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形容词比较级习得研究述评

2020-12-23骆玮

校园英语·上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负迁移二语习得

【摘要】作为英语语法体系的基础成分,英语形容词比较级的习得关乎着英语语言的发展。研究者对英语形容词比较级的习得顺序做了大量研究,但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对象的习得顺序研究很少见。本文的目的是对中外研究者所做的英语形容词比较级的习得顺序研究加以綜述,从语言学范畴和语言习得范畴讨论以往研究者在研究方法方面的贡献和不足,总结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习得顺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习得顺序的异同,并分析了造成这一异同的原因。文章最后提出要寻求一个更为全面的研究方法,使前后得到的数据更具有说服力,对中国研究者具有更大的启发。

【关键词】英语形容词比较级;二语习得;过渡泛化;负迁移

【作者简介】骆玮,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在英语语法系统中,形容词比较级是基础的,但也对后期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性。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相较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更早地习得形容词比较级。由于比较级的不同类别,其复杂性也不同。许多研究表明这一语法点的习得包括几个不同的阶段,以及不同类别的误用。在中国,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在初期被形容词比较级的不同类别及表达形式所困扰,并且掌握这一语法点是循序渐进的。但是,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对象的形容词比较级习得顺序研究并不多。

基于语言学范畴内形容词比较级和语言习得方面的理论,本文综述了以往研究者对英语学习者在形容词比较级方面的习得顺序,并从语言学范畴和语言习得范畴讨论了这些方法的贡献和不足。

一、语言学范畴内的英语形容词比较级

英语形容词比较级用于词组或句子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词序屈折变化”,通过词缀规则在形容词后加后缀“-er”;另一种称为“外加词变化”,在形容词前加一个副词表示比较级,大多数情况下加的副词为“more”。

相关研究多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探讨形容词比较级,前者注重比较级的起源和发展,后者重点探究语用学角度的语言选择和转变。

1. 比较级的起源和发展。比较级的屈折变化可以追溯到古英语时期。比较级屈折变化最初来源于德语,最早的比较级形式是“/iz/”和“/oz/”。尽管关于比较级的屈折变化的起源有所不同,但这一形式被研究者普遍认同,并且屈折变化已成为比较级的默认形式。

然而,在比较级的“外加词变化”方面,争议很多(Danchev, 1989)。首先,不确定性存在于外加词比较级的出现时间。其次,外加词形式是来源于其他语言还是自发产生的是无法确定的。Mitchell (1985) 首次提出外加词比较级出现于13世纪,并且他还假设了一种可能性:外加词变化受到拉丁语或法语的影响。Diaz (2006) 最近以三个古英语助词“ma”“bet”和“swieor”进行了研究,这三个单词在古英语中是表示程度加强的词,类似于现代英语中的“more”。来自语料库的数据表明,外加词比较级至少在公元10世纪以前就出现了。此外,它不仅出现在以拉丁语为原文的翻译稿中,也存在于同一时期的口语表达中。Diaz的研究结果表明外加词比较级最早出现于公元9世纪后期,是作为一个自发产生的语言变体,而不是外来词。

造成这一变体的原因有诸多讨论,其中最让人信服的是出于强调和说明的需求。当说话者意识到屈折变化不能简单地表述比较时,就趋向于使用外加词比较级,因为一个单独的词素可以达到强调的目的(Diaz, 2006)。

从古英语到中世纪英语,有一个趋势是语言从由较多词素组成的演变为由一个或两个词素甚至没有词素组成。前者如拉丁文,后者如中文、英文。而在比较级方面,这样的趋势也是明显的:从比较级的屈折变化到外加词比较级 (Matsui, 2010)。根据一些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Dammers, 2004; Lawler, 2001),形容词比较级的屈折变化逐渐被外加词比较级所取代,即“more”被用得越来越多。在最近几十年,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使用者运用形容词的外加词比较级的范围越来越大,从双音节、多音节形容词,甚至现在用于单音节形容词。此外,也存在一些比较级的外加词形式与屈折变化一同使用,只是为了起强调作用。

2. 比较级形式的选择。从共时角度来说,研究者将研究着眼于比较级形式的选择、两种形式的使用频率,以及造成比较级形式变体的决定性因素。

最早的研究提出一个形容词中音节的数量是造成形容词比较级变体的主要原因。Quirk (1985) 认为形容词的词长决定了其分布。基本上,单音节形容词使用屈折变化作为比较级的形式,而多音节形容词使用外加词比较级。至于双音节形容词,其比较级的变体颇有争议。

Mondorf (2003) 并不认同词长决定论,她认为比较级是在一个复杂的语境中形成的。决定因素存在于音系学、构词法、句法学、语义学及语用学中。之前提出的音节数量理论就是从音系学角度解释的,而不应该是构词法。

Matsui (2010) 创造性地把形容词比较级分成五个不同的类别,取代之前的“-er”和“more”,包括:只有屈折变化的形容词、优先使用屈折变化的形容词、既可以用屈折变化又可以用外加词变化的形容词、优先使用外加词变化的形容词、只有外加词变化的形容词。这一分类囊括了所有形容词,并且解决了以往研究者在比较级的选择上出现的不确定性。

这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和Mondorf (2003) 的观点相吻合,认为音节数量并不是造成形容词比较级变体的主要因素。对比研究BNC语料库和韦伯斯特词典语料库,发现前者比后者囊括了更多的使用外加词比较级形式的单音节词和双音节形容词。这就是语言趋向于演变成由较少词素组成的单词的一个特征。Matsui (2010) 研究了造成这五种形容词分类的原因。 在词素与音系方面,词长并没有词尾重要。以“-y”结尾的单词通常用比较级的屈折变化“-er”形式,而以“-e”或“-er”结尾的形容词则更趋向于使用外加词的比较级形式“more”。从句法学的角度看,用作表语的形容词更多地使用外加词比较级。词尾,语义上复杂的形容词使用“more”比较级更多。在语用学方面,比较级用于强调作用,使用“more”更多。

二、语言习得范畴内的英语形容词比较级

1. 第一语言习得领域内的英语形容词比较级研究。许多研究表明,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形容词比较级的习得有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习得者对于语言输入没有任何的偏好,“more + Adj.”和“Adj.+er”都作为语言输入对习得者产生等同的影響。在下一阶段,习得者学习了两种规则:外加词比较级和屈折变化。当他们碰到多音节形容词时,往往选用比较级的屈折变化,然后这个规则并不适用于多音节形容词。此时,他们会发现错误,并趋向于使用“more + Adj.”。在最后一个阶段,他们放弃使用比较级的屈折变化而使用外加词比较级,即“more + Adj.”。这种比较级的误用存在于儿童的语言发展时期。 Graziano-King & Cairns (2005) 以第一语言为英语的儿童和成年人为对象,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儿童为变量,年龄在5到10岁之间,而成年人则是对照组。这两位研究者发现儿童习得外加词比较级“more”晚于屈折变化“-er”。Gathercole (1985) 以“more”在三种不同语境下的使用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第三种用法是作为比较级。研究表明“more + Adj.”更晚出现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中,但并没有说明是否存在这两种比较级的误用。

然而,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不确定用哪一个比较级的时候,初期的习得者倾向于“more + Adj.”,后期的习得者倾向于“Adj. + er”。Chua (2010) 调查研究了初期习得者在不同阶段对于这两种比较级形式的偏好。此外,她也提出了教学法方面的启示。Chua采访了一名小学教师,发现大多数教师教授形容词比较级形式的方法是填鸭式学习。因此,Chua建议英语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灌输。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分析形容词并自己总结规律。只有通过这种形式,初期习得者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形容词比较级。

2. 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内的英语形容词比较级研究。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研究发现不仅是比较级的习得顺序,还有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误用,都与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习得者很相似。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初期习得者倾向于使用比较级的屈折变化,而后期习得者偏好外加词形容词比较级。Gitternman & Johnson (1982) 做了一个实验,验证二语习得者在习得英语形容词比较级时的过程。研究发现,二语习得者在初期阶段更偏向于使用屈折变化,即“Adj. + er”。Clark (2001) 研究了初期二语习得者对于比较级的两种形式的偏好,以五岁和七岁的习得者为对象。这个研究包括两个实验:一个是相关判断任务,另一个是产出型任务。结果表明,习得者的偏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

研究还表明,一旦外加词比较级被初期习得者作为默认使用的形式,则大多数情况下会被误用。直到习得进入中期后,习得者才能形成正确的比较级使用规律。

三、过度泛化及语言迁移对于二语习得者的影响

在二语习得领域,当习得目的语的某个规则时,习得者倾向于任意使用规则,忽视了在特殊情况下目的语规则不能适用。这个现象称为过度泛化(Brown, 1987)。

过度泛化的现象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经常出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义、句法、词汇。Al-Baldawi & Saidat (2011) 以一名阿拉伯语-英语的双语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过度泛化对于双语者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产出造成的影响。研究者从早期就开始观察,发现过度泛化出现在这三个方面。

在二语习得领域,语言迁移也是讨论较多的研究话题之一。迁移是一个心理过程,在习得第二语言时,习得者会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VanPatten, et al, 2010)。如果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语言结构有不同,则处理第二语言时会受到第一语言的错误影响,这时就产生了负迁移。在许多研究中,负迁移的现象大量出现在语音和句法等方面。

四、结语

笔者在这篇文章中讨论了英语形容词比较级的类型及习得顺序,而且通过对几种研究方法的回顾,笔者认识到,研究者们对于英语形容词比较级的类型及习得顺序有不同的理解,而且他们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最终对英语形容词比较级的习得研究在某些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尚无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全面充分地解释习得顺序的问题,于是我们有必要寻求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能够兼容语言、社会、文化、心理和认知等因素在内的研究视角和模式。

参考文献:

[1]Al-baldawiWN,SaidatAM. Linguistic Overgeneralization: A Case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s, 1(August), 2011:184-193.

[2]BerkoJ. The child's learning of English morphology[J]. Word, 1958,14:150-177.

[3]Brown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nd ed.)[J].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87.

[4]ChuaDeborah. More and -er in Adjectival comparatives: Examining Children's Preference through a Judgment Task[J].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eaching: Selected Papers, GALA, 2010:207-219.

[5]ClarkeJ. More versus -er: Adjectives in the Comparative in Child and Adult speakers of English[J]. MA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Essex, unpublished, 2001.

[6]DanchevA. Language Change Typology and Adjectival Comparison in Contact Situations[J]. Folia Linguistica Historica, ,1989,9:161-74.

[7]Dammers K. New: Declining use of inflected forms in English, LINGUIST List, 15,117, from http://linguistlist.org/issues/15/15-117.html, 2004.

[8]Díaz, V. G.The origin of English periphrastic comparatives.[J] English Studies, 2006,87(6):707-739.

猜你喜欢

负迁移二语习得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启示
中文母语对日语语序及动词学习的正负迁移
法语第二外语教学中英语的迁移作用分析
大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策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试析韩语汉字词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学习韩语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情景整合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