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把真爱留给孩子

2020-12-23王葵

心理与健康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丧偶单亲单亲家庭

王葵

父亲、母亲和孩子,这个“三角”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个完整家庭的象征。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荣格的观点,生活在同一个文化中的个体都共享着集体无意识,妈妈代表着哺育、柔和与温暖,是偏“软”的一方;而爸爸则代表着力量、勇气和规则,是偏“硬”的一方。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弗洛姆对于父母的角色也有类似的看法。在《爱的艺术》一书中,他强调母亲的角色更多是给予安全感,而父亲的角色则更多是把孩子从母亲身边带到外部世界中的渡船人。

有趣的是,这样的原型几乎存在于所有文化中。这种普遍性提示,“软硬兼顾”的家庭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让孩子既能获得安全感,又能勇敢地去探索这个世界。而缺少爱的孩子,尤其是童年期没能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的,可能会长时间受到不安全感的侵蚀,不那么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当然,这种不安全感的缺乏也不必过分夸大,并不意味着终生不可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成长是一生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愿意成长,勇敢探索,总是会有收获的。

形式完整的家庭,孩子就一定会幸福吗?

事实上,即使是形式完整的家庭也未必能够很好地发挥家庭的功能,这个问题从“丧偶式”养育这种说法中可见一斑。这个词无奈地透露出养育过程中父母一方中角色的缺失。这种标签往往出自在养育过程中感受到孤独的母亲之口。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一些男性对于自己角色的定位有关,即认为女主内、男主外,而管孩子是妈妈的事;另一方面更常见的是夫妻二人养育观念的不同,导致父亲在家庭生活中被边缘化。在后一种情况中,母亲是相对“强势”的一方,家庭中比较认同的“爱”是母亲式的爱,不认同父亲表达自己的爱,于是渐渐地剥夺了父亲表达爱的机会。不同家庭的表现形式有一些差异,但共同之处是一个男人被配偶认为在做父亲甚至作为丈夫方面都是“不达标”的,不适合做父亲。刚开始,可能父亲会有一些抗争,但是渐渐地走上了夫妻二人虽未商量但却达成默契的一条被称为“丧偶式”养育的道路上。这条道路的功能在于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明面上的夫妻冲突,保持家庭表面上的平静。

这样表面平静的家庭,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言也是不利的。这样的母亲特别需要注意边界意识和过度保护的倾向。她们希望培养出有力量感的孩子,但往往事与愿违。在一个家庭中,强和强是无法和平共存的,强和弱才能。

在因母亲较强势而导致的“丧偶式”养育中,母亲需要学会放权,认识到父亲和母亲的爱是不同的。父亲的角色是带领孩子走向社会,母亲应放手让父亲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来。

此外,“丧偶式”养育也可能出现母亲角色的欠缺,一些家庭中的母亲可能是缺乏温情,且刻意和孩子保持距离感。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会渐渐放弃从母亲那里寻求温暖和关爱的尝试。这样的形式完整的家庭,也很难说是完整的。

单亲未必一定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单亲家庭越来越常见。在这样的家庭中,人们很担心的问题是孩子究竟能否健康地成长。

离婚会给孩子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吗?可能会。然而许多研究都表明,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更多来源于父母離婚前拙劣地处理问题的方式。

在很多有孩子的家庭中,离婚之前夫妻双方已经矛盾重重。当夫妻之间存在持久的矛盾时,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就已经产生了。哪怕父母的冲突没有在孩子面前爆发,孩子也往往会敏锐地发现父母关系存在问题。当然,他们可能不会直接对父母表达出来。

而父母中的一方希望未成年的孩子能够成为自己在夫妻关系中的助手的时候,这种情况会变得尤其糟糕。孩子可以成为父母的精神支撑,但是孩子却不适合成为父母关系的解决者或者仲裁者。而且,孩子们通常不愿意去掺和父母的婚姻问题,哪怕是成年人,不少人在听到父母跟自己谈论夫妻关系的问题时,都会感觉无所适从。

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一些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差的家庭,可能存在家暴现象,这样的家庭对孩子也会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孩子的内心可能并不认同暴力,甚至看见自己的父母一方被另一方暴力对待的时候,对暴力深恶痛绝,然而他们可能会通过观察,学会使用语言或者身体暴力来解决亲密关系中的冲突。任何亲密关系中都会遇到冲突,因此这种生活经历对他们长大成人后维持健康的关系而言,也存在巨大的挑战。

因此这类家庭中对孩子的伤害,不是离婚本身,而是在婚前就开始了。

相反,不少有觉知的父母虽然选择了离婚,但一直很好地履行了为人父母的角色。这样的单亲家庭,父母并没有因为离婚而缺席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孩子而言,因为父母离婚而造成的伤害并不大。

单亲家庭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其实混杂着其他重要的变量,比如说经济状况及其代表的资源。如果这些方面不是问题,如果单亲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来提供一个家庭“软”的和“硬”的功能,那么离婚对于孩子成长而言,可能就真的不是问题。

形式上完整的家庭未必是健康的,单亲的家庭未必就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在个体层面上,几乎所有父亲和母亲都会和集体无意识中母亲的原型有差距。因为这种原型,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理想的化身。而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生活在现实中。无论是单亲家庭还是结构完整的家庭,父母能做的,就是尽力在养育过程中同时给孩子提供“软”和“硬”的爱,陪伴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丧偶单亲单亲家庭
单亲妈妈如何谋划未来
“单亲”伤口一把盐
浅谈高中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单亲家庭初中生心理行为分析及教育策略
六招治愈丧偶综合征
论倾听单亲子女心声的策略
全球约有2.59亿丧偶妇女 近半数贫困潦倒
也来谈谈班级管理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
老年丧偶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