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清胃散栓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
2020-12-23原丹李婵刘亚凤黄钱荣福州市中医院福州350001
★ 原丹 李婵 刘亚凤 黄钱荣(福州市中医院 福州 350001)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 型(Coxsackievirus-A,CV-A)和肠道病毒71 型(Enterovirus-A71,EV-A71);本病多见于6 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潜伏期3~5 天,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小婴儿因口痛影响进食[1]。针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常因咽峡部疱疹、溃疡造成患儿剧烈的口咽疼痛,使口服给药困难。我科采用加味清胃散栓剂直肠给药的方式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常获良效,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选患儿60 例,均来源于2017年4 月—2019 年6 月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以随机法分组。观察组用加味清胃散栓剂,共30例,其中男17 例,女13 例;最小年龄11 个月,最大年龄6 岁8 个月,平均年龄(3±0.61)岁。对照组用利巴韦林口服,共30 例,其中男19 例,女11 例;最小年龄1 岁3 个月,最大年龄7 岁,平均年龄(4.18±0.34)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方面: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关于“口疮(风热乘脾)”的诊断标准。西医方面: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 版》[3]中“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凡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病程不超过72 h 的患儿均可纳入本次实验。
1.4 排除标准化脓性扁桃体炎者;合并有下呼吸道感染者;合并有严重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者;有肛肠局部病变者;曾用退热剂、抗生素,症状开始消退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选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或F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 检验,相关计量资料用简单相关与回归法,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予中药加味清胃散栓剂直肠给药。药物组成:升麻、石榴皮、黄连、石膏、生地黄、牡丹皮、生大黄、当归等,纯蜂蜜、茶油各适量。栓剂制备:上述中药进行超微粉碎,过80 目粉筛,加水,浓煎取汁;取纯蜂蜜适量,微火加热至蜂蜜起泡,兑入中药浓汁,不断搅拌,以药蜜滴水凝珠、打丝为度;鱼雷栓剂模具以茶油涂层,将药蜜倒入,候凉、凝固,自模具中取出鱼雷状药栓,保鲜膜包裹,贮存备用。给药:1~3 岁儿童,1 次1 粒,1 日4 次;3~8 岁儿童1 次2 粒,1 日4 次。患儿取俯卧位,将该中药栓剂纳入肛门,根据患儿的年龄及耐受能力不同进行速度调节,临床以患儿感觉无腹部不适为宜。
2.2 对照组利巴韦林颗粒10 mg/kg·d,分3 次口服给药。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处理,T 超过38.5 ℃时按需服用解热镇痛药或处以物理降温。两组均用药3 d,治疗3 d 后评定其治疗效果。
3 治疗效果
3.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及咽部疱疹消失时间的比较二者比较,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3.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总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及咽部疱疹消失时间的比较(,n=30) d
表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及咽部疱疹消失时间的比较(,n=30) d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退热时间 疱疹消失时间观察组 2.51±0.25△ 3.25±0.65△对照组 3.83±0.23 4.15±1.13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n=30) 例(%)
4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儿童普遍易感,该病发病率高,四季散发,春夏时节尤为常见[1],近年亦有报道秋季多发此病[4-5],其传播途径为经粪-口、气道飞沫、或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发生染病,潜伏期3~5 天[1],幼童因自我防病意识不强,故易于在幼托机构、早教机构、城市综合体游乐区等幼儿人群密集度较高的场所因交相染易而发病。本病未纳入法定传染病范畴,无执行流行病学报卡管理,故缺乏全面的流行病学资料,但多地均报道本病易于暴发流行,近年发病趋高[1]。
疱疹性咽峡炎在古代医籍中无明确记载,症候的相关描述散见于传统医籍中有关“疮疹”“口疮”“急喉痹”等论述。《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著,搏于血气,则生疮疡……若发于唇里,连两颊生疮者,名曰口疮。”这是关于口疮病名及其病因病机和特点最早记载。《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之复,大热将至……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则要言本病之机,虚邪贼风外入,内应心脾积热,火热、血气搏结,并走于上,结于咽颊,发而为疱,溃而成疮,属外感温热病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疱疹性咽峡炎为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采取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为主[3]。因病毒具有广泛性、变异性,故抗病毒治疗不能做到精准的靶向治疗,且疗效不甚满意;对症治疗如体温超过38.5 ℃的发热,主张给予解热镇痛药,但因为病毒的大量复制未能有效控制,大多患儿体温退而复升,因其处于发热反复之中,使舒适度、活力指数下降,甚或诱引热性惊厥遽然而作;本病临床过程虽以自限性多见,但患儿的口咽疼痛大多因疱疹、溃疡而剧烈并持久,引起吞咽不适,进食困难,甚至因而拒绝食饮,更遑论给药。故近年来医学界以减轻小儿口咽疼痛、缩短热程、促进疱疹及溃疡的消散愈合为干预目标[6]。
直肠给药作为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之一,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张仲景首创的肛门栓和灌肠法,其《伤寒论·阳明病脉证并治》载:“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食蜜七合,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以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做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及抱,欲大便时乃去之”,此蜜煎导方即仲圣治阳明病“胃家实”之肛门栓,此可视为“导法”之鼻祖、直肠给药之先河,后世医家张子和将“导法”归入“下法”范畴。 吴银根等[7]总结近年来对“下法”的作用机制探索研究表明,下法是“外感病证的常用治法,其效应迅速”,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通便作用;抗炎作用、解热作用、抗病原体作用、肠道保护作用、利胆保肝作用、免疫药理活性等作用。随着生物制药学的进展,直肠给药的研究热潮亦随之肇兴不衰。李菲等[8]阐述直肠给药系统的解剖基础:“直肠黏膜为环状特殊结构,其直肠液PH 6.8-7.3,环境温和”,总结直肠给药的优势:“与口服给药相比,直肠给药可避免药物不良气味的影响及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降低肝脏的首过效应,并提高生物利用度,与注射给药相比,直肠给药安全性更高。”栓剂为直肠给药的常见剂型,是指药材提取物或药粉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并具适宜的硬度以便于纳肛送药[9]。肛门栓纳入直肠腔道后,通过与直肠黏膜的密切接触,融化、软化、溶化,并与直肠分泌液混合,进而被直肠的上皮细胞吸收,然后经过肛门静脉、直肠静脉及直肠淋巴等三条途径参与体循环,被人体吸收后而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10]。樊健等[11]通过对中药肛门栓的进展研究,总结中药肛门栓的优点:“采用浓缩技术,具有药物有效成分高、栓体较同类体积小、对肛肌刺激性小、被排泄的机率低、能够较好地维持给药剂量。”近年来肛门栓直肠给药在儿科得到广泛的应用,临床研究证实肛门栓具有一定的用药安全性和顺应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批准上市“小儿退热栓”“小儿解热栓”“双黄连栓(小儿消炎栓)”“小儿清热化痰栓”等多种儿童专用中药肛门栓,被称为“儿童绿色疗法”,是小儿给药的良好选择[11]。
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中医治疗,临床辨治常施以清热解毒法,此类方、药多性味苦寒,咽部本已受病,复因受苦味刺激又常导致药入即呕现象,或因苦寒败胃,以致腹胀或腹痛接踵而至,小儿接受度不高,难以准剂量给药,甚至拒药,故难以获得理想疗效。故以直肠给药方式治疗,对于稚龄幼童而言,无需吞咽,也不需要加入矫味剂,可提高小儿用药的顺应性。我们以“加味清胃散”煎剂直肠滴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满意[12]。“清胃散”原载于《脾胃论》:“治因服补胃热药,而致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热,发大痛,此足阳明别络入脑也。喜寒恶热,此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东垣以降,历代医家均赏用此方,如《仁术便览》《删补名医方论》《目经大成》《重订囊秘喉书》《冯氏锦囊秘录》《正体类要》《医学心悟》等医书均予以收载,推扬其用,考其立方,正如清代医家黄庭镜所析:“升麻、黄连能泻火,丹皮、生地能凉血。乃当归之用,所以益阴,使阳不得独亢。石膏之加,所以清胃,使病不难勇退。”“清胃散”原为牙疾所设,东垣以后,医家有很多发挥,用其治疗口糜、牙宣、乳蛾等证,清胃散之效验不可胜数。当代临床医家与时俱进,开展了对清胃散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清胃散复方中含有生物碱类、环烯醚萜苷类、酚及酚苷类、单萜及其苷类、苯乙醇苷类、酚酸类及糖类等主要化学成分。现代生物药理学的研究表明,清胃散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镇痛作用、提高细胞免疫作用[13]。我们曾用“加味清胃散”煎剂直肠滴注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33 例,总有效率93.93 %[12]。在此基础上,我们探索将“加味清胃散”改良剂型,以蜂蜜作为基质,制作成肛门栓剂,施以直肠给药,用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在缩短退热时间、减缓口咽疼痛、消散疱疹及促进溃疡面愈合、及早启脾开食等诸多方面均有不错的疗效,与中药煎剂直肠滴注相比,肛门栓剂直肠给药操作更加简单易行,适于家庭用药,对低龄幼儿用用药尤具便捷优势,可作为给药剂型之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