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破界”选官:向民企“要人”
2020-12-23
半个月前,一则干部任前公示让余黎宇名声大噪。公示名单上的8人都拟任杭州萧山区区管副职领导,其中7人来自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唯去镇(街道)任职的余黎宇身份特殊——他所在的浙江康盛科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萧山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解释,这是一次“打破界限”的公开选拔。“破界”选官虽不常见,但有先例。杭州此番“向民企要人”的力度、规模更大。肯定此举的同时,也有人提出疑问——选拔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没有从政经验的民企管理人员能否胜任领导干部岗位?
浙江康盛科工贸有限公司人事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数月前,市、区组织部门曾派人到公司落实“优秀年轻干部综合比选”工作,因为该公司是当地“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入了组织部门划定的名单范围,厂长、经理级别以上的职工可以参加此次选拔活动。拿到符合条件的职工名单后,组织部门专门召集这些人开了一次座谈会。为了配合组织部门工作,公司鼓励员工积极报名,共有3人报名参加了此次干部选拔,最终仅有余黎宇1人被选中。
关于此次选拔活动的政策导向,萧山区委组织部作了解释,主要是拓宽选人、用人面。据了解,此次拟提拔任用的干部有两个特点:一是年龄都比较年轻;另外就是从事的职业跨度广,来自私营企业、国企、科研院所的都有。
在萧山发布公示的同一天,杭州市余杭区委组织部也公示了8名拟提拔任用的年轻干部,同样也有一名来自“体制外”的人员。公示信息显示,西湖大学(民办)先进微纳加工与测试平台行政副主任、高级主管李威,拟任余杭区直单位副处级领导职务。
允许从“体制外”选拔干部,是杭州市在2019年定的“调子”。余杭区委一位干部告诉记者,2019年下半年,杭州市推出了“优秀年轻干部综合比选”活动,鼓励各区县和市直单位拿出一部分岗位供“体制外”人士报考,“体制外”人士要和“体制内”的干部一起比选。参与比选的“体制外”人员,一旦通过选拔并确定赴任,他们的身份将转变。
“既然公务员可以‘下海,体制内也可以从‘海上捞点人回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分析称,优秀的企业人才进入政府机关任职,可在一定程度上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到政府部门。
從企业“选官”,有一定的政策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要求“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条例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可以从党政机关选拔任用,也可以从党政机关以外选拔任用,并要注意从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以及社会组织中发现选拔。 此前,直接引进民企管理人员任领导干部的情况不多见,但党政机关和民企的人员交流已越来越频繁。相较挂职、聘用,杭州此次直接从民企“选官”的做法显然更为彻底。
(摘自《南方周末》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