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建设农民田间学校 助力培育高素质农民

2020-12-23刘小更奚照寿

农民科技培训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素质田间江苏

刘小更 奚照寿

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农民田间学校建于2015年,有多种规格的会议室6个和能够容纳100人的多媒体教室3个,此外还有电教室和能容纳400人的招待所和学员餐厅。学校有畜禽养殖、宠物饲养、园林园艺、蔬菜种植等多个产业示范基地,建有专兼职教师、创业辅导教师、田间课堂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四位一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采用校企共育培训机制。

近年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依托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打造适合农民需求的农民田间学校,提升农民学习兴趣,增强农民实践技能,取得了良好的培育效果。近三年累计组织高素质农民培训100期,包括瓜果、粮油、畜牧等产业类别,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超过1万人,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为江苏省发展现代农业、振兴乡村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全国示范基地为依托  稳步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

(一)依托基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和江苏中药科技园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打造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承担着江苏省高素质农民的培育任务,在提升培育效果,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调动农民参与学习积极性,增强学员农业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依托两个基地,秉持倾情服务三农的办学理念,按照“按需培训、全程跟踪”的培训思路,探索实践“政府主导、校企共育”培育模式,优化“1332”的培训流程,创新培育高素质农民。

(二)依托基地建设农民田间学校

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作为构建高素质农民队伍,提升培育工作质量水平,推进实践育人、产业引领,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实际操作训练,现场教学平台。依托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具有立足本地农业主导产业,信息化程度高、技术支撑力量强,便于开展实训和观摩,便于组织管理等优势。同时,农民田间学校所需的软硬件一应俱全,能够保障农民教育培训的顺利实施。

二、规范建设农民田间学校  推进田间学校有序运行

(一)领导重视  统筹规划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工作,为推进田间学校的有序运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调研会,研究部署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有关事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和监督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开展工作,依托基地推进田间学校建设,为农民田间学校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章立制  有序建设

为保证农民田间学校的规范运行和管理,制订《农民田间学校工作规范》,内容包括了田间学校管理办法、工作制度、组织架构、办班流程、田间学校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职责、师资遴选办法、学员管理制度、档案整理规范等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统一田间学校的运作,为田间学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按照“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培育思路,根据学员需求的不同,结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基地特色和合作企业的产业特点,对学员进行分類培训,精准培训,有效实现了田间学校资源与培训需求的有机统一。

(三)规范流程  有序办班

田间学校是以农民需求为中心的培育载体,应根据农民学习的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管理和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育培训形式,将农民田间技术活动在寓教于乐。在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循田间学校办班流程(图1),认真做好培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培训前的需求调研,了解需求,提高针对性。

农民田间学校将培训工作分为培训前准备、培训中实施和培训后完善三个工作阶段,将培训过程流程化,并分别紧抓落实,巩固效果。同时结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培训特色,优化并巩固“1332”培训流程,突出培训过程中的“一个核心、三个环节、三个重点和两个调查”。即要以农民能力提升为核心,重视学员的集中授课、生产实践和跟踪指导三个环节,突出学员的创业能力培养、专业技能提升和信息技术掌握三个重点,做好培训学员需求调查和满意度调查,还要强调田间学校与实训基地的合作。

(四)明确职责  加强管理

为保证农民田间学校的发展和培训能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本部、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和江苏中药科技园分工合作,明确本部与基地的职责,基地负责田间学校的运营和管理,组建了由园区主任为核心的管理团队,校本部负责指导和教学管理。双方通过协调配合,集中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田间学校辅导员和创业导师等,增强管理效能,充分发挥了农民田间学校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田间学校的优势  助力培育高素质农民

(一)立足产业  服务农民

立足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结合高素质农民的教育培训需求,通过资源整合,模式创新,制定了具有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特色的农民田间学校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农业产业发展、师资力量、技术推广、科研公关等方面的优势,服务高素质农民。在培训前,主动进行需求调研,认真了解农民的学习意愿,掌握农民培训的需求,把握农民学习规律,为科学安排培训课程,遴选培训讲师提供依据。将产业需求和农民培训需求作为田间学校的指导方向,发挥贴近产业、贴近农民、贴近需求等优势,增强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助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服务乡村振兴。

(二)精准施策  满足需求

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坚持“以农民需求为中心”原则,创新农民田间学校使用形式,提升培育实用性。加强农民学习的过程管理,实现理论授课与产业实践的有机结合,农技和应用的“零距离”,确保农民科技素质快速提升。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出了“田间学校+”的高效使用形式。一是“田间学校+理论授课”。在田间学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将田间学校的实训训练和课堂理论授课内容相结合,提高学习有效性。二是“田间学校+学历教育教学”。创新农民继续教育模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和“中高职”学历教育有效衔接,将理论性教育和实践性教学有机结合,增强学习的现场感,实现“理论培训—实践验证—再理论提升—再实践发现”的螺旋上升循环教学模式。三是“田间学校+产业培训”。根据“产学结合,服务产业”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在技术集成、装备集成、人才集成、信息集成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使之真正成为教育培训的集中点、技术传承的推广站、实战训练的试验场和创业致富的孵化地。

(三)创新形式  提升效果

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采用“田间+课堂”的培训形式,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使参训农民达到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双提高。开展在线教育,在农民田间学校的教学培训中引入“在线教育”的培训形式,通过全国科教云平台及“云上智农”App和江苏省的“农技耘”等平台,作为辅助教学及后续服务的手段,提高教育培训效率。“现场观摩”培训形式,组织农民田间学校的学员到外地去参观考察和农民田间学校接待外地学员到本校参观考察,使学员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通过培训形式创新,变枯燥的培训为生动的学习,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农民学习意愿。采用菜单式教学法,田间学校根据培训前的农民培训需求调研,充分了解农民自身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科学设置课程,让参训学员进行“点菜”式教学,增强学习意愿。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即田间培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校设立在田间地头,室内讲理论,出门进田间,随时可实践。采用以赛促培的教学方式,增强学员竞争力。遴选优秀学员参加田间学校重点班学习,进行集中教学辅导,并组织学员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级农村创新创业大赛,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增强高素质农民的发展能力,强化了培训效果。

在建设农民田间学校的实践中,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依托自有的两个示范基地,将田间学校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创新模式,将“政府主导、校企共育”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和农民田间学校有机结合,优化培训流程,提升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民学习意愿。农民学员们参训后,普遍感觉学有所获,农民的获得感及幸福感得到了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农民田间学校通过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农民科技致富加油站。

(作者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课题名称: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调查(JYYJ201825)、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19JSJG361)

猜你喜欢

高素质田间江苏
春日田间
田间地头“惠”果农
数读江苏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数独江苏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数读江苏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