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海文化在通州湾核心区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2020-12-23王刚张晓冬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城市设计

王刚 张晓冬

摘 要:通州湾核心区是江苏南通通州湾示范区必要的功能板块,主要提供示范区城市居住生活以及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根据通州湾“长三角北翼现代化的滨海港城、绿色高端临港产业基地、滨海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当前正在抓紧实施通州湾核心区的城市设计和建设。文章通过充分挖掘江海文化的特色、优势和时代价值,提出将江海文化融入通州湾核心区城市设计的方法策略,以期形成符合通州湾地域特色的城市设计方案,树立通州湾示范区全新的城市形象,推动通州湾示范区健康、快速、可持续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江海文化;通州湾;城市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江海文化在通州湾核心区城市设计中的价值生成研究”(2020BNT028)成果。

南通位于江苏东部,江海交汇,风景秀丽,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其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教育建设以及对区域发展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典型缩影。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11月于南通考察时强调,要以国际一流水平规划建设通州湾海港,把通州湾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2020年1月南通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全市域的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基于国家、省、市对通州湾的战略发展定位,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已着手组织通州湾核心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

一、江海文化内涵特征及时代价值

(一)江海文化的内涵特征

江海文化,是指生活在长江入海口的南通先民及其后人在该区域不断开拓发展而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诸多研究学者已经习惯上将南通地域的文化概括为江海文化,这正如对徐州地区的两汉文化、南京地区的金陵文化和苏锡常地区的吴地文化等进行的高度概括。诸多国内学者对江海文化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和解析。袁志冲指出南通江海汇聚的独特地理优势和南北文化交融的人文渊源孕育出开放包容的江海文化[1]。黄鹤群指出江海平原受吴越文化、荆楚文化以及齐鲁文化的长期碰撞和交流,演变成如今多元、开放、包容、开拓的江海城市文化 [2]。李吉平指出江海文化在地域特质上体现为“江海门户、海纳百川”,在内涵上体现为“追江赶海、勇立潮头”,这种特质和内涵折射出新时期“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是江海文化的精髓[3]。

(二)江海文化的时代价值

江海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其魅力非江苏其他地域所共有,国内诸多学者对于江海文化的时代价值生成从不同的领域进行了研究。陆晓云等将江海文化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进行研究,提出江海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的路径[4]。杜燕兵深入解读江海文化内涵特质并提取相关设计元素,提出构建全新南通品牌视觉形象的策略建议[5]。

通过对江海文化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南通江海文化的内涵特征进行了广泛研究,相对成熟,而对江海文化的时代价值的研究,则略显不足,尤其对江海文化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还属空白,有进一步研究拓展的空间。

二、通州湾核心区城市设计的现状

通州湾位于江苏南通东部沿海地区,北距连云港港区280海里,南距上海洋山深水港区130海里,是南通市整合如东、海门、通州三地的部分沿海区域统筹建立的南通滨海园区,因其主要区域位于通州,故称之为“通州湾”。通州湾核心区是通州湾示范区必要的功能板块,主要提供示范区城市居住生活以及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

(一)经济投入增速,人口基础渐好

通州湾示范区于2012年2月成立,有大约820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经过8年持续不断的努力,通州湾示范区经济稳步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及生活配套服务建设快速推进,外来人口逐年递增。通州湾示范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7.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1.99亿元。截至2020年8月,通州湾示范区完成签约项目55个,总投资额424.32亿元,开工项目18个,总投资额达104.35亿元。2020年上半年计划及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约200个,其中百亿级项目15个,20亿级以上项目20个。示范区管委会统计,从2015年到2019年,区内常住人口由89000人增至93000人,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由17282人增至21194人,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由6224人增至7188人,外来人口数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二)依托示范区稳步推进核心区城市设计

通州湾核心区是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提供城市居住及生产生活服务。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管委会在深入解读《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及《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立足南通市对通州湾示范区空间格局和核心地区的定位要求开展通州湾核心区城市设计的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19年11月开展了核心区城市设计成果汇报会。与会设计团队结合国家宏观发展形势,深入考察通州湾区域发展条件,对通州湾的整体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布进行梳理重构,提交了针对通州湾示范区核心地带的空间布局方案,对主要发展轴线及各类功能板块的空间布局、功能结构、开敞区域、基础设施及交通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规划。截至目前,核心区城市设计及建设工作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通州灣示范区产业格局已初成规模,入驻的工业企业基本集中在滨海园区,如:华电通州湾电力能源和燃机检修中心项目,总投资321.5亿元;乔治海茵茨(江苏)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中节能项目,总投资35亿元;苏民新能源项目,总投资53.7亿元;四川铁通公铁物流项目,总投资65亿元。目前入驻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世界级一流企业,可以带动近10万人的就业,同时也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发展基础,并将提升人口的净流入,增加外来人口的黏性。示范区管委会2019年发布的数据表明,目前整个通州湾示范区的人口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人口及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给核心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前提条件。

纵览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工作报告,结合当下新城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城市文化的角度来看,核心区城市设计中缺少了南通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江海文化的融入途径,这对于整個示范区今后城市名片的推广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如何避免新城建设“千城一面”以及如何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江海文化,凸显南通地域特色是当前通州湾核心区城市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江海文化融入通州湾核心区城市设计的路径探索

(一)激活江海文化的历史积淀

在长江和黄海的交互作用下形成了江海平原及内河网络,构成了南通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在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下孕育出了南通地区带有浓郁江海风情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江与海的交汇以及密布的内河网络促成了南通文化中诸多富有特色的形态,如桥梁文化形态、船舶文化形态、航运文化形态、港口文化形态、水产文化形态、水利文化形态等。除此以外,在南通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居文化、民间工艺文化、乐舞文化中均有诸多江海题材的展现。海的大气磅礴、江的源远流长、水的灵动秀美都深深地渗透在南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现象当中,如此深厚的历史积淀,理应在通州湾核心区的城市文化中大放异彩。应在核心区城市文化的内质结构上吸纳江海文化的包容性,在价值取向上汇聚江海文化的慕利性,在精神内涵上提取江海文化的开放性和拓展性。

(二)把握大通州湾的战略定位

通州湾核心区的城市设计必须准确把握“大通州湾”思维下通州湾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有效融入江海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元素符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通州湾的建设发展必须立足于国家、省、市对通州湾示范区及核心区的战略定位,充分挖掘江海文化“包容会通”“创新开拓”等精神内核和元素符号,构建全新的城市形象,并通过城市营销战略,推动通州湾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江海文化的载体构建

通州湾核心区的城市文化定位应当立足本土文化的资源优势,突显江海文化特色。核心区以城市居住和发展第三产业为主要功能,是提升通州湾示范区常住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支撑条件。在南通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诸多特色鲜明的、可物化的文化载体,在核心区城市设计中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文化载体的应用路径,使之融入到核心区的城市文化之中,形成未来可以“走出去”的城市文化名片。

(四)催生江海文化新的时代价值

当前,许多城市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化沉淀而显得底蕴不足,在城市凝聚力上大打折扣,难以产生人口聚集效应,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江海文化与南通的城市发展相伴相生,内涵深邃,在通州湾核心区城市设计中,通过对江海文化的解析与凝练,与城市空间、景观生态等各个要素深度融合必将充分彰显通州湾的城市特色,催生江海文化新的时代价值,也将提升通州湾核心区的宜居性,激发通州湾示范区的发展活力。

四、结语

通州湾是倾全市之力打造的沿海新区,是长三角北翼最具开发潜力的海湾,在向“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迈进的过程中,应着重于包容性拓展,并进一步体现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精神特质及结构特征,以实现通州湾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本文从文化融入的角度研究通州湾核心区的城市设计,通过研究江海文化在通州湾核心区城市设计的融入路径,以期给通州湾未来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袁志冲.开放包容,江海文化的鲜明特质[N].南通日报,2015-11-16(A04).

[2]黄鹤群.文化多元孕育开放品格[N].南通日报,2015-10-15(A06).

[3]李吉平.“江海文化+”,南通创新创业的精神动力[N].南通日报,2015-10-10(A02).

[4]陆晓云,杜燕兵.“非遗”视域下的江海文化品格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37-142.

[5]杜燕兵.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设计中的价值生成:以南通江海文化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7(6):16-18.

作者单位: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设计
浅谈弥合城市断裂带的可实施性意见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探讨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绿化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