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的思考
2020-12-23王爱萍
王爱萍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信息化教学获得了較为广泛的运用。微课教学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方式,可通过影音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数学知识。通过将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可在充分发挥出微课教学的实效性的基础上,与家校共育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融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微课教学 家校共育 深度融合
一、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以往传统的灌输式的数学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当中与时俱进地获得发展,确实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采用全新的数学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微课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可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构建起自身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通过将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既可充分展现出微课教学的高效性与便捷性的教学特点。同时,还能够通过微课教学这一教育主线,有效地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出家校共育的教育优势。微课教学可在课堂教学与家庭教育当中,能够拓展数学知识、延伸数学知识,并可使家校之间紧密协作、同步教育,发挥出“1+1>2”的教育效应。有效地实现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与生活教学的相互融合与紧密衔接,彰显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的策略
1.将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应用于课堂教学之前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课前预习是一种有效地“前置式”学习方法,传统的课前预习,是由教师面对面地安排学生预习的学习任务。可采用微课教学,则可将所有的教学课程都通过信息化来进行体现。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在课前发送电子预习课件给学生家长,家长可在收到电子预习课件之后,指导学生依据相关的预习知识进行预习学习。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知识点时,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时完全通过教师进行理论性讲解,学生较难理解与掌握这一知识点。因此,教师应通过预习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的微课学习课件。让家长带着孩子到超市购物,家长可在各种货物区,引导孩子看货品的价格标签的定价。每一种货品的定价都是代表商品的销售价格,而在我国国内销售的商品是用人民币来进行结算的。因此,必须学习与掌握一些人民币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去进行购物。在到超市收银处付款时,家长可让孩子学着去付款,并让孩子在进行付款时,通过运用人民币付款、找零,让学生能够懂得人民币换算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人民币的运用知识。这样的生活化的直观形象地学习方式,较之于学生直接学习人民币理论知识,会具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再通过课堂微课教学的方式,应对学生的预习学习、实践学习的成效进行检验,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微课课件,通过微课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进行紧密联系。例如,在微课课件中所讲述的人民币币值的换算比值、换算方法,与学生在家长带着去超市通过购物,进行人民币换算所获得的实际经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进行相互验证,从而更加深入地学习与掌握所学的有关人民币知识内容,并针对微课视频所提出的学习问题,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寻找出学习的答案。可在学生回忆与学习时,能够更好地认知与理解人民币这一知识点,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发表自身的学习见解。这种微课学习方法,可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习的求知欲。通过这样的由微课电子课件引导学生预习学习——参与家长引导的生活化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师开展课堂微课教学——解决相关学习问题——内化与巩固所学数学知识。这样的递进式微课学习方式,也可将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进行深度融合。
2.将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较为有限,教师难以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全教授给学生相关的数学教学知识点。同时,由于小学生的生性好动,难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长时间的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时较容易出现“开小差”“讲小话”的不良学习习惯。因此,学生难以在课堂学习当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通过将微课有效地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能够通过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微课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地进行学习。教师应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教师可依据数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数学学习水平、认知理解能力,为学生制作内容简约、充满趣味性的微课课件视频,让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能够立足于全新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可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课件来进行深入地学习。在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的过程当中,教师应依据学生数学思维模式,选取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内容。例如,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当中的几何知识时,会感到学习的困难与阻力较大。教师如果依然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依据数学教材内容,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由于学生还未能构建起自身良好的数学当中的几何学习思维,难以有效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的几何知识点。因此,教师可为学生制作出影音结合的微课课件,从而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数学几何知识,让学生能够深入地进行几何学习。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请学生家长领着孩子去现实生活当中,寻找与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三角形的物体。家长和孩子在现实生活环境当中,寻找到红领巾、木架房的屋顶支架、自行车车架、晾衣架等各种三角形的物体。在课堂微课教学当中,教师可充分应用Flash软件制作出微课课件视频,并体现出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例如,以微课视频展现出通信塔当中的三角形支架,并在微课课件当中提出相关的学习问题:三角形具有几个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在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时,教师再播放微课课件,在微课教学视频当中分别用红圈勾画出通信塔当中的三角形支架的三角形,具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通过这样直观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三角形的概念和定义,从而有效地彰显出将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的实效性。
3.多元化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通过将数学微课与家校共育进行深度融合,能够实现家庭与学校数学教学的高度衔接。在微课教学这一主线下,开辟出家庭与学校这两个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充分彰显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微课教学的积极引导下,让学生能够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还可针对于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探究。第一,通过家庭作业进行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在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应依据数学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学习水平,创设一些微课家庭作业,发送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微课学习视频,让学生回到家后下载微课学习视频,教师可通过“教学通”通讯软件,请学生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数学家庭作业。例如,在教学完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之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做微课家庭作业,让家长和孩子依据42.09、15.6、8.52、9.23四个数,选取现实生活当中的事例编成一道连加、连减和加减题,再让家长和孩子进行共同学习与解答。教师可通过这样的微课家庭作业,让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当中,充分体现出家校共育的实效性。家长可引导孩子进行深入地学习思考,并采用生活化的实例,来将这一组数据作为生活化的问题,有利于孩子立足于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一数学知识点。例如,(1)创设连加的数学题:家长可创设妈妈和小明到超市去购物,妈妈为小明购买了一个42.09元的书包、15.6元的文具盒,8.52元的钢笔,9.23元的笔记本,请计算出妈妈在超市购物一共用了多少钱?家长可引导孩子学习思考,让孩子能够懂得这是一个连加的问题。应该如何运用连加的运算方式来进行运算?(2)创设加减的数学题:家长可创设本月妈妈的支付宝里收到了一笔42.09元的存款利息,她购买眉笔支付了15.6元。下个月妈妈又受到了一笔8.52元存款利息,她购买指甲剪支付了9.23元。家长可引导孩子学习思考,让孩子能够懂得这是一个加减融合的问题。应该如何运用加减的运算方式来进行运算?第二,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些微课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深入地数学学习,让学生通过微课教学,让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家长与孩子进行家庭微课学习时,会遇到一些学习的困难与挫折,教师可通过班级微信、QQ群、教学通软件等网络通信方式,指导学生家长如何与学生一同进行有效地微课学习。并让学生家长通过一些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在遇到微课教学内容的不懂之处,学生可与家长、教师、同学之间通过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将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进行深度融合,教师可依据家校合作教学的特点与经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与家庭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微课视频教学深入地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學的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才.浅议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20,(47):100.
[2]管以东.“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的误区与健康生态圈构建[J].新课程,2019,(12):214.
[3]桑小红.“家长微课”促进家校共育的实践与研究[J].新教育,2019,(32):41.
[4]寇忠泉,杨琳玲.创新家校共育途径 提升美育课程质量[J].中小学校长,2018,(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