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2020-12-23林淑云

考试周刊 2020年9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德育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而就目前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程中,如何有效地拉近小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成为当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第一要务。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给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程中,只有不断地加强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将传统文化渗透进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才能及时地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当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具体探讨了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德育

一、 序言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要积极地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地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小学生的积极影响,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已经成了当下小学义务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们要积极地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传统文化知识,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小学生培养为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 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就目前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来讲,一部分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们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现在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依旧采用原先的道德与法治的授课模式,一味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们在讲台上讲教材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学生便在讲台下面不断地接收着教师们灌输的知识,但对于知识,学生没能达到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们与学生之间也没能进行很好的互动,使得道德与法治的授课课堂单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课堂的参与度,而学生的学习与课堂传统文化教育也会产生不足,继而影响到教师们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除此之外,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还存在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没有充分地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单纯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等学生主观问题,造成了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中的传统文化的认知过于片面,不利于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课堂授课,增加了教师们的授课压力,最终使得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不能高效地完成。

三、 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拉近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距离的意义

(一)可以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道德与法治的授课课堂中,教师们通过拉近小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美德,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可以使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转变,提高小学生的自律意识,提升自身的道德标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知识对现如今的小学生教育教学还有很大的积极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授课课堂中时,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成功案例,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增强小学生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实际行动热爱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提升小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留给了中华民族儿女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通过加深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的认知,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思想上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地继承、发展和创新,增强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提升个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乃至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舞台。

四、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距离的措施

(一)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们要积极地创设相关的教学场景

研究表明,教师们要想将传统文化引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当中来,离不开教师们开设的有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情境。要想让小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们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积极地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景来帮助小学生再现生活,增强小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自觉地就将传统文化渗入进了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当中来。例如,教师们在教学《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一篇课文时,就可以积极地创设出相关的场景,或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的民间艺术的视频,或讲解一些有关民间艺术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起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加深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主动地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道德与法治的教师积极地开展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在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道德与法治的授课过程中,小学生要积极地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授课氛围。在道德与法治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可以与小学生之间积极地展开互动。例如,在道德与法治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主动地将班级里的小学生划分出若干个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角逐,教师们先提出相应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习问题,如《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篇课文,教师们就可以提问同学们我们当地的民俗有什么?身边的节日风俗有什么?风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教师们通过提问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增强小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让小学生主动地去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的节日风俗,加深了小學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小学生进行物质奖励。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在对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过送给小学生相关节日风俗礼物,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小学生真正地热爱上课堂的授课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技能。

(三)结合实际教学,合理引进传统文化

教师们的教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积极地构建出有关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教学当中来,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学习《校园里的号令》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们就可以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注意身边的规则秩序,让小学生试想:如果生活中沒有这些规则秩序,那么如今人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可以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结合小学生的思考,教师们进一步向小学生讲解古人是如何遵守规章制度的,例如可以通过讲述传统文化中孔融让梨等的典故,让小学生意识到谦和、礼貌、守秩序是我国一直以来的优良美德,不断地帮助小学生拓展相关的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将实践与理论充分地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既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知识理解,又能使小学生高效地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四)改变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重视起传统文化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对于小学义务教育来讲,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授课中,要积极地帮助小学生改变传统的固式思维,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地促进知识的更新换代,不断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们的教学任务不单单只是像小学生讲解课堂教材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让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拥有全新的认知。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只有青少年们意识到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国家的传统文发展才会历久弥新,发展的更加繁荣。在平常的道德与法治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帮助小学生成立相关的学习小组,在小组内,让小学生积极地分享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们要提倡小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到新的层面。在学生分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打分,对于其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关于学习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拉近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小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不断地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弘扬意识,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而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将来小学生的成长成才,报效祖国奠定基础。

五、 结束语

现如今,我国大力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的授课中加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优秀传统文化回归课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简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地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引进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精神节气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师们的道德与法治的授课课堂中,要想提升小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素养,还应从多方面入手,教师们以身作则,树立起良好的教学榜样,让小学生领略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地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把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将小学生培养成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鸿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1).

[2]张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J].学周刊,2019(31).

[3]章乐.儿童立场与传统文化教育——兼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8(8).

[4]冯黎.以教材为载体,强化低年级的传统文化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19(34).

[5]王建东.如何加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

[6]谢小雁.积累人文底蕴 培养文化自信——论品德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J].教育观察,2018(6).

作者简介:

林淑云,福建省福鼎市,福建省福鼎市桐北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