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6岁婴幼儿爬行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23李军静

教师·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探索游戏

李军静

摘 要:爬行是移动式身体动作,是日后的基本移动的协调性和平衡感发展的基础。如果婴幼儿缺少爬行的练习,或者太早走路,没有足够的机会练习这些早期的协调能力,会影响综合动作的发展。0—6岁是婴幼儿爬行的关键时期和最佳时期,家长和教师要引起重视,要多进行婴幼儿爬行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幼儿爬行;游戏;探索

爬行是儿童最早的身体移动方式,婴幼儿的爬行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着地滑行,用手臂和腿推着身体前进移动;第二阶段是匍匐爬行,用手臂带动身体,两腿在后面拖着,腹部蠕动;第三阶段是四肢爬行,手、膝盖爬行或者腿是直的,用脚和手着地爬行。一般6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匍匐爬行,然后会进入四肢爬行阶段,直到学会走路,爬行将持续7—8个月的时间。但是现在的家长对爬行重要性的认识不高,觉得婴幼儿吃饱睡足就好,爬行运动并不重要,更关注的是婴幼儿坐和走的时间节点,殊不知这两项发育符合幼儿动作发展的自然规律就足够。

一、婴幼儿爬行的好处

(一)爬行助发育

爬行能促进婴幼儿的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吸收。爬行消耗体力,能大大提高婴幼儿的睡眠质量。婴幼儿多爬,能促进脊椎、盆骨、背部肌肉的发育,长大后不会出现含胸驼背、脊柱侧弯等体型缺陷。

(二)爬行增体能

爬行是一个需要手、脚甚至全身动起来的高级运动,涉及身体的左右协调、上下协调、交叉协调。正确进行手膝爬行时,婴幼儿的手掌是完全打开的,手脚的拇指蹬地,可以很好地促进手脚的发育,帮助抑制抓握反射。婴幼儿多爬,日后协调能力和耐力会特别强。

(三)爬行强化安全感

婴幼儿爬得多,活动范围大,体验和认知就会增多,能培养良好的空间感、方向感以及视觉空间智能等,特别是会更有安全感、更有自信。安全感是独立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缺乏安全感的婴幼儿更容易哭闹,更难适应幼儿园和学校的生活。

笔者近年来探索了0—6岁婴幼儿的爬行发展特点与规律,意在推廣爬行的价值意义,提高爬行的运动实效,促进婴幼儿终身健康发展。

二、0—2岁婴幼儿的爬行发展特点与操练

(一)0—6个月的婴儿特别喜欢俯卧

婴儿4周的时候,家长就可以用手稳固地托住婴儿的前胸并引导他做向上抬头的动作。随着月龄的增加,还可以在床上、干净的地垫上练习俯卧和爬。俯卧和爬的时间从一分钟到几分钟,可以借助玩具来练习俯卧和爬。

(二)6—9个月是婴儿爬的敏感期和关键期

婴儿6个月时基本都会坐,从坐到爬,历时二三个月。匍匐前进—手、膝并用—手、脚爬行,如何让这个过程进展顺利,让婴儿爬得如同小猴子一样灵巧、自如、协调,游戏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1.游戏一:抓物俯卧(适合6个月以上婴幼儿)

6个月的婴幼儿基本都会坐,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练习俯卧位。取一件孩子喜欢的彩色玩具放在他前面,引导他向前趴下变成俯卧位,逗他抓到玩具。这是爬的前奏,建议趴在床上多练习,掌握爬行前的预备动作——俯卧。

2.游戏二:推力助爬(适合7个月以上婴幼儿)

婴儿学爬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四肢难以协调一致,经常手在爬,脚不会移动,或者脚在蹬,手又不知道爬。家长要多帮助其训练,一个在前面引导爬,另一个将两个手掌放在孩子的脚底,推动孩子一只脚,当他往前爬一点时,再推动他的另一只脚,如此协助,每天练习3—5次,很快就能帮幼儿突破爬行协调关。

3.游戏三:听声而爬。(适合8个月以上婴幼儿)

婴幼儿的听觉很敏锐,好听的声音特别能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家长可以在孩子状态好时,摇动音乐玩具,用悦耳的音乐或者动物的叫声,吸引他用爬的方式来取音乐玩具。

(三)10—24个月是爬行练习的关键期和最佳时期

在此阶段,家长切记不要给孩子坐学步车,要大胆地提供安全干净的场地放手让其练习,如家里干净的地板等。这个年龄段最适合亲子爬行游戏,让婴幼儿在亲子互动游戏中练习爬行和体验爬行的乐趣。

1.游戏一:自创爬“山洞”

家长可以利用两把凳子,上面盖纸皮或者浴巾等,利用已有材料创设亲子游戏一起爬“山洞”,鼓励幼儿多爬,一周玩3—5次,保持游戏的乐趣和新鲜感。

2.游戏二:挑战“弯曲爬”

家长可以利用家里的各种抱枕,和孩子一起在地板上创设一条曲折的“沟”,让孩子在“沟”内爬,“沟”外爬,家里的成员可以一起参加。用儿歌或者玩具来引导,增加爬行的乐趣,提高爬行的难度,保证每天爬行不少于1小时。

3.游戏三:和球一起爬

为了促使婴幼儿多爬、多运动,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不同材质的各种球,如小皮球、波波球等。球是易滚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追着球爬行,提高爬行的速度和耐力。

三、2—4岁幼儿在趣味游戏中科学练习爬行

经调查,家长和教师对爬行的重视比较弱,觉得幼儿都会走了还需要爬吗?殊不知大部分的幼儿在2岁前都没有爬够500个小时,爬行的练习严重不够,所以家长和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积极开展适合2—4岁幼儿练习的匍匐前进、手膝爬行、手脚爬行等的趣味游戏。

(一)趣味游戏一:山洞与路(手膝着地爬)

材料准备和场地创设:根据幼儿园和家里已有的材料,为幼儿创设爬行的路线,可以将直线和S线相结合,有创意地进行设置。例如,用小地垫在地板上拼接成一条长长的“路”;用大小不一的椅子布置成有趣的“山洞”等。

玩法与建议:幼儿手膝着地,头稍抬起,眼睛看前方,通过向前爬、倒退爬、侧着爬的方式进行无障碍爬和有障碍爬。手膝着地爬行最为轻松,可以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幼儿爬的热情。

(二)趣味游戏二:挑战迷宫(手脚撑地爬)

材料准备和场地创设:用各种瓶子创设迷宫场馆,设置进口和出口的标志以及简单的提示标语图画,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玩法与建议:幼儿手脚撑地,腿部抬起,头颈充分仰起,手脚相互配合,沿着迷宫的路线和方向向前爬、倒退爬、侧向并步爬、侧身交叉爬。爬行时要提醒幼儿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累了要站起来,放松手臂和腿。

(三)趣味游戏三:野战游戏(肘膝着地爬)

材料准备和场地创设:教师和家长准备各种各样大小的地垫,鼓励幼儿自主创设多样的游戏环境,如野战游戏过草地、爬山坡、网格下爬,引导和启发幼儿独立或者和同伴一起创造性地进行肘膝着地爬。

玩法与建议:幼儿肘膝着地沿着设置好的游戏路线在游戏情境中练习爬行。幼儿身体成跪地姿势,双臂屈肘,双肘着地,两前臂放于头两侧,头抬起,自然爬行。这种爬行有挑战性,建议选择铺有地垫或者较为柔软的场地,保护幼儿手肘和膝盖。

四、4—6岁幼儿爬行在体育活动中全面提高

幼儿经过0—4岁不同时期爬行的科学练习,综合运动能力和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进行有一定强度和挑战性的爬行活动。教师要关注和记录每次的体育活动中幼儿爬行总体情况和个体差异,从中发现全体幼儿爬行的动作是否规范,分析和反思本次活动的经验和不足,并制订和设计下次、甚至下阶段爬行活动的重点和方案,对爬行能力較差的幼儿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练习。

(一)体育游戏一:快乐匍匐爬行

要领:匍匐爬行就是身体压低,肚子贴地向前爬。快速爬行的秘诀是手脚并用,快速交替。

目标:乐意接受挑战,在爬行游戏中掌握匍匐爬行方法,增强上下肢力量,提高全身协调性,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玩法与规则:垫子上有各种颜色或者数字标记,幼儿听信号进行快速匍匐爬、躲避爬,在音乐结束后迅速回到教师身边,听完教师的点评后再继续游戏。

(二)体育游戏二:户外多样爬行

要领:爬的动作,是一种手脚协调、交替的、有节奏的运动,这种运动不仅有利幼儿身体两侧肌肉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幼儿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发展。

目标:发展多种爬的技能,增强上肢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体验爬行游戏的快乐。

玩法与规则:

(1)借助垫子、平衡木、障碍物创设户外爬行的情境和场地,让幼儿在场地上自由爬、向指定方向爬等。

(2)爬行环节由易到难,利用不同的平衡木摆放形式和不同的爬行动作,逐步提高幼儿挑战自我的欲望。爬平衡木时,幼儿身体贴紧平衡木,双脚并拢放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抬头的同时双手伸直抓紧平衡木两侧,用力拉平衡木带动身体向前进。幼儿在平衡木上爬行,必须保持身体平衡,锻炼手臂、手腕的拉力和爆发力;幼儿在平衡木下方匍匐爬行,就要关注自身身体和头部,避免撞到平衡木,发展注意力和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

(3)让幼儿在爬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并在已有的基础上提高身体素质,这就需要在活动设计上由易到难,且趣味性强。同时平衡木的摆放方式和次序的变化也能促使爬行多样化,让幼儿在变换爬行动作、距离的同时实现自身上肢力量和协调性的提高。通过户外爬行游戏情境创设,提升幼儿爬的技能和综合能力,在两年多的爬行类体育活动以及各种户外爬行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总之,爬行运动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科学规范的爬行运动不仅有益健康,还有益身心发育。从医学和健康角度来看,爬行能使身体变得更强壮,因为这是全身协调性活动,全身的肌肉、韧带、骨骼甚至神经系统都要加入运动。爬行可促进婴幼儿脑前庭平衡系统的发育,爬行时特别是手足爬行时,需要脑前庭平衡系统的参与以维持身体的平衡,使其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柳 倩,周念丽,张 晔.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探索游戏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