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23李清云
李清云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方面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都要做好本部门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但落实到地方和具体部门仍然存在不足。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相关见解。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问题;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相关的业务活动,建立起一套相互制约和监督的管理制度,主要包含预决算、财务收支、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等与财务相关的经济业务活动的管理制度。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运行是否合法合规,关系到财务管理质量的真实有效性,关系到财务分析报告的可靠性。而财务分析报告又对部门单位管理者如何使用项目资金与来年预算的准确编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关系到各项工作能否高效有序进行,从而使国有资产收支管理规范化,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因此,通过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才能让财务相关的经济业务活动得到较强的制度保障。通过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明确授权审批流程与相关责任人,在预决算、财务收支、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等与财务相关的经济业务活动中建立起相互制约和监督的联动机制,才能防范和管控上述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主要风险,有效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效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依法依规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财务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不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相关业务不受管理者重视,有些单位有设置单独的财务部门,但部分是由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负责所有相关的财务业务,造成一人从事多个岗位,不相容岗位难以分离,权责不清,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隐患,甚至滋生腐败问题。部门管理人员及其他业务处室部分都没有接触财务具体业务,对财务系统知识缺乏相关认知,认为这只是财务部门或财务个人的工作内容,没有跟自身业务联系起来,更没有参与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意识,导致整体财务内控意识薄弱,即使设置财务内控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内控管理水平大大降低。
2.预算管理控制意识不强,项目绩效较低
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单位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一方面担心预算不足,一方面为了减少预算不足产生的年中预算调整追加的程序,大都存在着“宁愿多做预算”的错误导向,缺乏有效管控,导致项目预算不够细化,预算执行力不足,年终决算大量资金沉淀,项目绩效越来越低,不利于整个地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将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健康高效发展。
3.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较低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是沿用传统的财务独立运行系统,无论是预决算编制、账务记账分析,还是资产采购管理、合同签订管理审批等财务相关经济业务都是“各司其职”,独立建立信息化平台,而这些信息平台又各有各的软件开发商,其实有些数据是可以共享的,但由于不是同一個开发商,且软件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实现大数据共享,从而造成大量的重复工作,使得财务等相关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且工作效率低下。
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也无法有效进行经济业务的决策和判断,无法对经济活动主要风险点进行防范和管控,导致经济活动得不到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运行效率和效果低下,最后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缓慢。
4.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内控制度的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得到不断完善,但仍旧存在不足,尤其是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体系不够健全完善的问题。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处于单位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主要的评价监督人员主要由自己单位的人员组成,缺少专业的评审监督人才或独立的财务内控评价与监督部门,有些单位即使有设置内审机构,很多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作为,就更谈不上起到监督的作用。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1.财务内控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人员执行力度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内控意识重视程度较低,认为财务内控制度仅仅是财务人员个人或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各个部门并没有关联,大都没有落实组织开展财务内控制度领导小组、执行小组的各项组织会议培训,有开展的也大都流于形式,“走过场”现象严重。财务内控制度在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各个业务部门的人员对财务内控制度了解程度就较低,没有真正形成内控意识,进而导致各项相关执行力度就不够严谨,各项工作的开展存在资产流失,甚至滋生腐败隐患。
2.缺乏专业的财务内控人员
行政事业单位相对企业来说较为简单,账务处理在近年政府会计改革前,使用都是收付实现制,各项财务业务工作也相对简单易懂,上手较快。再加上领导对财务人员的不够重视,部分单位的财务工作者都不是财经相关专业出身,有的甚至是临时工作人员,责任忧患意识淡薄。财务工作人员不专业,没有财务内控意识,更谈不上会学好内控,传达内控精神。单位负责人很多也不是财务专业人员,整个财务内控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存在巨大隐患。
3.地方财政部门的培训指导不够
地方财政部门作为传达落实财政部财政政策的主要部门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运行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许多地方财政部门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宣传和培训力度还是不够,存在着只要完成财政部的下达的工作报告,及时汇总上报即可的观念。对财务内控制度不重视,组织宣传培训次数很多只有一次,对具体制度的形成缺乏有效指导。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改进建议
1.增强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内控执行体系
首先,要加强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单位负责人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一把手,是整个部门各项政策能否落实并高效严谨运行的关键。各个地方的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召开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并就财务内控控制度的内容进行细化培训,并将此纳入绩效考评中,倒逼单位负责人重视并在单位大力加强宣传,组织召开内控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会议,层层进行推进落实,形成“人人知道内控,人人参与内控”的良性循环。
其次,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体系。主要表现在對六大经济业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如设置不相容岗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轮岗,进行年度绩效管理透明公开公平评价。
最后,进一步细化财务风险管控流程图,最大限度防范经济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腐败现象。
2.增强预算管控意识,建立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要有较强的预算管控意识,积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控性,预算执行人要细化各个项目的支出,评估项目产生的效益。后对每个项目进行集体研究,防止专断。
其次,单位内部建立项目绩效评价制度,每年年度终了可以开会对各个项目支出内容进行评价,不记名形式投票,对项目绩效低下的项目进行责任追究,对项目绩效较高的进行表彰。
最后,地方财政部门每年可以对各个部门单位进行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绩效评价,以作为次年项目预算批复依据。
3.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
首先,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同时素质越高的财务专业人员越能让制度的运行更加健康高效。一方面要对现有财务工作人员进行财务相关政策和相关专业的培训,特别是财政部最新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培训。另一方面在新的招录上秉持德才兼备、以德优先的原则,招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比如以专业技术职称作为招考依据。
其次,要提高财务内控制度信息化水平。择优选择财政一体化信息平台,将预决算、账务审核核算、资产管理与合同管理等进行技术链接,做到数据共享,权责清晰。
4.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财务内控制度评价与监督体系,首先,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该机构可以由内控领导小组牵头负责,由各个业务处室负责人和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评价,通过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发现漏洞和不足,及时提出有效措施,不断改善财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其次,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监督意见、建议作用,督促单位以完善机制堵塞管理漏洞,以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以落实责任促进作风转变,确保各岗位人员的工作都能在制度约束下科学、透明、规范、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春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外企业家,2018(23).
2.王赞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研究,2018(14).
3.赵永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22).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