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养殖学专业“三类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0-12-23申玉春操玉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申玉春 操玉涛

[摘 要]全面落实四个回归,以本为本,推进新农科建设,以创新创业就业为导向,确立了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三类型”水产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素质教育模块+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体系。以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为载体,建设一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一流教材,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打造“金课”,淘汰“水课”。依托省重点学科组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科研创新平台”多元化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教学—实训—科研—竞赛”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水产养殖学专业改革实践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关键词]水产养殖学;三类型;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水环境化学与控制技术”(2019SFKC30);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粤教高函〔2018〕180号)

[作者简介]申玉春(1964—),男,内蒙古赤峰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研究生示范课程负责人,主要从事水产与海洋生物学研究;操玉涛(1973—),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3[收稿日期] 2020-06-03

一、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解决思路

(一)专业培养目标同质化,目标单一,定位不准确

现行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水产动物健康养殖、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渔业水域环境调控、水产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熟练的水产养殖实践操作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科研、教育和管理等领域从事相应的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学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我们根据调查研究设定多元化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以学生创新创业就业为导向,确立了水产类专业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三类型”人才培养目标。以产业与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水产健康养殖、水产动物病害防控、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渔业资源保护利用等专业方向,保证专业知识的系统性,避免因压缩专业课程学时导致的专业知识碎片化。

(二)课程设置数量求全,课程内容求多,校本课程特色不突出

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样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的设置课程体系。构建“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素质教育模块+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体系,避免课程数量求全,多设置短学时课程,避免课程教学内容求多,而在于求精求深。课程建设以教学团队为核心,建设专业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术三层次核心课程群。改革課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围绕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和海洋水产类通识课程建设,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国家规划教材。

(三)实践教学基地不足,重理论轻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水产类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需要进一步与时俱进地优化和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我们依托广东省重点学科水产学科优势,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省(厅)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组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科研创新平台”多元化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依托以上教学示范中心和省厅级重点科研平台,以大学生进实验室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专业竞赛项目为载体,构建“教学—实训—科研—竞赛”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形成融基础理论、实践应用和科研创新为一体的多元化立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专业建设措施与组织实施方法

(一)构建以创新创业就业为导向“三类型”人才培养体系

1.研究型人才。加强外语课和基础理论课教学,为学生考取研究生进一步学习深造,以及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实施与国外著名高校人才联合培养计划,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具体培养过程成立卓越班实施小班教学。一是招收有志愿考取研究生的同学20—25人,推广研究式教学、讨论与讲座式教学。以亚硕模式培养学生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二是开展与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3+2)项目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2+2)项目,在第四学期或第六学期加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

2.应用型人才。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建立以企业名称冠名的企业卓越班,探索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爱水产、懂技术、善经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先后与水产企业签订协议,设立了恒兴班、海大班、粤海班等以企业冠名的企业班。充分利用企业的育人资源,聘请企业专家为课程主讲或实习指导教师,实施校企双班主任制,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企业设置奖学金和大学创新创业项目,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复合型人才。制定“第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开展第二专业、双学位教育。完善跨学科跨专业修课机制,采用插班修读和单班上课等形式,为学生修读辅修专业双学位课程创造条件;完善学分替代制度,允许辅修专业、双学位课程学分替代原专业的学科专业拓展课学分和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鼓励本专业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以标准为指导,重构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

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在本专业诸多课程中选取了9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分别是:鱼类增养殖学、虾蟹增养殖学、海水贝类增养殖学、生物饵料培养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养殖水环境化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动物生理学。将9门核心课程分成三个层次,以鱼类增养殖学、虾蟹增养殖学和海水贝类增养殖学三门专业技术课为第一层次;生物饵料培养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和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三门专业理论课为第二层次;养殖水环境化学、水生生物学和水产动物生理学三门专业基础课为第三层次。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保证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达到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中主体部分,能体现出学校和该专业的培养特色,并具备基本完整的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改革课程教学和考核方法,加强教材建设

根据水产类专业的特色、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将多种途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融入研究型课程教学之中。

1.第一层次课程创立8∶2教学模式。将第一层次的鱼类增养殖学、虾蟹增养殖学和海水贝类增养殖学三门课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性较强和实践性较强的两部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占80%,在校内进行课堂讲授,实践性较强的20%教學内容在实践基地讲授。

2.建立课程共享网站,网络辅助教学。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群中的9门课都建设有课程教学网站,网站主要包括课程介绍、电子教材、授课录像、网络课件、授课教案、案例库、习题库、实验指导、参考文献、学术进展与学术前沿、创新方法研究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近10年来有8门课程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开放课程,有12门课被评为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3.改进课程考核内容与方法。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考试形式,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群试题库,期末考试从试题库中抽题,供所有教学班使用,即: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

4.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教案。针对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各不相同这一现实,制定出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授课目标,统一教学的难度、深度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组分工编制了统一授课教案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5.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群教材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主(参)编全国规划教材。近年来课程组教师主(副)编国家规划教材9部,其中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鱼类增养殖学》(第二版)、《甲壳动物增养殖学》和《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鱼类增养殖学》获2011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

(四)平台支撑,科研导师制,学科专业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加强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依托水产重点学科,整合学院资源,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省厅级教学科研平台,以及校级功能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成水产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水产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基地等省级实践教学基地5个;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厅级重点实验室3个;建成广东省工程中心和现代农业创新中心9个;建成广东省高校工程中心、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和广东省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等厅级平台3个。

2.依托以上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和省厅级重点科研创新平台,以大学生进实验室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专业竞赛项目为载体,构建“教学—实训—科研—竞赛”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培养体系。

制订《水产学院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选拔和考核暂行办法》,开展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活动。学生自主选题,立项项目给予经费资助,全额报销论文版面费,根据发表论文、科技竞赛、专利成果等级给予相应奖励。

学院设立校水产类专业竞赛项目,承办全国性学科专业大赛,组织和支持大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专业大赛。学院设立了“生态景观鱼缸设计大赛”和“水产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代训,通过参加赛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融入竞赛项目之中。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五届“生态景观鱼缸设计大赛”,累计参加学生人数521人。在校内竞赛项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水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水族造景大赛和水产技能竞赛,我院已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3届,参与学生数达51余人,获奖12项。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2届,获奖9项。2019年将承办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

3.科研促进教学,科研项目支持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近三年来,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基金、蓝色粮仓计划、省实验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0余项,拥有可支配科研经费近1.5亿元。一方面,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丰富、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将科学研究成果及时内化到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以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和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有效地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优秀学生参与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活动,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开展校级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学生通过参加科研活动了解了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水产养殖学专业建设成效

水产养殖学专业建设与改革从2011年开始实施,先后在水产养殖学和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应用,成效显著。

(一)专业建设和教学平台建设

水产养殖学专业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建成水产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省级创新实验区。

(二)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现有教师52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7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45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省级教学团队5个。入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国家级1名、省级4名,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7名。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

获批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开放课程8门,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3部,其中1部教材获2011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

(四)教学改革与研究

教师为主要完成人近三届获批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2项;2010年以来,承担省级及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项,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46篇,出版科研著作16部。

(五)人才培养成效

近三年,“三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卓越班、企业班进入学生196人。辅修“第二专业、双学位”327人。毕业生2018届214人,考取研究生47人,其中卓越班47人,考取研究生22人;2019届186人,考取研究生29人,其中卓越班27人,考取研究生15人。2016—2018届,毕业生586名,其中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和升学的占16.4%,在漁业行业就业占37.4%,为水产业输送了一批高级人才。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获奖省级以上奖励61项,参与学生241人次。学生公开发表论文55篇,授权国家专利10件。

参考文献

[1]申玉春,童银洪,李忠炉.鱼类增养殖学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J].河南教育(高教),2016(12):72-74.

[2]申玉春,陈刚,朱春华,汤保贵,操玉涛.鱼类增养殖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29(02):86-88.

[3]刘艳,解念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52.

[4]刘焕亮.水产养殖高等教育概况、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教育,2002(02):19-23.

[5]何天淳.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及我校的对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9-16.

Abstract: To fully implement the routine of "four-return", "bachelor-oriented"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ing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forming the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oriented guidance", the training goals of "three-type" high-level talents in aquaculture are established: the research type, application type and compound type. At the same time, a "general education module plus professional basic module plus quality education module plus professional direction module" curriculum system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re curriculum groups as the carrier, by building a first-class course teaching team, compiling first-class textbooks, and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was optimized, reforms are carried out in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n order to create "gold classes" and eliminate "water classes". Relying on the provincial key disciplines, a "laboratory-practice teaching base-research innovation platform"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diversify the practice teaching guarantee system, and a "teaching-practice-research-competition" four-in-on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has been constructed. The reform practice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aquacultur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Key words: aquaculture; "three-type"; talent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