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大学的启示

2020-12-23赵俊明于亚琦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

赵俊明 于亚琦

【摘要】职业大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对于打通我国职业教育的学历通道,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区域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日本、德国、瑞士三个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明晰了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并结合我国职业大学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大学

【作者简介】赵俊明(1988-),男,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教育研究;于亚琦(1986-),女,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9327);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YZ2019079)。

职业大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能够打通职业教育的学历通道,而且符合国际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职业大学作为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既应牢牢抓住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同时也要正视问题和不足,通过学习、借鉴、创新、发展,不断地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支持和人才资源保障。

一、日本、德国、瑞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

通过对日本、德国、瑞士三个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管理归属、经费来源、办学层次、培养方式、师资情况、学生培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国际化发展战略等八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三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1.政府高度重视,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2.人才培养层次不断提高;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搭建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4.校政企深度融合;5.教师准入制度严格,“双师型”教师队伍稳定;6.全面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7.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落实,输出和引进国内外优良教育资源。

二、我国职业大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社会地位低,发展受限制。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受限于专科层次,被广泛地认为是“次等教育”,人们对其带有一定的偏见和歧视,不受社会重视。传统的观念有很强的历史惯性,扭转大家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与日本、德国、瑞士三个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相比,我国的职业大学在立法、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在职业大学的法律地位、学位授予權、人才培养的其他形式、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也未作出明确规定,职业大学的发展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2.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结构欠优化。与日本、德国、瑞士三个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大学在工资福利、培训提升、社会保险、退休待遇等方面与其存在较大的差距,“跳槽”现象严重,师资队伍不稳定成为制约我国职业大学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瓶颈。我国大部分职业大学自身培养教师的能力不足,只能引进公办院校的高职称教师或刚毕业的研究生,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企业教师严重缺乏,呈现出“杠铃式”的师资结构,严重地影响了师资的梯队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3.教育质量评价不全面, 指导效果不突出。与日本、德国、瑞士三个国家相比,我国职业大学教育质量评价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我国是以学校内部评价和主管机构指令性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和评价形式相对单一,职业大学为了获得良好的评价效果,往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考”,而不愿将自身的困难和问题如实地反馈出来。第二,外部评价体系缺乏,缺少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分析、公布评价结果,并提供专业的指导性意见。我国职业大学的教育质量评价覆盖面不够广泛,社会影响力不足,准确性、客观性和指导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4.国际化办学理念不强,实施路径不具体。与日本、德国、瑞士相比,我国的职业大学尚处于探索期,存在国际化办学理念不强,实施路径不具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国际化办学理念方面存在一定误区,有人认为国际化办学是锦上添花的事,可做可不做;有人认为国际化办学是重点本科的事,与已无关;也有人认为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没必要面向世界等。第二,实施路径不具体主要体现在:一是师资的国际化水平不高,外籍教师短缺且校内教师赴海外学习的比例偏低;二是学生的国际化程度低,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国内学生赴海外学习的人数较少;三是课程的国际化内涵不足,缺乏体系建设,以国际证书课程引进为主,照搬现象严重,忽视了本土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5.校政企角色定位不准,校企合作不深入。与日本、德国、瑞士相比,我国职业大学与政府和企业的协同联动不足、三方的角色定位不准。职业大学是知识、人才的生产者,行业企业是知识、人才的使用者,政府是校企深度合作的辅助者和监管者,只有三方充分发挥各自的角色职能,才能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但实际上我国职业大学存在应用学科体系建设不成熟的问题,政府存在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不到位的问题,企业存在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不高的问题。

究其原因,我国职业大学在学科体系建设、核心技术技能建设、创新实践建设等方面广度不够、层次不高、力度不大,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政府未能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职能,大多以行政命令和目标任务为手段进行管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企业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缺少承担社会教育的责任感,缺乏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等造成了企业的参与度不高。校、政、企三方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角色职能,最终造成校企合作难以深度融合。

三、对我国职业大学发展的启示

1.提升社会地位,加强立法保障和资金政策支持。首先,在宏观上,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转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确立职业大学的法律地位,要将政府报告或方案中提出的关于职业大学发展的建议,制度化、法律化、细节化;其次,在中观上,要对职业大学的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等予以明文规定;最后,在微观上,要对校企合作、专业设置、课程标准、师资队伍、实习实训等做出具体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2.稳定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第一,完善政策体系,保障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稳定发展。日本、德国、瑞士自上而下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并通过完善的政策法规进行保障。我国也应对职业大学教师的法律地位、薪酬制度、培训提升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同时职业大学自身也要在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服务创收、绩效奖励等方面不断完善政策,鼓励教师发展并不断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第二,优化师资结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水平、高技能人才优化师资结构。通过派遣教师到企业中挂职或从企业中招聘人才进行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培训、鼓励专职和兼职教师多种渠道多形式在职进修或脱产学习等举措,全方位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三,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职业大学应对教师的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进行严格要求,对教师的思想品行进行严格把关,健全不合格教师的淘汰机制,严格教师准入制度。职业大学也应通过理论引导、树立典型、教育活动、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思想端正、品德高尚、专业过硬的高水平职业教师队伍。

3.建立全面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评估指导。第一,坚持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特殊性相结合,评价内容应涉及职业大学教育的全部内容,同时对职业性的内容,比如等级证书、应用技能、创新创业、实习就业等进行重点评价。

第二,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相结合。通过探索赋权机制,使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主要涉及职业大学的自评或者委托专业评价机构做出的评价,外部评价主要涉及官方管理机构、官方授权认可的评价机构、社会评价机构或者其他利益相关组织或个人做出的评价等。

第三,强化评估指导,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政府应以评估为手段对职业大学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指导和服务;职业大学应以评估为依据,认清自身的问题和不足,调整发展规划,落实发展举措,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应加入职业大学教育质量评价中来,逐渐形成受到广泛关注和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

4.加强国际化办学理念,具体化实施路径。在国际化办学理念方面,首先,在宏观上,国家政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国家应健全和完善国际化的办学政策,引导职业大学加强国际化办学理念;其次,在中观上,应充分发挥职教协会、行业企业协会、大学联盟等组织机构的平台作用,加强与国外大学或知名企业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推动国际化办学理念的不断发展;最后,在微观上,要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管理经验丰富的国际化管理队伍,确保职业大学国际化办学理念得以贯彻落实。

职业大学国际化的实施路径主要有:一,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赴国外学习、实践及加大外籍教师的引入力度来实现;二,推动国际化课程建设,打造国际化课程体系,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及建设紧贴国际行业标准和国内外市场需要的课程体系来实现;三,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攻读学位、短期交流或实习就业等多种形式“走出去”及加强软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将外国留学生“引進来”实现。

5.校政企协同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第一,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找准角色定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同时要完善政策资金支持及监管评价机制,确保政府支持者和监管者的角色职能充分发挥。

第二,学校和企业应基于共同的战略发展需要,进行双主体合作,引企入校,引校入企,集团化办学,不断在人才培养上协同创新。职业大学要对“专业——专业群——专业集群”进行分层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师资水平、科研成果转化水平等的提高,为校企深度合作打下基础。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承担资金、技术、设备、实践教学、合作研发等任务,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丁宁.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9 (04):79-85.

[3]王惠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9(05):86-92.

[4]娄佳.高校师资培养转型路径研究:瑞士职教师资培养的借鉴[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9(03):1-4.

[5]Ebner C, Graf L, Nikolai R. New Institutional Linkages between Dual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Higher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rmany, Austria and Switzerland[M]. Integration and Inequality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Netherlands, 2013.

[6]Nikolai R. The Links between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Switzerland, Austria, and Germany[J]. Historical Materialism, 2011,21(1):185-195.

猜你喜欢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
发达国家创业政策的启示与对策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不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