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探讨

2020-12-23程进张万荣

绿色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治理对策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

程进 张万荣

摘要:指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整理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当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面对的局势与困难,提出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并以安徽省六岗独山中心村为例,从现有资源开发、庭院改造、景观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配置和健全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对策,以期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14-0163-03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规划,这成为中国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1]。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必须尊重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随后国务院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指出,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需要采取相关对策进行治理[2]。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成为当前时代的热门讨论话题。尤其是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农民幸福和成就感的重要来源,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力量,更是促进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的主要路径。

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对的局势与困难

2.1 农村环保法治体系建设滞后

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现状为“政策主导、法制缺失”、“条块分割、综合性系统性不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制度不明确;对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农村土壤污染、农药化肥污染、河道黑臭水体污染、生产企业污染等农村生态环境特性污染的防治法律控制不到位。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体制不完善,存在环境监管“城乡分立”、“多龙共治”局面。农村环境司法保障机制不健全,“城市中心主义”的环境司法倾向,使得农民环境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2.2 相关资金投入匮乏

当前农村区域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量,垃圾的类别和数目都在快速增加,污染负荷与相关处理设施极度不匹配。以污水处理投入为例,2018年农村生活排水建设投资占市政投资的比例为18.7%,而污水处理投资占市政设施投资比例仅为12.3%,占排水建设投资的比例为65.5%,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资金需要不相匹配。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县城相比差距明显,亟待改善。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对环保投资在逐步增加,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差异,国家将用于专治排污的费用主要投入到城市,农村污染治理资金投入较少。2018年,全国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为95.5%、99.5%,分别比农村高76.7%、26.3%;全国县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为91.2%、97.2%,分别比农村高72.4%、24.0%。

2.3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表面”工作

第一,整治工作的形式主义。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责任心不强、作风不严不实、敷衍马虎,有些村庄在实际操作中只把公路沿线一侧墙面涂白,甚至将窗户玻璃涂成白色,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第二,环境整治的“政绩工程”。例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中动用了多少人力,清除了多少立方淤泥,修通了多少条水渠是相关部门汇报工作情况的主要内容。然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是确定污染源和污染状况,综合分析黑臭水体的污染成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2.4 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觉悟”不高

农民的参与配合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功的重要一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很多农民参与度不高,习惯于依靠村委会,指望村干部带头行动,不主动采取措施来改善生活环境,造成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不顺利,成果不突出。一方面,农村人口多数为老人和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对“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在环境卫生、畜禽养殖方式的规范改善上,观念一时难以转变,参与整治和保护环境的主动性不高,有的还出现抵触情况;另一方面,部分农民缺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要求的了解,片面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干部的工作,与己无关,只當旁观者,不做参与者。

3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对策

3.1 完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监管和治理体系

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混乱的局面,建立科学规范的监督管理系统,构建长效环境管理机制。立法先行,制定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性法规,形成对农村污染预防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具体的法律规范。以一体化治理思维统筹考虑农村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乡镇企业发展与污染防治等的关系,形成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法治机制。监管到位,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监管准则。成立村内环境保护监管小组,将其作为县环境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或者作为村委会的内设部门,以加强农村基层生态环境监管力量。违法必究,形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守法环境。强化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环保普法宣传、送法下乡、定期发布农村环境保护法治典型案例等方式进行环境法律知识教育。

3.2 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长效机制

拓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渠道,是长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保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政府义不容辞,可通过整合财政资金,促进乡村生活环境升级,鼓励各地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形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进节庆和其它相关文创活动的举办或者打造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吸引学生、家庭前来游玩学习,从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旅游环境建设中来,让乡村旅游有人投、建得好、管得好。

3.3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应遵循“因村制宜”的原则,实事求是,扎实做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景观优化、特色村庄建设等重点工作,坚决避免出现形式主义等现象。全面推进农村废弃物治理,强化农业废弃物的清理与利用,全面清理农户家前屋后和承包地边堆放的农业废弃物,全面推进开展农用废弃物整治与循环利用处理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入户工作,集中处理农民生活区污水。强调农村“厕所革命”不能简单地和城市“厕所革命”一概而论,需要将农村“厕所革命”纳入到乡村提升战略中思考、落实,将其嵌合农村环境治理、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移风易俗等各个方面[3]。

3.4 全面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为了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就要推行绿色生产,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探寻通过绿色生产行为促使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途径,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实现有机垃圾与人畜禽粪便结合的厌氧消化或堆肥处理;通过农业种植、养殖和工业加工的有机结合,实现废弃物再生产利用;利用“生态+、旅游+”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生态产业,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游乐环境。最终实现村民资产增值与环境改善共同发展,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4 实践案例

六岗独山中心村隶属于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其东临白湖,南毗黄陂湖,西接东顾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靠治父山。位于独山和东顾山山脚位置,属于“两山一湖”的中心区块,周边以自然山水田园为基底,开发程度低,自然环境优美。

4.1 村庄现状问题分析

缺乏核心业态,六岗独山中心村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其中以苗木种植、农产品、梨园、龙虾养殖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协调,农产品品质较差,难以发展优质产业品牌。

服务设施不完善,村庄建设范围内除久九山庄、周边公共厕所和简易停车场之外,没有其他配套设施,无法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村庄内部缺少面向游客的公共服务设施、商贸超市、物流快递等。

村内房屋主要有3种:传统民居,主要为石材;70、80年代房屋,采用石材和水泥勾缝;90年代建造的砖混结构房屋。村内道路狭窄,路面质量较差,多为土路或村民自修石路,车辆和村民出行不便。村内公共交通不发达,公交线路少、班次间隔大,影响村庄与周边区域的聯系。村内没有排水设施,生活污水沿路流淌,没有统一的垃圾回收处理场所,生活垃圾随处堆放,污染了环境,影响了村民们的身体健康。植物木材仍然是村民们的主要燃料,天然能源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农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家庭厕所都是旱厕,没有处理消毒设施,影响了家庭卫生。

资源环境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完善,执行力低,加上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方法落后,执法队伍素质不高,不遵守法规和不严格执法现象常见,致使造成环境破坏的违法事件不能受到适当的惩处。

4.2 整治规划

现有资源开发策略,围绕塑山、悦水、归田、创艺和雅居这5个关键词进行资源开发,分别为提升山体景观,丰富自然体验;局部联通、重点区域打造,增大亲水空间、丰富亲水体验;优化农田风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充分挖掘农事体验活动;引导当地文化传承,开发创意体验项目;保留原有风味,开发生态农居,完善服务设施。

庭院改造,其中包括建筑立面改造,形式多以周至县地区传统民居样式为主。运用乡土块石贴面,使得淳朴自然的乡村特色更加明显。地面铺设自然块石,增强场地渗水功能。院内原有树种保留并搭配开花植被,使得绿化具有立体感和渐变感。布置休息座椅,增加了室外休憩空间。水槽、瓦罐、水缸等特有素材装饰庭院,增强了乡土氛围。

景观环境整治,以生态保护、景观优化、居住环境提升为目标,全方位地科学编制规划。因村制宜、突出重点,结合自然地形,依托山水资源,精心设计载体。村内景观环境改造提升中,修建文化广场展现当地的特色;拓宽村内水渠,提升池塘绿化并用自然石块堆砌驳岸,增加亲水埠头;规划生态菜园地,修建农耕休憩平台,农耕器具展示点;保留村庄内部原有大树,丰富绿化景观层次,布设景观石、石磨等景观小品。

基础设施配置要在生态理念指导下,高标准、集约化、适度超前地构筑基础设施体系。以山泉水为生活水源,通过重力自行供水,构筑安全、优质的供水体系。以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中水回用和水综合利用相结合,构筑完善、形式多样、生态环保的污水处理体系。以防洪与雨水收集相结合,构筑雨洪综合利用的雨水体系。

完善监管措施,在村委成立六岗独山中心村环护监管小组。定期培训村民骨干,参与农村环境监管的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生态环境监管力量。完善村规,加强对当地村民建立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5 结语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利于农民身心健康,利于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要根据轻重缓急和现有能力条件,构建农村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围绕现有资源开发、庭院改造、景观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配置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整治规划;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全面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村民自觉主动地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当中。通过倡导“零排放”活动,生产原生态农产品;通过活动策划,展示农业景观,提高农民精神风貌;保护乡村田野,建设生态型“乡村菜园”,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通过培育特色农业产品,打造乡土品牌,增大产品生产效益,完善产业链结构,实现村民收入增长。打造精致特色农业产业和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使村庄农业景观带和自然环境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靓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1-2.

[2]王晓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论析[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2):46~47.

[3]毛 平,谷光路,张 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J].现代化农业,2018(9):52~55.

[4]陈峰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南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机制研究[J].区域治理,2019(46):127~129,229.

猜你喜欢

治理对策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