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背景下榆林涉农节事旅游发展研究
2020-12-23张霞王斌合妍彭帅
张霞 王斌 合妍 彭帅
摘 要:农旅融合背景下,榆林涉农节事旅游发展迅速。结合实地观察与访谈,从数量、区域分布、举办主体、组织模式、依托资源、优势、举办目的、受众、节事内容、形式、流程、节事功能、效益、组织水平及发展阶段等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旅融合;榆林;节事旅游;农旅节事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6-004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7;G127 文献标志码:A
1 涉农节事旅游概述
基于农旅融合开展节事活动,有利于丰富文旅产品,提升游客体验,提高文旅业绩,促进农民创富增收,增强文化自信及幸福感,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具有经济、文化、生态等多重效益且受益面广,因此广受各方关注。
2 榆林涉农节事旅游發展现状
2.1 榆林农业发展概况
榆林位于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界地,经持续改造环境、生态不断优化,已成为全国羊、红枣、马铃薯、小杂粮等优质农产品产业基地。截至2018年,耕地面积达到78.87万hm2,占全省26.2%,排名第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6.12亿元,增长3.2%,增加值231.00亿元,占全省12.6%,排名第4。种植业为主,其次是畜牧业,林业、渔业占比很小。农业专业合作社达7 645个,6.67 hm2以上的家庭农场12 059个,土地流转面积达13.17万hm2,均居陕西第1位。
2.2 榆林文旅发展概述
2019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 935.23万人次,同比增长13.9%,旅游收入276.57亿元,增长8.9%。文旅资源丰富、品位较高,现有4A景区3个,3A景区44个,世界遗产后备名录资源点1项(统万城)、国家地质公园1处(靖边丹霞)、省级地质公园3处(佳县九曲黄河、清涧无定河曲流群、榆阳麻黄梁)、国家森林公园1处(陕西榆林沙漠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2处(神木红碱淖、米脂高西沟);星级饭店29家(五星1家、四星3家、三星20家、二星5家);旅行社42家、分社48家、网点106家。
2.3 榆林农旅节事活动调查
节事旅游已成为榆林旅游发展的热点。近几年,各县(市区)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农旅节事,例如榆阳区举办的大美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古塔4月)、“中国美丽田园”杏树红叶节(古塔10月)、“爱游·随我花海飘香”黄崖窑(油菜花节)、乡村文化旅游活动(黄崖窑6月)、“爱游·随我薯花飘香”第四届马铃薯赏花节(岔河则乡7月)、菊花展(沙地公园9—10月)。截至目前,全市陆续推出近30个农旅相关节事活动。
2.3.1 数量及区域分布
榆阳区、定边、靖边、佳县数量较多,子洲、吴堡参与度不高,与其农业发展状况较吻合,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及创森活动基本各县(市区)均有分会场。
2.3.2 举办主体及组织模式
大部分为政府主导(文旅局、农业局、体育局等部门牵头),企业及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主要参与文旅企业多为旅行社,例如康乐组织米脂桃花节、国旅组织佳县红枣节等。
2.3.3 依托资源
以农产品优势产业为主要依托,果蔬、中药材等特色资源涉及较少。多为因农而旅,但不排除为旅而涉农(附带展销)的节事。
2.3.4 优势及举办目的
大部分节事活动依托农业优势资源,旨在展示、促销,少部分主要依托优势文旅资源,旨在改善形象、提升知名度等,兼有展销。榆阳区、定边兼具农业、文旅双重优势。
2.3.5 参与受众
主要参与者为当地居民及外地客商,游客占比不高,且多为周边区域来客。
2.3.6 节事内容
以观花、赏叶等季候景观欣赏、采摘等娱乐,以及购物参与性活动为主要内容,桃花节、红枣节等同类内容节庆举办地较多。
2.3.7 形式和流程
大多包括开幕仪式、文艺表演、农产品展示、交易会、“美食+体育+亲子”娱乐等体验性活动。
2.3.8 节事功能和效益
兼具成果展示、产品展销、文化交流及形象宣传等多种功能,社会文化效益突出,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2.3.9 组织水平及发展阶段
起步较早的榆阳区经验较丰富,组织有序、效益明显,处于发展期。定边、靖边等紧随其后,处于成长期。而举办节事较少的县(市、区)经验不足,多处于探索期。
3 榆林农旅节事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①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化程度不高;②时间分布不均衡(集中在4—10月),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农业优势县区节事较少);③部分县(市、区)节事活动内容和形式雷同,缺乏创意;④节事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⑤缺乏专业运作人才,服务管理不规范;⑥资金有限,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及水平良莠不齐;⑦营销体系不完善,宣传不力,市场覆盖面有限,品牌影响力不足。
4 榆林农旅节事发展的对策及路径建议
4.1 政府“放管服”,引入市场运作模式,鼓励企业承办,引导社区参与
政府制定相应管理政策,明确节事管理方案,加强审批、监管。培育专业化公司,鼓励企业承办,提高效率,扩大影响。引导社区参与,从而促进灵活就业,创富增收,提升居民的参与度和幸福感。
4.2 充分调研、深挖内涵、优化项目、合并同类、提质增效,优化时空布局
组织多学科专家充分调研,深挖内涵,创新、优化体验项目,合并同类项(红枣佳县清涧神木可同期举办、设分会场),以提质增效(扩大规模与影响,提升三大效益)。因地制宜,合理进行时空布局(鼓励子洲在其他节事中增加涉农元素或与绥德等地联合举办山地苹果节),促进农产品销售,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4.3 依托优惠政策,借助金融支持
灵活利用招商引资、民间筹资、银行信贷,盘活资产。优先建设制约节事发展的基础设施,解决节事固定举办场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通讯网络Wi-Fi全覆盖,完善解说系统,合理布局垃圾桶及厕所,提升环境卫生。
4.4 不断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以农为基,以旅为径,提质增效,强化营销
建议设立“农技人才培养资金”,开展节事管理及服务人才培训。不断提升人员素质,保证待遇,确保“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依托人才队伍,结合管理提质提效,优化渠道、加强促销,做好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和综合影响力,保证三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