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性

2020-12-23陈慧颖

丝路视野 2020年29期
关键词:艺术类教育管理创新

陈慧颖

摘 要:服装设计类学生属于艺术类专业学生,拥有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共同特点——自我意识强烈,在艺术类学生这种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对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型教育管理,应成为各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在当下各种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剖解,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学生管理的创新模式,希望能够给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艺术类 教育管理 创新

艺术生总是被冠以许多不积极的定义,然而,事物总是有多面性的。在面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时,因材施教或许是最恰当的一种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一贯奉行的方针,也是教育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管理,从而发掘学生的自身优势,更好地发展每位学生的潜能;同时,弥补其自身的不足,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在面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时,应帮助学生找到其努力的方向,制定具有较高效率的行为方式。

一、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服装设计类专业的特点有别于其他艺术类专业和其他文理类专业,所以它也存在着更加具有独特性的地方。第一,服装设计类专业有别于其他文理类专业,它既要兼顾文化素养的培养,又要保证艺术类较为主观性强的课程,甚至需要更加偏重艺术设计类专业知识的深造,所以他们的文化知识素养也许不如文理类专业的学生高,也常常造成世俗带有偏见的眼光。第二,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的差别,致使他们学习环境较为宽松自由,在面对较强烈的规则或纪律的时候,易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或事件。第三,由于服装设计类专业在专业学习时实操性较强,他们常常在工艺室和教室之间切换,动手操作的课程较多,也易在纯粹理论学习时造成缺乏注意力的现象。

二、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在进行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当前,各高校都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学生工作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条例政策和管理规划,也收获了相当好的效果。但从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来看,还存在着过于守旧、缺乏创新等问题。第一,在进行学生工作时缺乏对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学生的针对性管理。就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而言,他们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完完全全统一使用普通文理类专业学生的管理方法,或者使用陈旧的管理方法,易抹杀了他们的天性及创造性,也失去了高校教书育人的原则。第二,以填鸭式、唠叨式为主的管理模式效率较低。当前部分高校中,学生工作人员善于运用填鸭式或唠叨式的教育管理模式,生硬地将世界观、价值观套加在学生的身上,要求学生按照单一的模式进行校园行为习惯,虽然这种校园生活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积极与正向的,但对于艺术类专业特别是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来说,无异于剪断想象的翅膀。如对学生服装的统一要求,作为服装设計类专业学生,衣、食、住、行本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能从自身和实践出发进行专业学习,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够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三、创新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管理模式

(一)将课程思政放在核心地位

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快速、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确立的关键时刻。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填鸭式和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00后的学生,特别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管理。因此,创新的课程思政管理模式也将是各高校应该重视的问题。剖析学生个性特点,改变方式方法,确立一个与学生自身情况更加吻合,学生更容易掌握的思政方法是刻不容缓的。第一,学生管理人员应该透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学生,尤其是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面的薄弱环节,找到思政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第二,可以采取新形式、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方式,针对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短板如户外活动、电影剧目赏析、私下谈心交流的方式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

(二)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艺术类专业学生都存在着共同的特点,情绪心理较为感性,也较容易出现情绪化的状况,这也是他们的专业特点而决定的。对此,学生管理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人的家庭、情感与学习生活。通过朋友交往式的帮助,挖开学生的心扉,积极对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发生。同时,也应该给予学生专业的心理咨询的平台。

(三)学习与生活两手抓

在大学生活中,学习与生活本就是一体的,想要有优异的成绩,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应该做到教学与管理的结合,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两不误,全面发展。

第一,学习成绩核算入个人综合评价,并且从多方面分析学生,让学生完成自身的完善。第二,以学分、奖学金等制度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对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同时重视。

(四)重视实践成绩

服装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水平在日后的工作中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在规范学生行为时应该予以重视。除了专业实践外,还应重视日常志愿服务等活动实践。

第一,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易于实践的环境,包括实训室等。第二,建立一个创新创业平台,能够给宣传发挥自己的空间。第三,积极与企业相联系,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市场环境,能够帮学生认清学习的方向。

四、结语

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与文理类专业学生存在个性鲜明、特点显著的特征,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低,情感较为感性,但面对新生事物时不畏惧,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制定学生教育管理规定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成才。

猜你喜欢

艺术类教育管理创新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