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斑点症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2020-12-2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4期
关键词:长骨骨病对称性

韩 悦

天津海滨人民医院放射影像医学部,天津市 300280

骨斑点症(Osteopoikilosis)是一种极为少见的以骨质增生硬化为主的良性病变[1],由Alberg Schnberg于1915年首次报道[2],既往文献曾称局限性骨质增生症、弥漫性浓缩性骨病等。因其骨内具有弥漫性斑点状致密骨质而在1916年由Ledowx命名为骨斑点症[3]。因该病较为罕见,发病率不足人群中的1/1 000万,迄今为止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所遇1例骨斑点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了解与认识。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27岁,既往体健,因髋部疼痛1周来我院门诊骨科就诊,先行双髋关节CT平扫检查,后行双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病变部位:病变累及长骨骨骺及干骺端的松质骨内。CT表现:骶骨、双侧髋臼、耻骨及坐骨多发类圆形及斑点状高密度影,呈对称性分布。见图1。X线表现:双侧股骨及胫骨干骺端多发斑点状及结节样高密度影,呈对称性分布。见图2。

图1 患者CT检查

图2 患者X线检查

2 讨论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骨斑点症的病因不明,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4],有家族遗传的特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与性别无关。有研究者认为,骨斑点症、条纹状骨病及蜡泪样骨病可能为同一病因、不同阶段的表现,后两者好发于四肢长骨骨骺及干骺端软骨生长活跃的部位,故认为与软骨发育障碍有关[5]。

2.2 临床表现 一般无明显不适及阳性体征。可在体检或因外伤等其他疾病行影像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累及关节,存在轻微的关节疼痛或关节积液[6];当合并如结缔组织痣、胶原组织增生等皮肤病变时,表现为对称性分布、广泛或局部丘疹或线条样突出结节[7]。

2.3 影像表现 病灶主要位于长骨骨骺及干骺端等软骨内化骨生长活跃的部位,好发于管状骨的骨骺和干骺等骨松质内,多平行于骨长轴方向,不累及骨皮质或关节软骨[8],少数也可见于某些扁骨和不规则骨。X线表现为弥漫多发的斑点状及结节样高密度影,直径0.3~1cm,呈对称性分布。CT检查能清晰显示骨松质中的斑点样硬化灶,较X线能更准确反映病灶的分布情况,有无累及骨皮质,骨膜及周围软组织情况。MRI表现为T1及T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骨髓信号无异常,增强扫描后无强化,邻近关节腔无积液。核素扫描无放射性浓聚[9]。

3 鉴别诊断

(1)骨岛:较易鉴别,多为单发的孤立性骨性致密灶。(2)蜡泪样骨病:患骨疼痛,劳累后加重,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病灶多发沿皮质由近侧向远侧蔓延,表面不光滑或呈波浪状,骨质增生自上而下,如溶化后流注的蜡油。病变虽然可累及整个肢体骨骼,但不累及关节,具有特征性[10]。(3)条纹骨病:先天发育异常,5~10岁男孩多见,无特殊临床症状。病灶呈纵行条纹状骨性高密度影。(4)石骨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好发部位为胫腓骨及手足短管状骨,发生在脊柱可出现“夹心蛋糕征”,跟骨及骰骨可出现“同心环”影。(5)成骨性骨转移瘤:有原发肿瘤病史,临床疼痛症状明显,其病灶均较大,一般直径在1.0cm以上,表现为多发结节状或不规则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转移灶不对称。

综上所述,骨斑点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良性遗传性病变,影像表现具有典型特征:病灶呈弥漫多发的斑点状及结节样高密度影,呈对称性分布,常见于长骨骨骺及干骺端,X线及CT检查有助于该病的临床诊断。

猜你喜欢

长骨骨病对称性
一类截断Hankel算子的复对称性
巧用对称性解题
横向不调伴TMD患者髁突位置及对称性
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的疗效观察
两种风湿骨病中药候选组方的急性毒性研究
骨病义诊进社区三分钟推拿受追捧
锁定钢板内固定对长骨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巧用对称性解题
骨外科手术中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引产胎儿长骨的宫内外测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