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的意见
2020-12-23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1号文件精神,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助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效,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就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主体作用,建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高素质农民是重要支撑。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对于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三农”短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尤为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和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连续十七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提出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我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要求,针对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和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高度重视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农广校建设,加大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农民和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构建了以农广校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叫响了夏邑县农民教育培训品牌,提高了夏邑县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极大促进了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繁荣。但需要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与新时代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培养数量不足、教育层次不高、培育机制不完善、基础条件不强等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业农村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强有力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做基础支撑平台。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整合利用农业广播学校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夏邑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培养高素质農民任务艰巨,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建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二、加快完善以农广校为依托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一)加强主体职能建设。农广校是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在我县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大力支持,把加强农广校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和办学特色,保持独立设置的办学格局和稳定的办学队伍,进一步巩固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地位,改善公益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条件,使其更好地履行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业技术传播和科学普及等公共服务职能,为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依托。
(二)强化一主多元体系。坚持“政府主导、专业管理、产业导向、服务需求”的原则,全面加强、统筹推进夏邑县农民教育中心(农广校)、乡镇农广校教学班、村级教学点和农民田间学校一体化建设,形成县有农民教育中心(农广校)统筹规划协调,农机校、农业中专等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协作互补共担,乡、村有教学点配合组织实施,农业产业链上有现场教学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基础依托的专业化、多元化相结合的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满足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积极主动、全力支持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三)深化联合协作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支持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各种农民教育培训资源作用,形成大联合、大协作、大教育、大培训格局。各乡镇要针对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切实搞好学员的组织管理。农业农村、人社、科技、教育、文化广电、司法、金融、扶贫、电商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将政策、经费、人才、技术等资源向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聚焦倾斜,形成各方支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合力。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要创新农业推广服务方式,把农民教育培训融入试验示范、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中,提高广大农民的技术承接和应用能力。鼓励促进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完善农民教育培训设施条件,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和实训基地,积极组织广大农民参加教育培训。
三、进一步提升农广校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持续加强职能建设。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核心是重点加强农广校职能建设。将农民教育中心(农广校)职能建设作为强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持续强化,推动农民教育中心(农广校)更好发挥履行农民教育培训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监督考核和指导服务职能。立足时代性、高层次、大视野,将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和农民教育中心(农广校)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积极筹备推进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农民教育学院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民教育建设,联合涉农大专院校建立农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点,努力提高我县农民教育培训的层次和水平。
(二)切实改善设施条件。加强农民教育固定阵地建设,加快拓展提升教学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需要,科学编制县农广校专项建设计划,明确建设布局和建设内容,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内容,努力改善农广校基础设施,提升教育条件和教育培训能力。根据各乡(镇)村实际,加强乡(镇)村教学点建设。统筹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分布,合理布局建设教学实训基地。积极引入现代化教育观念和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培训和服务手段上实现新突破,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便捷化,高效、及时满足农民教育培训需求。
(三)加强优化队伍建设。选齐配强县、乡(镇)农民教育培训专职管理人员队伍,选配具有农科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充实专职教师队伍,鼓励教师深入生产一线指导产业发展,建立与职能任务相适应的专职教学队伍。改善专职教师待遇,落实教师下乡进村授课补贴,提高教师收入水平。探索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导师团和绩效考核激励制度,吸引农业科技、农村政策、乡村文化发展的优秀科技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兼职教师队伍。实施农民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以提升能力为核心对教学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开展轮训。大力支持名师工作室建设,培养打造一支具有夏邑特色、业内有影响力的一批农民教育名师,为乡村振兴服务。
四、围绕“三农”发展深化农民教育培训改革
(一)创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思路。根据“三农”工作发展对人才、知识、技术的需求,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以实现教育培训高质量、高效益为目标,坚持围绕市场、围绕产业、围绕需求、围绕高质量发展办好教育培训,明确教育培训对象,精准安排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针对教育培训对象学习特点和需求开展相应层次、类别和形式的教育培训,积极深化教育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农民特色化、多元化发展需求。注重围绕特色产业办好特色产业班,重点围绕巩固建强“中国西瓜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的需要办好西瓜、食用菌产业的教育;围绕长寿之乡发展,举办富硒长寿食品开发、中药材等产业的教育;围绕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举办电商专业的教育;围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办好相应专业的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效果,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优势品牌。
(二)拓展教育培训供给领域和内容。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农民教育培训供给领域要注重从传统产业向与新产业新业态协同发展拓展、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展、从生产向生产生活生态共赢共生拓展、从技术技能向文化文艺健康领域拓展,确保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农民需求。要注重围绕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教育培训,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围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开展教育培训,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要立足产业发展、人才成长、社会进步等方面的要求,精准安排教育培训内容,凸显新时代特色。
(三)提升農民教育培训供给层次。根据农民实际情况分层次开展教育培训。针对青壮年骨干农民,以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目标,稳定开展农民职业学历教育。持续巩固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继续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职班试点,积极探索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联合,推进实施农民高等职业教育计划,每年由县财政列支培养不少于50人的高层次职业农民。坚持以培养初等农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开展系统性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探索推行“1+X”证书制度。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配合,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为重点对象,实施新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加快构建以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为核心内容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坚持我县多年来积累的绿色证书培训工作经验,以农业从业劳动者为培训对象,以农业生产技能为主要培训内容,继续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每年培训不少于3000人。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结合农事农时季节,以广大农民为对象,大力开展各类普及性技术培训,推进农业科技宣传到村、讲解到户、落实到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优化农民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突出精准性、灵活性、方便性、快捷性,实行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和方法,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实现学习与生产生活不脱节,确保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要注重加强实训实践性教学,注重强化组织外出考察,加强异地教学,确保农民教育培训的实用性、有效性。
五、切实健全重视支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广校,组织、宣传、农业农村、教育、人社、财政、发展改革、广电、科技、共青团、妇联、科协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统筹领导全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定期研究解决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为推进落实各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二)强化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将根据需要制定出台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政策措施,支持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县委政府年度综合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对参加学习的农民落实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注重农民学习后在产业发展、创业创新、金融信贷保险等方面的支持服务,加大对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实现教育培训与扶持发展的有机衔接,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四步培养法”,加大对优秀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拓宽农村人才成长渠道,树立良好的农村人才成长导向。
(三)落实经费保障。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经费正常增长保障机制,根据农广校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内容及涵盖人群核定工作经费和事业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农广校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和农民技能培训经费应逐年保持一定增长。涉及上级下达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要搞好工作经费配套,确保项目高标准实施。要加强农广校办学基础条件建设,每年支持建设一批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民田间学校,满足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农民的需要。各乡镇要拿出一定经费加强乡镇农广校建设和促进教育培训工作,保证教学组织工作顺利开展。
(四)营造发展氛围。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基础性、公共性、社会性和重大战略意义的宣传,形成领导重视、政府支持、社会关注的氛围;加强对高素质农民典型特别是科技致富、创业兴业学用典型的宣传,形成教育有用、培训有效、学习有为的氛围;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特色优势和办学成果的宣传,形成办好、用好、发展好农广校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