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师生反串,精彩数学课堂

2020-12-23胡春艳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胡春艳

【摘 要】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综合素质。有教育研究者提出了“师生反串”的教学理论,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师生反串;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基于师生反串的教学方式开始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它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主动挖掘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一、巧妙师生反串,鼓励学生挑战自我

小学生年龄小,普遍存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渴望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因而数学教师可采取“竞争上岗”的教学方式。以“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为例,教师在开展该章节教学时,先提前告知学生明天要学的知识内容,明确告知学生:“哪位学生想出的方法最多,就可获取一张‘就业上岗证。”教师在第二日上课时提出问题:“小明与小红看相同内容的故事书,小红看了这本书的,而小明则看到这本书的,请问小明与小红谁看的页数多?”学生看到此问题后均能第一时间理解题目含义,即比较哪个分数大。接着,教师让学生运用文字、图画等形式将比较方式记录到白纸上,一段时间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整个教学过程允许学生随意走动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在此基础上,学生要思考以下问题:哪位学生的方法更为精巧?哪位学生的方法多?最后,班级中的一位学生可以获得“就业上岗证”,担当一日“小小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如此,师生反串教学方式的精妙之处得到了有效凸显。

二、巧妙师生反串,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当前各个学科教师都十分关注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采取师生反串的方式,从学生感兴趣或简单的内容着手,科学合理地选取构建“反串”课堂的基点,并在课前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效备课,引导学生高效预习,调动学生参与师生反串活动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和探究热情。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为例,学生在学习中均能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备课,并在此基础上写出相对完整的教案,之后选择一名在教案书写中贡献较大的学生上台“讲课”,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在学生授课时记录其板书书写、失误、学生互动、语言表达等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适当点评和评价,再让学生思考自身在“授课”中存在的不足。上述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巧妙师生反串,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生在师生反串活动中会调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进而产生多种答案。尤其在学习应用题时,由于应用题的题型十分丰富,且考查的知识范围相对广泛,单凭小学生独立思考,无法形成系统化和规律化的学习体系和解题策略。对此,基于小组合作的应用题教学就能发挥多种智慧力量,学生在相互探究、分析解题思路时能够有效活跃思维,这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吸取他人经验,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增强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下述题目为例:“周末学校要组织学生前往公园郊游,共有28名学生,公园中的小船限乘坐4人,大船限乘坐6人,小船租金为8元,大船租金为10元,问该如何租船?”上述题目有着典型的开放性特征,数学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写出科学合理的租船方案,之后与小组其他学生沟通交流,小组讨论后选派一名学生阐述本小组总结的租船方案。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和其他学生交流并聆听学习思路,对比其他小组成员的解题思路与自己的解题思路,从中得出高效的解题方案,最后在全班同学的汇报交流中展示自身不同于他人的思考过程。基于小组合作的应用题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四、巧妙师生反串,挖掘学生内在潜能

毫無疑问,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能。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真正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事实上,让学生走上讲台和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聆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借助师生反串,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培养良好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在一次模拟活动中邀请一名学生回答问题,这位学生显得十分紧张。此时教师没有急躁地让其坐下,而是鼓励这位学生慢慢思考并告知现下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求助同桌或一位自己相信的人解答,另一种是翻开教材,答案就在其中。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深化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有效挖掘。所以教师采取师生反串教学时应信任学生,让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均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发展。

总之,采取师生反串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彰显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使师生能够在平等、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探索知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周杰.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科研), 2019(9).

[2]刘常春.创新教育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南北桥,2019(1):116.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