作,但农村教师对仪器的操作并不熟练,操作教学仪器时手忙脚乱,极大地浪费了课堂时间,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程。

(二)教师退居“助教”地位,产生消极怠慢情绪

“双师教学”模式下,“线下教师”承担了管理课堂教学秩序和操作教学仪器设备的职能,即更多地以一种“助教”的身份出现。线上的城市学校教师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丰富有趣和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农村的学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使得农村学生将更多地关注投向城市教师。农村教师极易产生消极怠慢情绪,认为自己的工作已被取代,对待工作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也提不起工作积极性。

(三)学生接受能力不足,课堂参与度不高

长期以来,农村封闭的环境未能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通道,学生理解知识十分吃力。英语学科是让教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农村学生在上课时听不懂外教说话,理解起来很费劲。此外,对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农村学校因缺少经费,无法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音乐设备、绘画工具等,学生在课堂上只能通过视听获取知识,而不能通过亲身参与来获取知识,缺乏有价值的教学体验,难以达成高质量的课堂效果。

(四)师生间缺乏良好沟通,阻碍情感交流的形成

“双师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主要由“线上教师”掌控,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大多数交流互动仅停留在表面,因“线上教师”对农村学生的了解不够充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只局限于几名学生,忽略了对班级其他学生的关注,使其他学生产生落寞感,影响了学习积极性。“线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间的沟通互动也不多,还需花更多时间学习信息技术设备的操作,导致教学重心发生偏移,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四、“双师教学”模式下农村学校教学困境的突破

(一)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为确保农村教育发展的质量,农村学校应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农村学校可与信息技术设备生产商进行合作,通过生产商来校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促进教师操作水平的提高,解决贫困农村教师问题,城市教师轮流到农村扶贫支教,建立“一对一”的学校帮扶制度。农村教师在城市学校学习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城市教师在农村学校感受更具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通过学校间的交流互助,转变农村教师陈旧、不合时宜的教育思想理念,不断提升其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二)推动教师薪资改革,塑造教师教育成就感

近年来,教师“留不住”成为农村教育中头疼的问题。“双师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农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助教”地位,更强化了教师的离职意愿。为使农村教师安心扎根农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规定:“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推动教师薪资改革是切实保障农村教师生活的有力手段,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农村教师才能将更多的关注投放教育教学事业上,以更多的热情融入课堂,做教学的开发者和创新者,在教学中真切感受教育的成就感。

(三)确保资金投入到位,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各农村学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加大了教育资金投入力度,来建设软硬件设施,但由于人数众多,仍不能充分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国家和政府要确保向农村学校下拨充足的教育资金,加强软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保证班级教学设备的完备,如多媒体设备、科学实验仪器、图书室、体育器材等。但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不是让农村学校无目的地吸纳教育资源,而是根据本校的实际,有取舍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真正做到教学资源优质合理化。

(四)主动接近了解学生,创设师生对话情境

“双师教学”模式下,农村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与“线上教师”产生教学互动,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氛围。教师要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对话情境,以个人魅力吸引学生。不仅“线下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直接接触,“线上教师”也需要间接性地融入學生,农村教师要与城市教师多进行沟通交流,城市教师向农村教师反映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农村教师也要向城市教师说明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农村教师主动走近学生,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声音,才能在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中获得教育价值,为“双师教学”模式的推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2年)》的通知:教技〔2012〕5号[A/OL].[2012-03-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2]金钰良,柯清超,姚永安,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双师教学”模式探索[J].中小学电教,2017(Z1):38-39.

[3]张金龙,秦玉友.小规模之痛:农村教学点发展困境与应对政策——当地教师的声音与“规模效益”实践取向批判[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2):116-124.

[4]宋乃庆,肖 林,辛 涛.改革开放以来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建设:成就、反思与建议——基于数据分析的视角[J].教育学报,2019,15(1):47-55.

[5]伊 娟,马 飞.机遇与挑战:双师课堂走进乡村学校的实践性探索——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6):17-21.

[6]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A/0L].[2015-06-0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08/content_9833.htm.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模式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