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领风骚,让语文课堂更有魅力
2020-12-23徐娟
徐娟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打造活力語文课堂是每个小学语文老师追求的目标,而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彰显语文课堂魅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此展开了简单分析、讨论。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教师开始注重打造和谐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最大程度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围绕阅读教学展开讨论,尽管很多教师已经实施创新阅读教学,但效果甚微。
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重难点,但是教师并没有设立阅读教学目标以及完整的阅读教学设计,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是以考试阅读相关题目以及范围作为教学目标,导致阅读教学课堂上混乱,无主次之分。教师应该明确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综合素养提升等为教学目标,并设立阶段性教学目标,充分结合单元教学进度,根据单元主题,选择关联性阅读内容,做好教学记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课文时,教师应该根据单元教学主题——爱国,选择对应的阅读内容,明确单元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爱国热情、为国奉献精神、感恩之心,提升学生挖掘文本背后情感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生阅读基本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高效阅读并做好记录,进行查漏补缺,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改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减少漫无目的教学导致的效率低下,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发现阅读课堂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打造和谐高效课堂,让学生通过课堂掌握到更多阅读技能。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多元化教学
传统的阅读课堂以培养学生阅读答题技能为主,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阅读技能、答题技能等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最终学生也许阅读答题技巧较高,但在拿到一篇阅读内容时,并不去深究其蕴含的情感、作者背后的故事等等,也无法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到趣味性。新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巧妙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真正体会阅读魅力。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轮椅上的霍金》时,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在展开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主人公霍金的图片以及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字对人物描写的准确性,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霍金的身体状况很糟,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旧不放弃科学研究,热爱学习,珍惜生命,从而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坚强意志、科研精神。引导学生要向霍金学习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始终要保持坚强、勇敢。教师通过提问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情感教学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更学习到主人公的宝贵精神,同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思想道德,一举两得。
小学语文老师应该转变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多种创新教学手段,从而让语文阅读课堂更加多元化、高效化,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与期待。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阅读以及写作能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内驱力。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从内心亲近阅读、爱上阅读、高效阅读,愿意在课内外积极、主动投入阅读,从而养成长期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终身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一生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呢?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以《伊索寓言》为例说明,小学生还处于爱听、爱看故事的年龄,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相关单元时,以设立故事会的模式,让学生自主阅读,并通过故事会模式分享自己喜爱的寓言故事。既迎合了小学生喜好,也让学生体会到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让学生意识到阅读趣味性,从而爱上阅读课堂,也让学生爱上阅读,愿意在课内外自主阅读,长期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养成终身阅读。也可以加强与家长交流沟通,通过家庭感染以及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与老师自觉发挥榜样作用,让学生耳濡目染地形成阅读意识、习惯。
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创建阅读兴趣小组,准备包含童话故事、任务故事、动物、百科等图书,让学生可以在课后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也可以在班级设立阅读角,学生随时可以获取阅读资料。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广大语文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优化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进行高效阅读,激发学生积极的语文学习情感,领略阅读的魅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19(06):72.
[2]陈作荣.谈立足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小学优质高效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9(0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