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现状浅析
——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为例

2020-12-23王鑫朱冯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招生就业处

环球市场 2020年29期
关键词:苏州大学升学就业指导

王鑫 朱冯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招生就业处

2020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共计874万人,同比2019 年增长40 万人,增幅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又遭遇疫情的严重冲击,大学生就业面临比以往更为严峻的形势。[1]习总书记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决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江苏省教育厅也陆续出台各种政策积极应对疫情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发现症结所在,进一步反作用于就业指导工作、就业率等各项指标,本文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为例。

一、毕业生情况及就业去向

就业后疫情时代开启,截至目前就业为各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选择,占比最大;其次是升学,再次是出国;也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选择入伍和自主创业,但比例均不超过0.5%。2020 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江苏省内就业,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为四川省、安徽省、上海市、广东省;在江苏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苏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2020 届毕业生行业布局多样化,其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大领域,分别占比18.76%、13.26%和12.16%。主要流向单位类型为其他企业,占比达到59.72%;其次为三资企业,占比4.37%%和国有企业,占比3.80%(见图1)。

二、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毕业生非考公考编等岗位不就业

2020 年全国各省、市、区开放了较往年更多的公务员岗位、事业编制岗位、政策性岗位等[2],疫情影响下产生的部分行业企业裁员、倒闭,大环境给毕业生求职者的心态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恐慌,毕业生家长也认定了“铁饭碗”的优势,希望子女“旱涝保收”,反作用于部分毕业生的行为就是执着于非此类岗位不就业,待就业状态考公考编,更有甚者辞职报培训班不考上不罢休,法学、英语、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受到影响较大。

图1 2020届毕业生行业分布占比

(二)二战考研现象扎堆

近年来全国研究生考试招生规模扩大,毕业生希望通过研究生学历和身份的加持在未来的就业路上更加通畅、扭转第一学历够不到一些心仪企业或岗位门槛的尴尬,一部分毕业生第一次失利后继续准备二战考研,部分同学甚至“三战”。此种情形里也包含了自己对科研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清晰认知的同学,他们希望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里持续深耕,更希望在未来成为行业科研领域资深人士,对于这部分同学前进路上的目标更加明确,职业幸福感也是随着成果与日俱增。另一部分同学由于准备不充分、好高骛远报了自己能力以外的升学目标、发挥失利或者运气欠佳与升学失之交臂,失败后没有合理总结规划就继续准备第二年再考;这部分同学排斥就业指导,会失去一些与自己现阶段较为匹配的求职机会。

(三)毁约、跳槽现象频繁

根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就业反馈统计,2020 届毕业生在就业反馈时选择“原就业单位,现已换就业单位”“原就业单位,现已离岗未就业”和“其他信息有误”的比例近0.7%,还有一定比例的同学没有参与就业反馈,实际比例更高。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同学刚毕业就业就换了单位、离岗后待就业或者因某些原因毁约跳槽,无论对于社会就业环境、企业正常运转和毕业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都是一个考验。

高校就业工作通过对学生入校开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逐渐过渡到就业指导,两者的关系有时又是并驾齐驱、双管齐下的。后疫情时代就业指导逐渐开启线上线下同步指导、云端智能化就业模式[3],最大程度将国 家、省市政策精准传达给毕业生,根据毕业生各个方面的指标制定符合生涯规划发展的有效就业指导方案。从常规的招聘会、企业宣讲会、企业走访、师生座谈会等,再到特色的省级、校级就业创业知识竞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营、就业知识系列讲座活动,最后升级开启云端模式,从多个维度全面充分帮扶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后疫情时代的就业指导需要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探索更多可能。

猜你喜欢

苏州大学升学就业指导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亏格4 周期纤维的陈数结果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