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斫琴“守艺人”
2020-12-23席昱梅
席昱梅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我亲手斫制的古琴‘鹤鸣秋月在中华文化方阵的花车上亮相,身为斫琴师,那是我一生的荣誉。”北京正合堂古琴坊创始人、我国著名斫琴师孙长河说。
孙长河,来自黑龙江,是我国斫琴史祖孙登的第63代嫡系传人。
2000年初,孙长河变卖了所有家当举家搬迁,来到京城创办正合堂琴坊,就是为了寻找更大的市场,不让这门家族手艺失传,让古法斫琴技艺发扬光大。
自从15岁跟随伯父学习斫琴,40年来,孙长河一直谨记祖先“诚实做人,踏实斫琴”的教诲,即使到了京城也是闭门简出,对先人留下的琴式做了潜心研究,并进行大量创作。目前为止,已经创作了几十款新样式。
孙长河介绍,一床好琴在斫制過程中,至少要经过木胚制作、合琴、蒙布、灰胎、装徽位、上漆、上弦等100多道细致的工序。一床琴,选好材之后,从定胚成形,再到定音上弦成品,时间跨度至少达3年。尽管如此,孙长河斫琴,全部是自己纯手工一斧一铲斫制,琴上的线条、弧度都是用铲子、锉刀一点点打磨出来,这样才能心中有数,保证每一床琴的音色。
因此,孙长河每年亲手斫制的成品琴只有20床左右。“相比‘厂琴,上了机械化工具,用统一的模板,一年生产几百床琴,千琴一音,这不符合‘千琴千音的祖训。”
在孙长河看来,“人们对古琴的创新向来争议较大。有人认为制作古琴应该尊重古法、尊重传统,不应该随意更改。我认为,尊重古法固然重要,斫琴人只要遵循‘奇、古、透、润、静、匀、圆、清、芳琴之九德即可,不必拘泥于形式,推陈出新也是再创作的过程,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元素趋向多元化,但是这‘九德是必须遵从的。既要严格遵循古法手工制作,又对古琴的外观、内部构造及髹漆工艺加以改善。”这就是孙长河斫制古琴所总结出一套完整并且成熟的斫制流程。
为何,孙长河是那个幸运儿?
“选到‘鹤鸣秋月是偶然,也是幸运。”孙长河说,他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总导演肖向荣处了解到,为了充分表达我国的文化自信,琴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表达其深刻内涵,选什么款式的古琴也颇费周折,在几十款古琴中,之所以选中了“鹤鸣秋月”,是从琴名和琴的造型上,都符合当今腾飞的中国形象,尤其是其琴体两侧的突出弧线,使得整体琴犹如白鹤鼓翼,富有动感。而“鹤鸣秋月”正是预示着伟大祖国金秋十月如鹤冲云霄,展翅翱翔。(摘自《中华工商时报》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