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师教科研训现状调查及效能分析报告
2020-12-23林家平杨开封
林家平 杨开封
摘 要:文章通过对区域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培训与专业发展、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理清了区域教师教科研训的基本现状,并通过聚焦一体化,有机整合教科研训、着眼一体化,搭建教科研训框架,开发教科研训项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研究工作,建构教科研训一体化视域下区域主题研训活动范式,以期促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科研训;专业发展;培训;一体化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研究者在教师专业化方面做更深层次的探索。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以下简称“我区”)教师发展中心地处南京远郊,区域内大部分学校属于乡村学校或者涉农街道学校,全区共有专任教师近5 000人,区级名特优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5%。受观念、态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师专业发展普遍不太理想。挖掘、整合、利用好各方面的研训资源,改善教师研训及工作环境,帮助他们找到促进自身专业和学生学业协同发展的途径与策略,是我区教师发展中心的主要职责。2017年11月,我区教师发展中心成功通过了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评估验收。教科研训一体化下的资源整合及研训范式的探索,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创新特色的提炼等工作职能和方式的转型中,还有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需通过进一步研究与实践加以解决。
二、调查目的
随着我区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的成功创建,教研员也随之转变为研训员。为让研训员迅速适应教科研训一体化机制下的研训工作,我们申报了2018年省教师发展专项课题“教科研训一体化视域下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策略研究”,并成功立项为2018年江苏省教师发展专项重点课题。为了弄清区域教师教科研训的基本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研究工作,建构教科研训一体化视域下区域主题研训活动范式,促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设计了一份教师调查问卷,对区域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培训与专业发展、教育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三、调查方法与工具
结合我区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研制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网络版),对全区教师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问卷主要从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认识、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思考、教育信息化等多个方面着手。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2 754份。
四、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网络问卷调查的教师年龄、教龄以及职称分布合理,涵盖各学段的所有学科。年龄20~29岁的占33.48%,30~39岁的占27.05%,40~49岁的占26.98% ,50~59岁的占12.49%;教龄5年及以内的占33.48%,5~15年的占20.41%,16~25年的占25.27%,25年以上的占20.84%;高级教师占11.37%,一级教师占40.52%,二级教师占26.94%,未定级教师占21.17%;最高学历为专科的占15.8%(主要为幼儿教师),本科的占77.74%,硕士研究生的占6.46%。从学历看,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84.2%,这表明我区教师整体学历层次较高,教师的持续发展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较强。偏年轻化的年龄分布表明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比较容易被教师接受。对自己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感到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教师占95.17%,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的教师占91.79%,近80%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规划,外出培训和教研活动是他们认为可以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主要方式。
(二)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认识
教师最想学习的知识是课改、新课标、新教材,占82.5%,最需要的是任教学科专业与前沿知识,占75.82%。认为教学研究对教学有明显促进作用的教师占85.65%,93.31%的教师在教学之余从事过教学研究,78.91%的教师尝试过改革教学方法,但是只有一半的教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仍然有一半的教师觉得效果不好或未曾尝试改变。
(三)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和参与情况
75.35%的教师认为教学与教育科研两者是可以统一的,89.54%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不仅是课题研究,还有更为丰富的内容。承担或参与各类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因是提高自己,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教师占62.06%。只有61.37%的教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参与)过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38.63%的教师则从未参与过课题研究。从教以来,从未在正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教师占54.1%。77.45%的教师希望市、区教科研指导部门能够协助学校和教师对课题进行规划,并编制课题指南,为教师选题提供指导。
(四)教师对培训与专业发展的思考
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46.51%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经常思考,有发展规划。96.05%的教师对培训有着一定的需求,82.79%的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但也有19.86%的教师缺少自觉性、主动性。77.4%的教师认为通过培训可以接受新教育理念,82.53%的教师认为通过培训可以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69.75%的教师認为通过培训可以增加与同行交流的机会。91.94%的教师对新课改以来组织的教师培训比较满意,72.58%的教师在参加培训以后,专业素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比较明显的有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技能、专业知识、教育科研能力等。他们比较喜欢的培训方式是案例分析、研讨交流与实践指导、说课评课等。
(五)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和实践
98.04%的教师比较赞同信息技术能力是一名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70.66%的教师参加过市级及以上的教育技术方面的专题培训,73.64%的教师参加过区级的教育技术方面的专题培训,7.84%的教师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95.17%的教师会熟练制作并经常使用PPT课件,25%以上的教师会使用网页课件和flash动画,94.12%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对提升教学效果有较大帮助。在区级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上,89.69%的教师愿意分享自己的微课、课件等资源。85.51%的教师每学期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10次以上,他们会利用大量免费的网络教学资源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76.69%的教师认为网络教研比较有效,对网络教研中的网络公开课观摩、课件资料下载、网络备课与研讨比较感兴趣,认为目前网络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互动深度不够、组织形式单一,有些还脱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缺乏有效的控制程序,不切合教师的需要。
五、存在的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遭遇高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期对应的年龄为35~45岁,这一时期的教师从教年限一般有10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但也会因为自身的经验及资历而感到满足,自我膨胀,同时会因职称到了“顶峰”而不求上进,产生职业懈怠的心理,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虽然有较大比例的教师认为教学与教育科研两者是可以统一的,但只有61.37%的教师承担(参与)过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仍然有38.63%的教师从未参与过课题研究。从教以来,从未在正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教师占54.1%, 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没有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成为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展课题或项目研究的主要原因。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基于网络技术的进步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尚未取得教师的完全认同,其巨大的效能还未被教师利用或开发出来。
六、建议与对策
调查表明,我区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区域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深入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构建适合区域文化特点的教科研训一体化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部门融合,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助力。
(一)聚焦一体化,有机整合教科研训
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是“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研训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构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的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培训研修、信息技术有机整合为一体的机制,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化發展和区域教育品质提升。
一是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使科研和教研真正融合,在培训和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让教科研成为提升研训水平和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推进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把研训、信息技术与教科研紧密结合,把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重点集中到优化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品质上来。
二是将培训与教研、科研紧密结合。开创以科研课题(项目)为引领、以教学中具体问题(专题)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手段的集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为一体的“一题四课”研训新范式。
三是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架构、开发、管理及推广应用,不断完善我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实现“互联网+”教学提供条件。
(二)着眼一体化,搭建教科研训框架,开发教科研训项目
坚持以教科研训一体化为主线,以研训内容为经纬组织研训,做到在教学研究中同步开展培训,在培训中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关注具体问题,强化实践意识,逐步摸索形成“五个一”研训模式,即“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批课例”“做好一个讲座”“组织一场专题研讨”“形成一个主题报告”的教科研训一体化视域下的区域主题研训活动模式。
教科研训一体化视域下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研究,应以“建设教科研训一体化视域下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训运行框架”和“开发教科研训一体化视域下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训项目”为重点。只有突破这两方面,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发展中心内设部门的深度融合,发挥我区教师发展中心在教科研训一体化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我区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我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徐伯钧.教科研训一体化:县域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融合[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1):31-33.
[2]顾建元.“教科研训”融合促进教师发展新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7(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