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能力素质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0-12-23石星星
石星星
摘 要:推进能力素质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院校的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应将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我国虽然已经认识到能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如何有效开展能力素质教育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2+X+Y”能力素质培养的新范式探索与实践进行介绍。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能力素质培养
一、应用型人才“2+X+Y”能力素质培养方案
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有事业抱负、有敬业精神、有职业素养、有专业品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要求,提出“2+X+Y”能力素质培养目标,促进学生个体的“成人、成长、成才、成功”。2+X+Y,2即毕业证和学位证,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完成二级学院的教学计划安排,获得毕业生和学位证;X即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参照学校及所在二级学院给出的专业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参考目录,在毕业前努力获得若干证书;Y即学生的若干能力素质,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参照学校及所在二级学院给出的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共享平台,朝着“事业抱负、敬业精神、职业素养、专业品质”的具体能力素质要求,积极实践、提升自我。
1.事业抱负
(1)职业理想: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明确的职业理想,能明确自己的目标与行动,以达到对未来事业的预期和自我实现。
(2)职业规划:能够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地系统计划,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
2.敬业精神
(1)奉献意识: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甘于奉献,勇于担当。
(2)学习态度:能够对学习具有较为持久的肯定态度,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
3.职业素养
(1)管理能力:具有系统组织管理技能、领导能力,有协调组织好团队的能力。
(2)沟通技巧: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沟通交流的艺术,乐于沟通、善于沟通。
(3)职场礼仪:具有基本的职场规范意识,懂得塑造并维护自我的职业形象。
(4)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有健康的心态和行为表现。
(5)体艺素质:具备一定的体艺鉴赏和审美能力,拥有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艺术活动,并能够热情地积极参与。
(6)文字表达艺术:具备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决策思想,运用文字表达方式,使其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的能力。
4.专业品质
(1)学习能力:具有宽泛博学的知识,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技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2)实践能力:具有吸收、整合理论知识,适应社会生活,解决基本实际问题,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促进自我成长,提升自我的能力。
(3)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面广,并能将专业知识所学运用实践。
(4)科研能力:具有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技能,乐于进行调查研究、实验或试制的能力。
(5)就业创业能力:具有运用知识和理论,在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拥有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6)大学生安全意识与防范技能: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有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应用型人才“2+X+Y”能力素质培养的实践
1.重组教育教学资源,强化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素质培养
“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计划”的实施使广大学生获得了知识、理论、能力和素质的武装,获得了创造空间,使人才能力素质培养有形化、实用化。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得到主动全面发展,理念上注重有形化、实用化,提出各个专业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目标,提炼各个专业在教学目标下确立具体任务形象+具象表态;提出专业适应职业要求的时代技能标准,甄选专业在新型职业技能下、并且实用学校人才培养的技能证明;提出未来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按照能力素质的要求表现形式,进行能力素质培养的可视化记录,形成能力素质表单,实现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轨迹记录;深入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大力促进学院与地方融合发展,进而实现学院培养人的终极目标,基本呈现社会人、未来职场人,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
2.推动应用型人才能力素质培养工作,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
学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系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思路及定位,逐步探索出符合学生特质、符合学院育人要求,符合社会需要的“2+X+Y”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模式,全面实现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标准化和个性化,努力构建“面向学生”的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的符合行业所需人才的标准化“大楼”。把學生(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学校(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企业(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三方诉求按照“楼层”进行分块规划并投放进学生个体的购物车。根据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设计可操作、可实现的技能证照要求,通过有效的、明确的、动态的“能力表单”设计让学生明晰行业所需要的技能要求进而明确行业对职场人的评价要求,实现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成人、成长、成才。
3.促进学院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实现科学化、数字化
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计划以培养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人才为主线,整合教学、实践活动、社会服务三方的资源,构建课内外、校内外互动、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大平台,有效启发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改革。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次学院总体主动适应社会的表现,是专业整体适应社会的表现,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局部适应社会的表现。学院通过引入“PU口袋校园”服务平台,使学生第二课堂呈现出数据科学、数量丰富、质量可靠,有效地实现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实现数字化,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情况。推广应用成果在学院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近3万名本科生从改革中受益。我院学生的良好能力素质,得到了各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我院2015级、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98.41%和98.97%,毕业生就业率大大提升。从我院毕业生反馈信息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的总体满意度为100%。
三、应用型人才“2+X+Y”能力素质培养的创新
1.从“课程链”角度设置“专业素质链”和“能力课程群”
“专业素质链”由认知(素质能力导航课)→理解(专业导航课程)→应用(能力培养项目)→创新(素质养成)四个环节构成,通过认知和理解反映学生在所学专业能力养成过程中所逐步培养起来的专业素质层次;与此对应的是满足不同专业素质层次培养需求的能力培养项目平台,这些项目平台体系构成了完整的、具有紧密逻辑关系的“专业课程链”。“能力课程链”包括事业心、敬业精神、职业素养、专业品质等系列课程,课程内容按照素质养成的流程来组织和展开。
2.以“任务驱动”角度建构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项目平台”
项目平台设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专业功能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优选能力平台项目;面向个人以“细化任务”和“模块化”的开发思路实现集成化开发,将不同的能力素质活动组合成独立的能力培养项目,按照学习的难易和职业要求的复杂程度,合理序化,每一模块对应具体的岗位要求;以虚拟职业为平台,创设工作情境,服务于应用专业中的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依据职业素养的要求与目标,共设计四大平臺板块,每个平台板块又分解为若干子任务,设置具体的能力培养流程:定位事业目标→确立职业发展方向→明确专业目标→编制能力养成程序→物色平台→制订养成计划→执行养成计划→检验成效→走进职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既巩固专业知识,同时完成能力素质的养成。
3.以“口袋校园”让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最终结果“有形化”和“可视化”
“PU口袋校园”(简称PU,学生可凭学号登陆平台,并通过在线参加活动获得实践教学的虚拟学分)作为服务平台,在第一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能力素质培养为导向,探索构建了基于“体系培养、项目支撑、学分管理”的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模式,推进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工作的有形化和可视化。为充分发挥了能力素质的实践培养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辅助和提高作用,引导、鼓励教师将三尺讲台延伸和扩展到实践平台,强化课内外教学在人才培养全程中的体系培养。学院对能力素质培养计划实施项目化运作,根据不同阶段和年级学生,设计不同的能力素质培养项目,共4大体系,17个模块和33项目,将项目分解、细化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为突出能力素质的“可视化”,把能力素质教育纳入学生四年大学学习和生活,使能力素质培养与课内教学一样规范、有序,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能力素质培养学分须修满18学分方可毕业。
参考文献
1.章越松,梁涌.地方院校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念的探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12).
2.邹海燕.应用型人才特征的精细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教育与考试,2014(4).
3.孙卫东.基于能力的民办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经管类专业为背景.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责任编辑: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