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2020-12-23刘海元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7期
关键词:鉴赏古诗词初中语文

刘海元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一直都体现在古诗词学习上。因古诗词距离现在已经过了几千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比较晦涩难懂,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度。对此,教师需要掌握古诗词的正确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素质和现有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当中的意境美。进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当中。因此,主要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的内容和篇幅虽然都比较短小,但是它却是浓缩了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结晶,一首古诗词的阅读就可以震撼人们的心灵。由于在古代时很多的诗词都是以“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在学习古诗词时,很多学生都会发现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朗朗上口,只要稍加诵读,就可以把整首诗词记忆下来。只是在理解诗词内容上,学生还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进一步体会到诗人创作时的心境。

一、通过了解诗人的背景,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对诗人背景的认知,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词的状态和整体的创作风格[1]。毕竟古代的诗词,大多数都是诗人对自己的遭遇、生活环境的描写。以唐朝诗词为例,在初唐时期,主要以宫廷风为主,其诗词的内容大多淫靡浮夸。直至陈子昂的诗词革命创新才结束了浮靡之风。例如,在学习《登幽州台歌》时,就会发现其内容为对燕昭王求贤若渴的感悟,既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境,又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之情。这就与初唐时期的华丽风完全不同。到了盛唐时期,诗词的风格逐渐增多并达到了顶峰,各类文人齐聚一堂。这时在进行诗词赏析时,就能以整个盛唐作为基调,将诗人的个人背景进行分析,这样才能理解诗人在创作时所表达的情感。如,同是田园风格的孟浩然与王维,其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就不相同。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赏析教学时,首先就应该告诉学生先看作者,再想朝代,然后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进行合理分析,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掌握诗人想要传达的情感,进而促使学生理解诗词的具体含义。

二、反复诵读,强化学生对诗词的意象理解

意象就是通过具体的事物表达自身的情感。这是一种隐秘的表达手法,也是诗人表达自身思想的关键之处。例如,在古诗词中通常将月亮比作对家乡或是亲人的思念,从而表达自己思念的哀愁;将莲花和梅花比作高洁的象征;将鸿雁比作来往的书信;将菊花比作人的气节等[2]。因此,在进行古诗词赏析时,教师要强调学生透过表面看本质,体会诗人在意象词汇下真实的想法,明白这首诗词真正的含义与价值。例如,在学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其中的“遥怜故园菊”就是一处隐喻。它出自陶渊明的一个典故。根据《南史·隐逸传》中记载,陶翁在重阳节外出时没有带酒,就在宅子边上的菊花丛中一个人郁闷呆坐了许久,直至王弘把酒送来,陶翁才能醉饮而归。这里就是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作者也想入乡随俗去登高饮酒,但是却无人相助,侧面烘托了军旅生活的凄苦。

三、复原诗词中的场景,帮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

在古代的诗词鉴赏中,有很大一部分诗词所表达的内容是通过对景色的描写来渲染、烘托整首诗词的气氛,从而使整首诗词具有形象化的特点。这时在日常的鉴赏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图视”法进行诗词鉴赏。一般来说,这种典型的以感性为主题的古代诗词只要学生能够抓住其表达的特点,就能够有效做到将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统一,进而对诗词的内容有一个深度的了解。例如在教材中,部分这种感性诗词通常都会配以相关的人物形象,或者是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来帮助学生体会诗词所隐含的意境美。初中语文教师通过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复原诗词中的具体场景,就可以使学生轻而易举地了解到这种意象诗词所带来的震撼感受。例如,在学习《使至塞上》这首诗时,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对边塞风光的一种详细描写,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出在大漠中袅袅孤烟升起,夕陽西下天边一片火红的景色。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具体的感官刺激来体会到诗词所表达的空间结构感,进而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意境。

四、体会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实现诗人与学生的情感共鸣

没有任何一首古诗词的表达方式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也可以将这种现象理解为,每一首古诗词都各有千秋,其作者表达的意境也完全不同。古诗词的作者通过使用精练的语言,将自己的思维通过诗词进行完美的阐述,从而散发出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因此,在鉴赏古诗词时,教师也需要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诵读古诗词,仔细感受诗词中所隐藏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内涵,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意境魅力。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时,就需要让学生运用多种鉴赏方式对这首诗词进行深度的赏析。如。“暗飞声”就是代表,在听笛子的声音时并不能听得很清楚,只是隐隐约约可以听到笛声的悠扬婉转;而“满洛城”则是作者心中能体会这样的笛声,所以觉得在夜晚寂静的洛阳城中,就连春风都想带着这笛声一路跟随着作者出城;而“折柳”则代表着《折柳曲》,它是一首充满哀伤、悲怨的曲子,听到这样的音乐声,不仅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为了体验这一情感,教师可以在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感受诗词情境时,播放这首折柳曲,加深学生的情感催化,促使学生能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古诗词承载着我国千年来的文化核心,它也是普及现代人人文精神的重要方向标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古诗词,然后运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得到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使古诗词可以起到真正意义上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柴兆平.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6):43.

[2]顾晓芸.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9(30):51.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鉴赏古诗词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