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跆拳道推广模式下中国武术的国际发展路径研究

2020-12-23马乐虹金琪卓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跆拳道武术

马乐虹,金琪卓

(1.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2.韩国培材大学,韩国 大田)

武术的主要内容是技击和打斗,注重内外兼修,在完成武术动作的能力和技巧的同时注重品德的修养。跆拳道和武术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以技击和打斗为中心,目的是锻炼人的品德和修养。这两种运动项目都具有东方特色,注重内外兼修,但在世界范围内两者的推广形式、认可普及程度上还是存在显著差异。所谓推广形式,就是通过宣传的形式来扩大某种事物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从而促进该事物的稳定发展。目前跆拳道在全球推广的国际化方面经验比较丰富。在我国推广武术时,可以积极借鉴跆拳道的推广模式,结合中国武术的特点,提高国际推广的有效性。

一、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的国际推广历史比较

1.跆拳道推广经验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汉江奇迹”,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输出成了强国目标之一。韩国政府从国家层面开始加大跆拳道的国际推广力度,在初始阶段,国家派遣士兵作为跆拳道教练,进行演示和示范。韩国领导人和社会各界人士也非常重视跆拳道的传播,利用出访和交流的各种机会对跆拳道进行宣传和展示。经过跆拳道体育系统的建立,跆拳道馆和派别的合并,简化行政权力并建立国家技术研究所,跆拳道开始进入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快速的发展时期,为以后跆拳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3年5月世界跆拳道联合会(WTF)成立,标志着跆拳道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普及。以此为契机,韩国也在本国承办的1988年第二十四届汉城奥运会中将跆拳道成功的列为表演项目,并于2000年澳大利亚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时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这意味着跆拳道已经成为国际推广项目,在各个国家具有普及性。在跆拳道的国际推广过程中,韩国派遣了大量的教练、指导员和表演团体到国外进行大规模的跆拳道推广。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韩国在推进跆拳道国际化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并形成了具体的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具有统一性、可操作性。

2.中国武术推广的历史

中国武术向外传播的最早记录是由中国向北美洲输出的劳工开始的,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淘金热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劳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在修建铁路的闲暇时段进行展示的。中央国术馆和精武体育总会作为近代中国主要的体育组织,也将武术作为国粹向世界推广,为近代中国武术的国际推广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了国家体委到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作为武术项目的管理机构,中国武术协会作为武术项目推广的大型行业协会,以及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为研究机构的三位一体的格局。通过对武术的挖掘、整理、传承和推广,初步形成了武术竞赛模式。通过指导武术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比赛的竞争性,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武术的普及和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同样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代表,武术运动的国际化已必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通过不断的努力,逐步奠定了中国武术奥运战略影响的基础。2006年6月,国际武术联合会(IWUF)成立,被认可为国际奥委会大家庭的一员,是中国武术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和里程碑,也是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的先决条件。

在韩国跆拳道和中国武术的国际推广过程中,两国的初始阶段主要是对在海外的国人零散的、非系统的宣传和展示。现阶段,两个项目在海外的知名度上已没有太大差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韩国跆拳道率先系统化、国际化,从政府层面开始参与海外传播,韩国跆拳道的国际传播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两国国情与经济发展不同,中国武术的海外推广相对较晚,错失了许多有利的机会。

二、从跆拳道推广模式看中国武术国际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西方由于国家的意识形态、历史演变、宗教信仰等的不同,造成了文化观念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武术的国际推广。中国武术在外修的同时更注重内修,即道德伦理的培养。武术能使人在生活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对人的人格修养和精神修养的培养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能起到促进作用。中国武术在国际推广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影响,造成认同感和普及程度的偏差。竞技体育注重个人竞技能力的培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这样不仅有观念上的差异,而且对竞技体育的追求也不同。在世界命运共同体及地球村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的交流沟通越来越紧密,体育文化交流也将进一步深化,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发展也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2.推广不足

武术的推广对促进中国武术项目的文化及其产业的国际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在国家层面对武术的推广重视不够,对国际武术组织的重视也没有大的实质上政策,并没有引起相关武术管理部门的重视,这不利于武术国际化的发展。与跆拳道在我国各个城市遍地开花、参与人数众多、且从娃娃抓起形成鲜明对比。韩国本土学校已经建造了相应的跆拳道馆,并聘请名人教授跆拳道。然而,我国对武术的宣传还停留在武侠电影上,没有相应的宣传来展现武术的全貌,也没有重视对国外武术从业者需求的调查和研究,这必然会影响武术的推广。

3.产业推广理论缺乏创新

与当前国际上发展相对比较好的竞技体育项目相比,我国武术项目的推广理论已经严重滞后,并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与时俱进。传统武术以道家和儒家思想为指导,强调阴阳互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武术理念更注重人文修养和武术精神,缺乏系统的、科学的、严谨的态度和理论体系。与目前竞技体育发展具有完整科学体系相比,我国武术理论研究体系还不完善,滞后更加突出,发展步伐也不一致,这些都对中国武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4.缺乏专业推广人才

在跆拳道的推广过程中,有专业的教练员、运动员和推广人员,与韩国跆拳道推广队相比,我国武术推广队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如表1-表2所示。

表1 韩国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掌握技能的基本情况

表2 中国武术教练员和运动员掌握技能的基本情况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中国武术教练和运动员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培训机构是俱乐部、体校和体育院校,韩国跆拳道运动员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是俱乐部、体育学校和普通中学。俱乐部训练的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占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总数的近一半,其他三个类别相对接近。一方面,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跆拳道在韩国的普及方式有很多;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俱乐部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武术俱乐部模式。

此外,无论是韩国本土的教练人数,还是世界各地的韩国跆拳道教练人数,都远远超过的中国武术的教练数量,而且韩国跆拳道教练都接受过国内外的专业培训。这种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系统的、模式化的培训,对于教练员进行国际化教学非常有帮助,而中国武术在这方面还很欠缺。

三、跆拳道推广模式下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多元路径

1.实现武术代表性文化的有机融合

为实现具有代表性的武术文化和世界的有机融合,可以组织国内武术专家与目前精通武术的外国友人合作。中国武术的传统文化、经典风格和技术内涵可以充分借鉴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技术特色鲜明、易理解、易掌握、共识性强的武术共同文化。例如,当前的武术文化扩展要抛弃意识形态的问题,与各种合作项目深入合作,制定积极的发展政策。可以通过加强与有关国家的文化交流,借鉴孔子学院的推广模式,中国在海外设立的孔子学院的课堂上进行教学与宣传展示等,进而开展规范化、计划性的武术全球推广和传播。

2.基于政策优势拓展推广渠道

《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关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宽武术推广渠道的第四条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各种外国组织的作用,广泛建立对外合作与联系,搭建境外机构推广平台,加强与驻外使领馆、中国文化中心、中资企业等境外机构的合作,加快竞技武术申办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进程。加强与国际武术联合会的合作,探索国际武术赛事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武术国际交流品牌赛事,使武术成为中外体育交流的重要载体。这些规划充分体现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推广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战略部署。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沿线各国武术活动和比赛也蓬勃开展,我们要积极鼓励与国际武术联合会、洲际武术联合会、国内武术联合会的武术资源共享和交流,及时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发展信息,并迅速有效地传递给各成员国,引领和促进武术国际化的快速发展。

3.打造中国武术文化品牌

当前世界各国文明交流、融合与发展理念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瑜伽、摔跤等项目通过电影的宣传,使文化与国情有效结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依托知名的制作团队,创作出更多的广受好评的影视作品,从而达到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存、交融共存。

此外,有必要利用战略机遇进行全方位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让中国武术国际化探索的整个过程以及总体效果促使中国武术能够“走出去”,并制定改善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整体效果评价体系。要理性审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等文化交流合作形式,帮助中国武术深入“走出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定期总结文化集团的相关推广经验,避免中国武术在海外传播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最后,在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要将中国武术元素融入到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品牌项目中,梳理出可复制的推广经验。同时,有必要收集政府职能部门的集体智慧,相关专家、学者、名人和公职人员推动的“武术社区”建设,让世界各国人民相信,中国武术会让世界人民受益,并促进中国武术进入“走出去”的新时代。

4.为有关国家武术发展提供支持

要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武术,需要定期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武术教练和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武术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武术教学和训练能力。它可以关注传统武术的分类,竞技武术,武术学校和大众武术,制定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世界武术教学、训练指导方针和理论框架,将它们应用于武术教学和训练中,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培训教练。对工作人员和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等级鉴定并颁发证书,重点培养国际武术综合教学和推广人才。在中国,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武术专业类课程的外语授课学时,还可以在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中进行一定学时的武术教学。充分利用语言环境,并按照一个统一的武术教学标准制定教学大纲、培训指导,为外国学生提供系统地学习武术的条件与机会,通过考核后颁发证书,使国际学生获得一个额外的技能。

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推广人才队伍

(1)形成合作培训模式

首先,要加强国内体育院校中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专业建设,定期进行专项评估,让专业真正回到人才培养上来。建议各高校树立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理念,把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注重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文化管理人才和其他类型的人才,扩大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训渠道,尤其注意社会人才培养。

其次,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优势,积极探索在中国武术人才培养和师资培养方面的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过程中促进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充分发挥我国武术人才培养的经验和优势,吸引类似或相同国家武术后备力量和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在中国研修,并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在国外知名大学的奖学金。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群众性民族传统体育和竞技民族传统体育教练员、运动员等人才的联合培养,打造“一带一路”武术体育人才生态圈。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人才战略,促进沿线国家武术教练员、运动员等人员的交流与培养。

(2)完善等级选拔制度

等级选拔制度对培养具有国际推广能力的教练员具有重要的制度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和研究韩国跆拳道等级体系,探索科学的排名体系,选择简单容易操作的方式,使这样的应用操作方便,简单可量化,可以适应现代体育和促进中国武术的推广系统。选择这样一个利于操作可量化的等级体系,是可以培养提升人才与国际竞争力。

四、结论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推广项目,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成为外国人喜欢中国、愿意了解中国的重要原因。通过中国武术传播中国文化,不仅能让外国人感受到中国精神,也能将中国武术推广到世界各地。在和平发展的时代,武术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发展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力量。在推动中国武术国际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借鉴韩国跆拳道的推广模式,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国际推广新模式。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跆拳道武术
跆拳道奶奶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嘻哈跆拳道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