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做好国有企业“三会一课”制度
——以内蒙古D企业结构化研讨成果为例

2020-12-23敖斯琴

上海商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普通党员三会一课党务

敖斯琴

“三会一课”作为我们党的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表明,国企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而“三会一课”制度是我们党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区别于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更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而对于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来说,执行好“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有着重要作用。

1 “三会一课”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会一课”是我们党党员教育的优良传统,是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早在中共二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第三章会议中第十一条就指出:“各组,每星期由组长召集会议一次;各干(支)部每月召集全体党员或组长会议一次;各地方由执行委员会每月召集各干部会议一次;每半年召集本地方全体党员或组长会议一次;各区,每半年由执行委员会定期召集本区代表大会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每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定期召集一次。”①而领导干部讲党课伴随着党的队伍建设需要出现,北方区委等党校的建立使得三会一课的雏形初显。古田会议前,毛泽东一直在思考如何“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从思想上建设党的队伍。古田会议对于党内教育进行了重申,18种教育方式作为红四军党内的重要教育方法。②到了延安时期,即使处于艰难困苦中,中国共产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党内教育办法,毛泽东就曾先后十多次到抗大授课。这些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为“三会一课”制度夯实了根基,建国后“三会一课”制度逐步形成。

2 “三会一课”制度落实过程中的挑战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现阶段的“三会一课”已经更加规范化,但由于过去一段时间个别国企领导对党建工作不重视,“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还未彻底根除,这导致“三会一课”制度在具体执行的过程里还存在一些新挑战:

2.1 会前准备不足

“三会一课”中“三会”的召开一般有会前准备、会中讨论决定、会后执行。在落实过程中,往往关注点在会中、会后,却忽视了会前的准备工作,确定议题、制定方案,开会前支部委员同党员、群众需要进行充分有效沟通。

但一些国有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在“三会一课”在召开前,有时存在会前不征求民主意见或者征求民主意见少,那支部委员会在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支部党员大会的决策也就很难按照实际基层实际情况去进行决策,制定的方案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专职党务工作者力量不足

“三会一课”制度在落实过程中,专职党务工作者力量不足也是一大掣肘。对于一些国企的党支部,企业业务人才比党建人才配置更为合理。兼职党务工作者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平衡难度大,做好本职工作的个人收益要大大高于做好党务兼职工作的个人收益,因此对于兼职党务工作者来说,激励效应低,对于做好党务工作的动力就不高。

对于个别国有企业来说,即使一些党支部配置了专职党务工作者,但是他们在党建业务素质上参差不齐,工作业务不熟悉,有的对党建流程掌握的也不是很准确。再加之一些支部委员履责能力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又不够,“三会一课”在执行过程中缺乏针对性,问题意识不够,所以导致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这就使得一些“三会一课”制度在落实过程上,即便是保证了程序上的完整,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过度重视党务创新

“三会一课”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建工作考核的主要考察对象,但当前一些企业在对于党建工作的考核时,将创新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使得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在认识上有了误区,党建工作做的好不好,创新是关键点。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使“三会一课”在落实的效果上更具有显现力,内容更具吸引力、形式更具创造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创新有时会变成名字上的创新,拘泥于创新的外壳,而忽略了原本创新的目的,新瓶装旧酒,形式上没有创新,内容上原封不动,变化的只是名称上的修饰,这使得一些国有企业党支部在“三会一课”创新的目的有些变质,只是为了创新的绩效分。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企业在考核党务过程中,有时候过度重视党务创新,对基础工作的鼓励激励效应递减。由此企业的党务工作者也就对党建的基础工作重视度下降,侧重点放到了做好党建的创新工作,造成了对基础工作的疏漏,最终可能导致因小失大的情况出现。

3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的“三会一课”

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国有企业的“三会一课”就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可以从科学设置支部的工作考核要素、建立普通党员组织“三会一课”、系统制定理论学习计划三个方面来改善。

3.1 科学合理设置支部工作考核要素,加大对党建基础工作的鼓励和激励

一般来讲支部工作的考核标准直接决定着一个支部开展工作的比重,实绩考核要素的考核点就是工作的关注点、易错点。当考核比例里创新的比重过大时,支部的工作可能就会忽视日常的基础性工作,所以上级党组织对支部的考核要增加对“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这些党内政治生活执行情况的考核内容,只有做好了支部的基础性工作,才能确保党的政策能够传达到最后一公里。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做好支部的工作,实现从严治党的目的,因此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尤为重要,将基础工作的执行放到比重90%以上,创新形式下降到10%以下来进行考核。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创新只是形式,在考核过程里一定要注意关注创新手段带来的效果,没有效果的创新是没有实质意义的,也就谈不到是不是创新。考核过程里需要确认创新是否达到了效果,来衡量具体创新赋分。

3.2 通过建立普通党员组织“三会一课”,支委会把关的形式,增强普通党员的参与感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提升党员政治修养的重要途径。之所以有时很难让国有企业的“三会一课”接地气,就是因为普通党员对于“三会一课”的参与度不够,一些普通党员只当自己是“三会一课”的受众,参与感低,而让普通党员成为“三会一课”的组织者有利于提升普通党员的参与度,普通党员自己去组织“三会一课”,对待会议议题和学习内容更有主人翁意识,会议和学习的效果就更强。但是支委会一定要从中把握“三会一课”的内容和质量,不会因为普通党员的组织而降低“三会一课”的内容和质量。

3.3 系统制定理论学习计划,党课学习年年有侧重,循序渐进推进理论深度学习

“三会一课”作为我们党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三会一课”是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的主要途径,在健全党的组织生活的过程里,通过对党员教育管理的严格监督,最终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增强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从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面对如此重要的组织生活,不可能只做好一时就能一蹴而就地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要持之以恒地做好“三会一课”制度,才能达到组织生活的要求,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等目的。

3.3.1 党课学习年年有侧重

定期开展好党课学习是党内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支部建设的要求和党员教育的基本方法。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党课只有接地气,才能聚人气,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增强凝聚力。而开展党课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从确保党课学习年年有一个侧重点是一个有力的抓手,结合单位的实际工作的侧重点来具体的制定,每年有一个小提升。比如说就D公司而言,如果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年党课学习的侧重点,可以从为什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史经验上一堂党史课,从党的中心思想这类来谈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上一堂党的基本理论课,再从单位身边人身边事甚至于行业内的榜样来谈如何做好一名共产党员来上一节党课,年底从每名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座谈交流,从而找不足、找差距,上一堂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民族精神向英雄人物学习。将每年的党课依托一个重点来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党课的效果、提升党课的质量。

3.3.2 系统地制定理论学习计划

通过“三会一课”制度,支委会年初系统地制定理论学习计划,循序渐进推进理论深度学习。支委会的职能更侧重于日常工作,年初的时候,由支委会负责将一年的理论学习进行系统性制定,将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和学习相结合,最大程度减少工学矛盾,确保政治理论学习的全面性、系统性。

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因此抓好党建重要内容的“三会一课”尤为重要,制定科学设置支部的工作考核要素、建立普通党员组织“三会一课”,再有支部委员会把关、系统制定理论学习计划这些方式来提高国有企业“三会一课”质量。

①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1979年10月.508-510.

②洪武子.古田会议与党内教育[J].刊授党校,2019(07).

猜你喜欢

普通党员三会一课党务
建立起普通党员讲党课的机制
新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党务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要实行党务公开
调动国有企业普通党员践行““两学一做””积极性的措施研究
普通党员轮流讲党课值得提倡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普通党员教育培训现状及改进建议
加强和改进“三会一课”,哪些原则不能丟
“三会一课”: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必修课”
“三会一课”制度的渊源与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