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特点与路径优化
2020-12-23何乃柱罗银杏吴秋萍
何乃柱 罗银杏 吴秋萍
[摘 要]公益创业教育有五个特点。师范类大学生公益创业聚焦教育议题,服务与教育有关的人群,侧重使用教育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师范类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但同时认知偏差要纠正,路径要创新丰富,机制体制要完善。
[关键词]师范类院校;公益创业教育;路径优化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改课题“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公益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2017JGB166);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共青团“新形势下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大学生公益社团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何乃柱(1984—),男,广西武鸣人,民族社会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与公益创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57.38;G6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03[收稿日期] 2020-08-17
一、引言
公益创业,亦被称为社会创业,设置个人或组织追求一定的社会使命,围绕一定的社会痛点,以市场化的思路来运作实现义利兼顾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的行为或活动。公益创业从内涵上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公益性。公益创业的目标是带有公益性的,即聚焦具体服务对象的具体痛点或问题。(2)社会性。公益创业聚焦的问题是影响了多数人利益、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的议题,不是针对某个个人的具体问题。(3)市场性。公益创业的行为不但要强调公益性,还要强调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用市场化的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4)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性体现在资金的可持续性、解决问题的机制的可持续性、思想观念的启蒙与进步、解决问题能力即人的能力的培养及其他。(5)组织性。公益创业不是一个人单干,一定是依托一定的组织来进行,这种组织可以是工商注册或民政注册的组织,也可能是因为趣缘、业缘、地缘等因素而形成的自组织。概言之,公益性、社会性、市场性、可持续性、组织性是公益创业的主要特征。公益创业教育是以公益创业为依托、以一定的群体为对象、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公益创业教育是公益创业者培养和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
二、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公益创业及公益创业教育的特点
师范类院校顾名思义就是以师范教育为主、主要培养未来教师的高等院校。当公益创业教育遇上师范类院校的时候该发生怎么样的化学反应呢?要回答此问题,我们首先思考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公益创业和公益创业教育的特点。
(一)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特点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的研究要么侧重普通教育忽视专业教育,要么侧重共性忽视个性。我们认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公益创业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1.聚焦的社会议题更应该集中在教育相关的议题。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以下议题:(1)聚焦特殊人群的教育。如留守儿童的性教育、跨国婚姻家庭中的儿童教育、自闭症等心智障碍儿童的康复教育等。(2)聚焦特定地区的教育。如老少边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教育;如城乡接合部社区特定儿童的教育;如边境口岸地区的特定对象的教育;乡村教育等。(3)聚焦特定领域的教育。如面向残障人士的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面向留守儿童的艺术教育或美育;面向犯罪未成年人的社区教育等等。
2.服务的对象更应该聚焦在与教育有关的人群。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服务对象可以包括以下几类:(1)以师范生自己为服务对象。如特定师范生人群的成长支持,如大学生孤儿、残障类师范生、少数民族师范生的成长支持。如广西师范大学鲲鹏飞翔计划,侧重于对大学中的孤儿和困难大学生进行服务。(2)以幼儿园及中小学生为服务对象。尤其是其中的服刑人员子女、事实孤儿、单亲家庭、受暴力家庭的对象,以及乡村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这些对象。如广西师范大学百灵鸟侧重于乡村音乐支教。(3)以幼儿园、中小学及高校的教师为服务对象。如退休的老教師、乡村中的特定科目的教师、班主任及心理辅导员、校长、青年教师等都可以单独成为公益创业的对象。如马云的乡村教师成长支持的项目。
3.服务过程更应该侧重使用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方法。(1)使用教育相关的理论为指导。如社会学习理论、去标签理论、ABC理论、行动研究等。(2)充分发挥师范生的特点特长。如绘画、音乐、舞蹈、体育、国学、书法等。师范类院校学生一般具有的研究教育对象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第二课堂指导能力、班集体管理能力、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可以尽情发挥。(3)使用教育相关的工具和手段。如开放空间、服务学习、参与式学习、游学等方式。
(二)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特点—基于KAPO的分析
有学者认为科学研究要根据科学对象具有的特殊性来做研究。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既有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特点,更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这里基于KAPO的模型来做分析。
1.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层面。这是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课堂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立足于学会。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在知识层面的目标主要包括:(1)相关学科知识。如教育社会学、公益创业学、社会工作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2)意会知识。如通过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让其知道有关教育公益、支教、志愿服务等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3)信息知识。让其通过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知道需求评估、资源整合等多元的知识获取渠道。
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在技能层面的目标主要包括:(1)服务对象需求评估、专业关系建立的技能等;(2)教育公益类活动或项目策划、执行、管理的技能;(3)财务管理的技能;(4)资源整合与多方协同的技能;(5)风险预估与规避、效果评估的技能等;(6)学以致用的技能等。这些技能除了教育相关基本节能功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外,更多的是围绕教育公益主题的公益创业的相关技能。
2.过程与方法(Process & Steps )层面。这是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课堂的过程视角和方法视角,立足于会学。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过程方面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以转型中国背景下的教育事业发展的认知为基础。尤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沿革、政策、特点、规模、问题、原因等认知为基础。这种认知可能基于文献、田野、实践等而获取。(2)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学生对德的认知和家国情怀为核心的教育。如学会聚焦某一特定的教育议题,学会需求评估-目标制定-执行计划-评估设计等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公益创业教育的兴趣、能力、性格和气质。过程导向是十分重要的,避免老师重讲而学生被动听讲,避免学生只听而不行动,避免重视结论而不重视探究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
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方法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侧重问题探究式的教育,避免满堂灌;(2)侧重方法论和经验论的探究,避免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3)要尊重成人学习的特点,采用参与式、可视化、重实践的方法;(4)可以使用服务学习、开放空间、任务驱动、行动研究、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等方式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ttitude & Values)层面。这是课堂的动力系统,立足于乐学。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侧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及对教育事业改善的热情与信心。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应该包括以下几个:(1)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自信。通过教育让其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未来的趋势与规划等充满信心,产生愉悦。(2)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的热情。通过教育让其对聚焦和探讨我国教育公益事业产生热情,对受助群体产生接纳、同情和爱,并转化为行动的动力,有被赞扬、肯定的道德体验以及美的体验。(3)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进的责任感和责任。通过教育让其对教育公益产生兴趣,产生动力,有求知欲。根本上说,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要重视引导其对教育事业问题的正确的价值观念认知,树立正确的三观,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4.学习事件(Occurrence)设计。学习事件是学习者为了达成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及其序列关系,它与教师安排的教学事件有关,但主体是学生。学习事件的设计还要考虑课程的目标,考虑社会对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期待,考虑所处的学习空间和社会服务空间。我们认为师范类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学习事件可以包括这些:全国教育公益年会;地方支教助学类的组织的年会;地方助学类组织的交流少龙;高校公益社团的支教活动和交流活动;寒暑假的支教活动;线上线下的支教与助学活动;游学活动;互联网+赛事作品准备;创青春赛事作品准备;校市省国家级志愿服务项目赛事;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组织、优秀志愿项目的评选等等。
三、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及优化思考
(一)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
1.依托第一课堂,专创融合。在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重把大学生公益创业融入其中,我们认为是十分重要的。前提是授课老师必须对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是什么要搞清楚。第一课堂的课程如教育技术学中,可以加入教育公益的技术创新与案例,如美术学的第一课堂课程,可以加入美育、支教课程设计等。依托第一课堂专创融合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教师。条件成熟的高校建议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教育与公益等通识类课程。
2.依托第二课堂,思创融合。第二课堂既是专创融合的重要阵地,更是思创融合的重要平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师范类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之中,更容易找到路径。组建公益社团、开展公益项目或活动、参与讲座、外出开展社会服务、社会实践、主题团日党日活动等等都大有可为。如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小天平公益团队,依托法学学科,面向学生开展法律普及、维权知识等公益活动,一举多得。又如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小太阳公益团队,组织师范类专业学生探访退休老教师,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和学习教学经验,一举两得。
此外,组织师范生以组织、项目、个人去参与一些赛事,学以致用也是开展师范类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如广西师范大学百灵鸟公益利用音乐学专业,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乡村支教、集中培训等方式将音乐教育送教上门,或者为乡村教育培养音乐老师,荣获2019年中国最美志愿组织称号。
3.积极公益服务,校地互动。要培养能力,练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必须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师范类院校组织大学生开展公益服务,让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围绕特定人群的特定痛点开展服务,是更为重要的一种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如广西师范大学小雨滴义教社,主要到民族地区开展美术支教,公益壁画等活动;广西师范大学物理与技术学院的蒲公英公益团队到中小学开展科普活动。校园里和社会上开展公益创业教育的场域差别较大,二者的互补以及知行合一是重要的路径。
(二)问题分析
当前师范类院校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创业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1.师范类院校教师对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不了解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不了解公益创业的真谛,甚至认为大学生不应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师范类院校大學生公益创业教育领导重视不够、教师投入不足、教育活动断裂和碎片化,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2.师范类院校学生接受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过窄。寒暑假社会实践、公益项目赛事、开展零碎的志愿服务、讲座等是师范类学生接受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常见路径,整体上路径过窄。专创融合、开设课程、赋予学分等在许多高校尚未实现。而且一些公益创业实践脱离师范类特点和优势。
3.师范类院校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机制体制滞后。因为认知上的不足,许多师范类院校在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方面出现无奖励举措、无资金投入、无师资队伍、无赛事孵化等现象,体制机制严重滞后。
(三)优化建议
1.正确引导师生对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认知。以培训、讲座、游学、研修等方式对学校学院领导、专任教师、学生等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知识普及,纠正认知偏差。
2.创新和丰富师范类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围绕青年特点和师范生特点,检视不足,对标对表,学习先进,改革改进,不断创新。
3.完善师范类院校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从制度、经费、队伍、平台等方面给予支持。
Abstract: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five characteristics. Th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focuses on educational issues, serves the population related to education, and focuses on the use of education-related knowledge and methods. The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focuses on guiding students to learn, know how to learn and enjoy learning. However, cognitive bias should be corrected, paths should be innovated and mechanisms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normal universities;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path optim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