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23薛湘荣

时代经贸 2020年21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对策

薛湘荣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职能逐渐从管理型向着服务型所转变,为人民服务始终是事业单位工作的核心理念。新时代下,事业单位要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使事业单位更好更快的发展。而内部控制能够促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模式。因此,在事业单位内推广内部控制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内应用内部控制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很多应用上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策

事业单位应用内控机制,能够有效的保证单位的经济财产安全,有效的减少贪污现象的发生。正因为如此,国家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体系,应用了内部控制约束手段,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应用的现状却并不乐观,往往会在信息沟通,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环境上出现问题,阻碍着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评价、监督机制

财政部门仅仅针对企业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管理规范,而对行政单位来说,可参考的规范仅仅是2012版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目前已有大致的雏形,但是内部制度还不尽完善。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没有明确的导向性,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监督评价工作的效果不理想。

事业单位间建立内控制度涉及到的部门是方方面面的,需要与各个部门间做好信息的对接,统筹规划所有工作职责后,才能使内控制度的建设变得更有条理性,部门间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只有这样的内控机制才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但现实是内控制度的建设往往是领导说了算,内控制度主要针对的是下级,而缺乏对领导层、决策层的约束监督。

(二)事业单位内部权力制约失衡

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不同于企业,上级领导有着最高的职权,权力的过于集中往往会出现一支笔的现象。对决策层的管理过于宽松,往往会导致领导层的行为难以受到监督。而事业单位内部间要形成的权力制约是针对全体成员的,要求会计主管、会计、出纳事后监督工作要完全分离。以起到查错防弊、相互牵制、防范核算风险的作用。我国目前现存的问题是岗位配置人员难以得到有效的制衡,工作人员身兼数职,这也是目前会计核算时,经常出现资金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员工的工作素养不达标

科学合理的制度是保证内控制度有效落实的前提,但是如果员工的工作素质不达标,很好的完善制度也难以达到最佳的效果。而行政单位多年来沉淀下来的工作不主动,不积极,缺乏责任心,得过且过的作风,导致制度执行时往往事倍功半,内部控制体系往往形同虚设。

(四)内部控制体系薄弱

在工作的开展中,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但其实内部控制应当是所有员工共同的事情。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全体员工间并没有充分的理解到内控体系的重要意义,最终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执行主体,责任模糊,流于形式。

二、促进行政单位内控效果提升的几点对策

(一)以政务公开促进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有效前提为促进信息公开化,但是我国在信息披露这方面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导致我国行政单位内部信息披露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信息披露是基础,信息的质量能将披露出信息的实际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行政单位在披露信息时,要制定统一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以及统一的信息披露格式,是信息使用者更好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判断。所以,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信息披露的全面,也要保证信息的质量。

(二)建立健全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体系

应当在行政单位内建立单独的审计部门,工作的内容要有别于财会部门,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权威性与独立性。要适当的赋予内审人员一定的权利,通过独立的评价和检查活动,工作的开展要不受任何人的干预,以便更好地检查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及漏洞。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监督工作的开展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要借助社会,政府等外部的审计力量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控制,内外部监督兼具,同时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来保证监督工作能够正常的落实,才能使内控监督达到最佳的效能,助力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强化行政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涉及到的环节较多,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职责。有时如果职责划分不清楚,很有可能出现职能重合的现象。因此,在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一定要将工作职责细化,做到专人专管,权责到人。细化工作职责的目的是为了工作划分的更明确,而不是让员工负责更多的事项。不可以出现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独立完成一项业务的现象。

首先,要使各个部门间开展的工作是相互制约的。通过采取适当授权,职务分离的办法,使得各个部门间开展的工作能够互相制衡,相互监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例如,出纳人员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对于不属于自己分内的事则要考虑再三。出纳人员不得监管账务登记、费用、保管、收入、档案、稽核等方面的工作,银行印鉴应由多个人保管,审核人员不得记账等等。其次,要建立重要岗位轮换岗机制,根据岗位重要程度的不同,涉及财产数目的不同,制定出明确的岗位轮换计划。此举的目的是分权,工作人员间有着同等的权利,同样也有着互相监督的职责,相信通过换岗制度的交接,能够很快的显露出工作中存在不足的环节,并进行及时的改正。从而促进整个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优化。

(四)上级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

从我国目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来看,影响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向前推进的重要原因不是制度建立的不完善,而是上级领导没有起到带头作用,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性。即使已经沿用内部控制机制的部门间,也存在着内控机制应用不合理的现象。内部控制只对下不对上。因此,新时期的任务要求,不仅仅是上级领导,而是单位的全体人员都要提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并明确自身对工作的开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升工作的责任感。单位内部间通过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相互制衡机制,有助于形成单位内部控制的人人负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进展的是否有效,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素质是否达标。因此,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人才培养力度,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强化其“第一责任主体”的认识。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分类型,分期,分批的对单位相关工作负责人开展相应的培训,从上级培训入手,逐步的带动单位整体内控制度有效应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行政事业范围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从以下几大方面落实:在增强全体员工内控意识的同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内控工作制度。在完善内部建设制度,业务流程控制制度,完善货币基金和实物资产制度的基础上,使得预算工作的开展更为规范。在施行内控制度的全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内外部机构对审计工作开展的监督作用。从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规范内部审计业务操作流程,在单位内部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的办法,以适应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山西省阳曲公路管理段,山西 太原030100)

参考文献:

[1]田祥宇,王鹏,唐大鹏.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000(009).

[2]周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19.

[3]李美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20(03).

[4]尹丽芳.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商讯,2020(02).

[5]孙星.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会计师,2020(02).

[6]杨晓焱.行政事业单位财務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