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2020-12-23高雪会
高雪会
【摘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使教育对象愉快地接受知识,是提高教育效率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且学生处于低龄儿童阶段,因此,“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应当得到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简要分析“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发展和其重要性,讨论通过现阶段教学中的一些辅助条件,提高“寓教于乐”教学效果的一些方法,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寓教于乐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寓教于乐”这一教学理念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普及,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逐渐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很多一线数学教师也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采用这一方式的课堂教学效率却有着不同的效果。教学中衡量教学方式优劣的标准就是其教学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对“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寓教于乐”教学理念的发展和理论基础
1.“寓教于乐”教学理念的发展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当中,缺乏对“寓教于乐”这一教育理念的认识,基本上是以一种比较刻板和程序化的教育方式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和我们国家对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课程标准改革当中,也把教育的目的从知识的掌握转变到了素质的提高,“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才逐渐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同,并且在教学实践当中普及开来。
现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教学方法最初发源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西方国家,以Bowman将电视游戏与小学的教学活动进行结合的方式,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作为标志,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认同这种教学方式。此后的几十年中,各个国家的企业开始了以儿童学习为目的的教育游戏开发,教育游戏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教育的市场当中,掀起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热潮。我们国家最近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激发的学生兴趣”和“促进学生全员参与”的教学方式,要求在进行知识体系学习的过程当中注重学生思考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的教学目的,从这个要求出发,“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成为了很多一线教师普遍认同的一种教学方式。
2.“寓教于乐”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
(1)游戏理论。在对儿童阶段的教育活动研究当中,游戏理论一直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教育理论,它由廉·斯蒂芬森提出,并且由皮亚杰作为儿童心理学的专家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同化和顺应是构建儿童发展过程当中的两个方面,而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儿童的同化和顺应的能力,能够解决儿童的自身情感沖突,并且对需要与供给进行有效平衡的一种方式,其结论就是尊重孩子天性,重视教学过程给儿童带来快乐的教学方式。
(2)建构主义。作为教育理论重要基础之一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内在建构的发展,社会和文化是知识内在建构的一种中介,具体到数学的教育当中,建构主义强调从教师所设立的情境中由学生去发现、提出和使用自主探索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并且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思维特性采用有差异的思路,解决面临的数学问题。
(3)问题数学论。问题数学论的提出者是马赫穆托夫,他认为当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需要或者是欲望并且已经具备的知识无法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帮助的时候,学生就有新的知识学习欲望来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二、“寓教于乐”教学理念的意义
1.学习乐趣的有效提升
“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当中,“教”是目的,而“乐”是主要的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活泼好动的儿童时期,因此“乐”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能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感受到与教师、其他同学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喜欢课堂、喜欢与教师和同学互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这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式。
2.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数学问题,尤其是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数学问题都具有强烈的本源性,也就是很多问题都是从实际的社会生产和活动当中存在的,数学研究工作者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归纳,产生了基础数学。而“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通常以情境设定、数学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这实际上是对数学问题的本源通过新的情境架构进行再现,也是相关问题的数学研究过程的再现。在这一过程当中,对于学生从具象问题到抽象问题的演绎能力、解决抽象数学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数学理论应用于现实当中需要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数学能力进行了无形当中的培养和锻炼,这样就会在日复一日的快乐学习当中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目标。
三、“寓教于乐”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1.通过动画多媒体及思维导图形式,实现“寓教于乐”
动画是大部分小学阶段学生的最爱,这与小学阶段学生所具有的理解社会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观念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同时,由于数学当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单凭固定画面或者数字表达无法使学生从直观上对其产生深刻的认知。而数学课堂上现阶段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程度,也给教师使用动画以及思维导图等辅助设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例如,在《对称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动画的方式来使图形围绕其对称轴在动画当中旋转或者选取动画片当中涉及“对称”这一数学概念的片段来向学生直观的介绍“对称轴”这一概念,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轴对称”、什么是“中心对称”,实现抽象数学知识的通过辅助手段和辅助设备的具象化。
另外,思维导图的使用,也能够很好地实现训练学生思维的完整性的作用,在很多的课件当中,思维导图和学生所喜爱的动画角色进行良性的结合,如在《数的混合运算》一课当中,利用动画角色的思维导图,对于“4+8÷2×3”这一算式的运算划分为“找出第一个乘除运算”—“计算出结果”—“找出第二个乘除运算”—“计算出结果”—“按照顺序做加减”的程序导图,并且在每一步导图当中都附加学生喜爱的动画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印象就会更深刻,更容易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问题的解决方式。
2.通过情境设立,实现“寓教于乐”
在数千年的数学发展史中,很多伟大的数学家在儿童时期就体现出益于常人的解决问题思路和能力,我们数学教育过程当中不能够要求学生自身就有这样的思路和方法来探索数学问题,但是可以通过情景設立的方式来对这些数学史上的闪光点进行重现。例如,在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公式的学习实现面积的运算,但是这对学生对于“面积”这一数学概念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联系实际情况进行情景的设立:在我们校园的绿化活动当中需要用10棵树苗围成一个图形作为绿草种植的区域,我们的绿草非常多,但是树苗只有10课,那么作为校园主人的小学生应该怎么样来设计种植树苗的图形,能够使绿草的种植面积最大,使用的绿草更多呢?这个问题实际上来源于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圈羊问题”,儿童时期的高斯就从现实的生活中提炼出了一个相对比较高深的数学问题,我们的学生往往没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提炼出实际现象当中的数学规律,并且进行解决。这也是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式,这种乐趣实际上是人类通有的一种高级乐趣,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周围环境当中其他人的认同感,这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
3.通过数学游戏,实现“寓教于乐”
游戏理论认为,人类的全部活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工作”和“游戏”,这二者可能会产生一部分交集,而“工作”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课堂上知识的学习,而“游戏”就是在课间与其他同学的各种互动、回家的电子游戏机等等。而“数学游戏”教育方式的提出,是将学生生活中这两个部分的交集进行扩大,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工作”的目的。
在游戏的设计当中,现阶段广泛使用的多媒体辅助设备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如在《两位数除法》一课的学习当中,通过多媒体设计的数学游戏课件《救援白雪公主》就很好的体现了“闯关”游戏与数学的结合,在救援白雪公主的道路上,有很多以除法作为关卡的“碉堡”,如9÷3、12÷3、88÷2、72÷3等由易到难的除法算式,学生必须通过解出算式答案的方式来进行“闯关”,最后达到“救援白雪公主”的游戏目的,并且在结尾当中还有优美的动画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对游戏和动画的偏爱,会更有兴趣从事这种算式的计算,从而在“乐”的过程当中提高了除法算式的计算能力。
四、“寓教于乐”教学方式的建议
1.把控课堂气氛,明确“教”的目的
“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最终还是需要落在“教”上面,无论是数学游戏还是动画辅助的教学方式,都不能够脱离“教”这一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掌控课堂气氛、控制学生思维大方向的能力,而不能把主要的关注点放在“乐”上,导致课堂教学目的的偏离,不仅不能够实现掌握知识的课堂目标,反而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其他内容上面,不利于教学。
2.重视全员参与
很多学生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存在比较内向的情况,无法融入到“寓教于乐”的教学互动当中,这是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全员参与的引导,提升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的积极性,保障学生心理方面健康的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这也是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公平性的重要体现。
五、结束语
“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活动当中的体现,它要求以学生作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围绕这一主体展开教学活动,是更为先进和人性化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其中的尺度把握还需要一线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杨进慧.寓教于趣 寓学于乐——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技资讯,2020,(12) :164.
[2]杜志锋.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谈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才智,2020,(11) :70.
[3]张克斌.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J].内蒙古教育,2020,(09) :78.
[4]宋燕.寓教于乐的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