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分析

2020-12-23石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效果分析

石磊

【摘要】 目的 分析持续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 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基础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进行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pH、PaCO2、PaO2均优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患儿pH、PaCO2、PaO2水平分别为(7.41±0.05)、(44.25±4.58)mm Hg(1 mm Hg=0.133 kPa)、(86.27±3.98)mm Hg, 均优于对照组的(7.30±0.06)、(50.12±4.32)mm Hg、(74.68±3.79)mm Hg,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16.57±1.19)d短于对照组的(22.65±1.56)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联合PS治疗NRDS患者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持续正压通气;效果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2.050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工作中新生儿科的常见病之一。它通常表现为, 患儿呼吸困难、呼吸衰竭[1]。若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会导致患儿死亡。积极预防感染与持续通气为此种疾病的常规治疗措施。另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2]。本次研究欲分析CPAP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联合应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0例。对照组男26例, 女24例, 胎龄29-39周, 平均胎龄(34.1±1.7)周, 体重1.5~2.8 kg, 平均体重(1.79±0.29)kg, 剖宫产27例, 自然生产23例, 实验组男27例, 女23例, 胎龄28~39周, 平均胎龄(33.6±1.9)周, 体重1.4~2.9 kg, 平均体重(1.69±0.41)kg, 剖宫产26例, 自然生产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新生儿确诊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无精神相关疾病。排除标准:新生儿近期出现了其他同样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的疾病;患儿有心脑血管疾病, 对治疗措施不耐受;患儿近期出现呼吸道感染。

1. 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入院后监测临床生命特征与观察疾病发展情况, 常规进行预防呼吸道感染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基础治疗, 设定合适的呼吸机氧浓度, 维持饱和度范围为90%~95%, 设定适宜通气流量。

实验组在对照组进行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猪肺磷脂注射液[商品名:固尔苏, Chiesi Farmaceutici S.p.A., 注册证号H20181202], 对药量的应用应根据患者体重的不同而改变, 应用标准为100~200 mg/(kg·次), 在药物应用之前放入冰箱冷藏。应用时提前取出在室温下解冷藏, 使其恢复至自然状态。在药物恢复室温后, 勿振摇, 轻轻上下转动, 使药液均匀, 混合均匀后对患儿应用, 药物应用过程中应保持无菌环境, 患儿应维持仰卧体位, 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通过气管插管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用药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迅速、准确、轻柔。首先应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 在严密控制药物注入速度与时间的情况下, 对患儿应用药物, 动作应保持轻柔, 避免对婴儿的呼吸道、器官造成损伤。注射药物的时间一般为10~15 s。在应用完药物后, 应对患儿进行持续时间1 min的加压通气处理[3]。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无效、有效、显效、治愈四个级别。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疾病症状与身体功能状况没有改善为无效;功能部分改善、症状部分消除为有效;症状基本消除或明显好转, 病灶处组织功能基本达到正常标准为显效;患者病灶处功能全部恢复正常, 完全消除疾病症状为治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3. 2 血气分析指标 对患儿进行血气分析, 包括pH、PaCO2、PaO2。

1. 3. 3 住院时间 对比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 住院时间较短的患儿, 说明其临床疗效较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儿pH、PaCO2、PaO2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pH、PaCO2、PaO2均优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患儿pH、PaCO2、PaO2水平分别为(7.41±0.05)、(44.25±4.58)mm Hg、(86.27±3.98)mm Hg, 均优于对照组的(7.30±0.06)、(50.12±4.32)mm Hg、(74.68±3.79)mm Hg,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16.57±1.19)d短于对照组的(22.65±1.56)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 若不及时治疗, 病情将急剧恶化, 甚至出现死亡。因此在治疗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与预防感染的技术治疗[4]。但基础治疗只能维持病情不恶化, 不能使病情好转。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猪肺磷脂与持续正压通气是必要的。猪肺磷脂可以针对疾病的病因进行治疗。持续正压通气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首选机械通气方式[5]。

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补充新生儿缺少的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产生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不足有密切关系[6, 7]。持续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 提高肺部的氧合指数, 诱导肺泡舒张, 还可提高肺的顺应性, 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 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单独应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相比, 优点是提高了治疗效果, 这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补充作用, 缺点是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同时, 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无菌环境以及密切观察患者自身情况, 以防操作不当。

在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患儿pH、PaCO2、PaO2均优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患儿pH、PaCO2、Pa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 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優于单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 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有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 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正压通气的方式进行恢复治疗, 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伟斌.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指标的影响. 临床肺科杂志, 2017, 22(1):102-104.

[2] 许浩. CPAP 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吉林医学, 2013, 34(24):4922-4923.

[3] 谢怀珍, 董传莉, 张兰, 等.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6):750-752.

[4] 廖亮荣. 机械通气与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2):432-434.

[5] 姚大洲. CPAP 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3, 11(2):122-123.

[6] 杨一民, 曾谷兰, 曹松霞, 等. 高流量加温湿化经鼻导管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6, 23(7):496-498.

[7] 麦隽, 綦巧雯, 蔡琍璇, 等. 双水平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应用比较.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11):1690-1694.

[收稿日期:2020-06-10]

猜你喜欢

效果分析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