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工科理念下的艺术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探究

2020-12-23段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7期
关键词:新工科

[摘 要]艺术工科是一个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专业,对该专业的定位有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目前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主体间尚缺乏共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对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提出了挑战。厘清艺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与基本内容,有助于指导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程序的构建,促进艺术工科专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艺术工科;新工科

[基金项目]2017年12月江西省教育厅基于省级重点课题“基于新工科理念下的艺术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研究”(JXJG-17-26-3)

[作者简介]段 婷(1969—),女,吉林人,硕士,江西服装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3[收稿日期] 2020-09-14

引言:“一流公司做标准、二流公司做品牌、三流公司做产品”这是在企业管理者中流传的一句话。从中可见,标准掌握在能够影响行业发展的实体中。“无标准不立”。几乎每个行业都离不开标准,我国高等教育也是如此。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依据,评价高等教育过程是否达标的标尺,是规范教育活动行为的框架,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因此,研究艺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框架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构建了艺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

一、艺术工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艺术工科的背景

艺术工科是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融合的复合(综合)设计学科,艺术专业工科化,工科专业艺术化,是该学科的基本属性。“艺术”的英文单词是“Art”,当它做名词时解释为艺术、艺术作品、(需要技术、工艺的)行业、文艺(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可见“艺术”“技术”本是相融合的。虽然在20世纪产业革命以后,“艺术”与“技术”经常被分离开来单独使用,逐渐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学科专业及其建设的理论体系建设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艺术学科在18 世纪确立,工学学科产生于19世纪,而20世纪作为复合学科的艺术工科顺势而生。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为满足于创意产业的需求,“艺术”与“技术”再次相融,艺术工科极大地推进了创意产业中产业艺术化、艺术产业化的进程。

(二)艺术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分析

艺术工科类的专业主要分布在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艺术学”学科门类下的5个专业类里,即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这5个专业类目前存在于三种形式的高校中:一是以清华美院、中国美院为代表的艺术类院校;二是以武汉纺织大学、浙江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理工类综合院校;三是以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代表的师范类院校。在高校教育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院校,其学科要求也不尽相同,其教学要求、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均不尽相同,因而其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也就不相同。

综上分析,艺术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以学科门类毕业要求为基准制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因是以学科门类为考察范畴,且考察对象涵盖了多个专业类与专业类所涵盖的各专业及专业方向,因而制定的质量标准必须符合指导性、概括性原则,属于宏观标准;二是以专业类毕业要求为基准制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教育部制定的本科专业类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和基本要求,就是从这个层面展开的,它主要评价教育过程是否达到基本要求,更为侧重的是过程性评价,对高校教学也具有一定有效的指导性,属于中观标准;三是以专业或专业方向毕业要求制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这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体现了基层教学单位的人才培养自主权。这类质量标准为了体现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般由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它很适用于本校的细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要求,属于微观标准。因而可以看到,在艺术工科高校中并存着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差异化标准。无论哪种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其根本依据都是要体现学习者畢业后的“能力导向”要求,都是要表现出不同层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界限所在。

二、新工科理念下的艺术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建构

(一)新工科的理念

近几年,围绕“新工科”建设的探讨成为热潮,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对地方高校如何进行“新工科”建设,提出了这样的规划路线:“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本科人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依托大学群体以及工商界等社会力量逐渐建立大学内部和行业内部的人才培养标准,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同时,欧盟等国家也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欧洲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新工科理念下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对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满足行业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艺术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的原则

为了制定符合艺术工科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下基本原则必须遵循:一是客观性原则。人的全面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适应,人才培养质量也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相契合,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时,教育部门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紧扣行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使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二是共识性原则。所谓共识性是指通过搭建共同协商的平台,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从而使各质量标准达到重叠共识一致的结果。三是全面性原则。人才培养应该从多个不同层面来体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完整的体系,标准的制定要从学生主体以及与学生相关的客体方面等提炼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素,将各要素纳入标准体系。四是可操作性原则。通过走访行业、企业等用人主体,征求意见,了解要求,归纳行业能力需求要素,将其融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三)艺术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体系构建

1.艺术工科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战略提出的根本要求,结合艺术工科专业的特点,在制定艺术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时必须强调“两个突出”:一是突出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突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服务产业转型发展为目标,在艺术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争取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环节的“三对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同时紧扣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目标和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教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行业领域对专门人才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来构建艺术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以江西服装学院“设计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标准为例,涵盖了教学进程表(计划表)、学分比例、学制、实践教学比例、能力矩阵图等要素,对不同教学单位开设的相关专业,制定更加微观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具有框架搭建的指导性作用。

2.构建艺术工科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随着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企业所需不对接,而要实现这个对接,就需要进一步对行业企业的需求,对企业岗位群进行分析,探索建立一个由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新型内部治理结构。艺术工科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设置首先必须打破知识性课程体系结构,而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设计课程能力目标;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据设计课程项目;以典型岗位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活动;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结果设计课程考核方案。因此,在制定艺术工科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时,可以实施“四个引入”: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标准;引入行业标准修订完善专业建设标准,将专业资格标准的内容引入到课程内容中;引入企业核心技术标准,修订完善后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引入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业教学团队,把教师队伍培育纳入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培训体系。通过能力目标的“四个引入”,艺术工科的人才培养可形成一种基于艺术专业知识结构的,并具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融艺术设计、技术操作等多方面能力于一体的新工科艺术人才。

“大学课程不仅是知识体系的具体反映,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形成,更是大学教学得以发生的基础,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和必需手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强调,“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取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有鉴于此,高校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有清晰的构想,设计合适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来保证毕业生达到预期學业成就目标。课程与能力目标的支持逻辑可用矩阵形式进行直观显示(如表1所示)。

培养目标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时间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毕业要求是重点反映实质等效的预期学生学习结果,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描述,用来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达成度关联矩阵(如表1所示)。

课程体系是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基石,课程体系设计主要依据三个原则:一是反向设计原则。根据毕业要求确定培养内容和方式,再进行课程配置,形成课程体系。二是一体化原则。解决专业涉及的复杂应用问题能力,培养要一脉相承、全局考虑和无缝衔接。三是正向支撑原则。要求制订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矩阵,明确各门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具体项目,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矩阵(如表2所示)。

3.艺术工科专业课程标准的构建。从艺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出发,根据艺术工科专业能力目标要求,艺术工科专业在课程内容上要体现“三个突出”:一突出职业导向性,淡化课程的宽泛性;二突出实操性,淡化课程的纯理论性和形式性;三突出时代性和前瞻性,淡化课程的陈旧性。这“三个突出”也是构建艺术工科课程体系的重要标准。即:一是“按需施教”。专业课程设置要适应行业企业对相关岗位或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从培养岗位能力着眼安排知识的有机衔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考虑课程的衔接性。二是“因材施教”。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分类培养,既考虑到知识面总体的“宽”,也注重某些关键能力的“专”,使课程体系既具有逻辑性又富有弹性。基础理论强调必需、够用,专业课程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做到学以致用,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三是“前沿性”。专业课程设置要及时吸收专业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开发最新的专业技术性课程。要有利于学科知识的交叉,通过系统思维、工程思维训练,养成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强化实践环节,注重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树立国际化的开放视野和职业适应能力等,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合理的能力结构。

艺术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分析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多视角地对艺术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中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等进行深入分析,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方面构建一个清晰、科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人才培养标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改变,因此,只有主动对接所面向领域的发展需求,才能构建一个适合艺术工科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Z].教高司函〔2017〕.

[2]黄彬,邹晓平.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48-56.

[3]陈东生.论艺术工学学科及其人才培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6):74-75.

[4]段婷.应用型本科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2-23.

[5]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1-6.

[6]孟凡芹.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模型构建—基于标准化系统工程理论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17, 11(2):100-106.

[7]张凤宝.新工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刍论—天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07):8-12.

Abstract: Art engineering is a profession that combines technicality and artistry, and its positioning has a relatively tortuous process.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consensus among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quality standard, and the talent training is out of touch with the social demand, which poses a challenge to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the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Clarifying the principles and basic contents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for talent training of art engineering majors will help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procedure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of arts engineering majors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ts and engineering majors.

Key words: quality standard of talent cultivation; art engineering; emerging engineering

猜你喜欢

新工科
基于新工科形势下发动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中南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