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基层产业扶贫措施效果评价研究
——以凤阳县为例

2020-12-23唐宝杰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凤阳县效果评价

唐宝杰,李 强

(安徽科技学院 1.管理学院;2.财经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联合国千年宣言》中提到,世界的首要目标就是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在世界每一个角落永远消除贫困。从而可以看出,贫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1]。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再到2017年中国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各产业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增加和提高,产业也成了脱贫攻坚道路上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2]。从中国统计局得到数据,中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并且在2002年贫困标准的865元到2020年的4000元,足以证明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后,对扶贫要求从数量到质量的进步,也证明了我国在扶贫事业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但是距离世界银行2019年给出的世界贫困线标准的每天1.9美元还需要继续做出更大的努力。2020年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们一定要以坚定地信心打赢这场持久战[3]。如今,我国的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要求,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家庭具有稳定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国家扶贫的最低标准,提出产业扶贫被列为“五个一批”工程中的第一批,是最能帮助农户实现可持续性增收的有力措施。产业扶贫成为了打赢最后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主力军,是稳定脱贫、精准脱贫和迈向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4]。

截至2019年,我国在产业扶贫实施地区中均达到了精准扶贫的效果。产业扶贫以市场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扶贫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地方优秀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稳定脱贫,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5]。

虽然我国在脱贫道路上已取得了不朽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基数庞大,剩余贫困地区人口的贫困程度更深,所以脱贫任务更加艰巨。想要做到真正的脱贫致富、产业兴旺,产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6]。为推进我国产业扶贫的进一步发展,保障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产业扶贫体系,这就需要对扶贫产业的相关影响因素、效果指标进行评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由此,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产业扶贫措施效果的权重,验证出权重的合理性。然后建立模糊互补判断矩阵,进行模糊层次排序,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结合专家对产业扶贫评价得分矩阵计算产业综合得分,评价出效果等级。通过各产业要素对扶贫所产生的作用,产业扶贫以市场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扶贫模式,着力分析和提炼产业扶贫对其脱贫攻坚道路的主要因素,为破除各种障碍提供政策建议[7]。

目前,国内对产业扶贫的相关研究颇多,主要集中在对产业扶贫的各种合作模式研究、产业扶贫所处的困境研究、产业扶贫的效果评价研究和产业扶贫的影响因素研究四个方面[8]。刘建华,李永东(2017)认为,中国的扶贫工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和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来开展各项扶贫工作[9]。叶林等(2019)认为,产业扶贫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从本质上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提高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为脱贫工作做好的保障[10]。罗乾,方清云(2020)认为,壮大产业规模是群众对产业扶贫认可的根本前提,产业扶贫规模的初步形成是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产业扶贫之所以能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主要在于扶贫方式与地区传统产业的同源性[4]。吴旭(2020)认为,产业扶贫的出发点是带动,做好政策实施者与贫困群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给予扶贫对象赋权,方能带来良好的脱贫效果[11]。贺海波(2020)认为,从产业精准扶贫与传统扶贫的差异性角度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从微观尺度说明了产业扶贫的作用机制,通过完善农村的剩余空间,实现空间再造,实现稳定脱贫的道路[12]。

一、产业扶贫效果研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是以模糊数学为工具,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分解成系统化和数学化思维模式,进一步的挖掘具有实效性和深层次的信息。

1.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并拜访学习当地的扶贫办工作人员和高校扶贫专家,构建了凤阳县产业扶贫指标体系。分别从社会效果、经济效果、政策性效果和生态效果四个方面研究,建立4个二级指标(准则层)和16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最终确定了指标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凤阳县产业扶贫效果研究评价指标体系

2.构建指标权重

本研究运用1-9 的标度法确定aij值,如表2所示。

表2 标度含义表

(1)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一致性检验中RI指自由度指标,修正值RI数据如表3所示。当CR≤0.1时,则表示满足一致性;当CR>0.1时,此时需要对数据进行修正,让其满足一致性。当CR越接近于0时,则证明一致性程度越强。

表3 修正值RI数据表

(2)量化分析

本次研究根据凤阳县产业扶贫效果评价体系,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要素,建立判断矩阵。列出一级指标对二级指标的比较矩阵为:

特征向量为wi,w=(w1,w2,w3,w4)=(0.4598,0.2537,0.0856,0.2009),得出比较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λmax和相应的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Wi。

得出要素层对 4 个准则层的比较矩阵分别为:

从以上矩阵中可以到:W1=(0.2002,0.1292,0.2575,0.4131)T;W2=(0.3155,0.1543,0.4060,0.1242)T;W3=(0.2419,0.1174,0.4500,0.1906)T;W4=(0.2060,0.2060,0.3816,0.2064)T。

由于A, B1,B2,B3,B4的CR都小于0.1000。所以,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得出的权重如表4所示。

表4 凤阳县产业扶贫效果研究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二、凤阳县产业扶贫措施效果评价实证分析

本文以安徽省凤阳县为研究对象,对产业扶贫效果进行评价研究。

1.主要指标数据统计分析

为研究凤阳县在产业扶贫政策实施效果的变化情况,通过凤阳县政府网和安徽统计年鉴,并对凤阳县典型优秀的产业扶贫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对整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得到凤阳县最近几年的扶贫指标数据,如表5所示。

截至2019年底,凤阳县每年生产总值达39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12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98元,并且是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长;第三产业旅游业也是以平均19%的速度在增长;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也是以高速度在建设;凤阳县在教育投资方面不断扩大,以引进高素质人才为主;在生态方面已经做到35.7%的森林覆盖率;凤阳县的脱贫工作不断的完善,预计2020年即可完成全部脱贫任务;帮助就业困难人数8800人,已顺利完成贫困人口的住房改造数量以及贫困人口脱贫数量的任务;投入5865万元实施53个产业扶贫项目;开发公益岗位300余个,帮助261名贫困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

表5 扶贫部分指标数据

2.实证分析

根据评价模型和凤阳县的现状,对凤阳县产业扶贫效果进行等级评价。由相关专家对每个指标进行打分,然后将效果等级标准分为“优,良,中,差”,得到指标的效果等级,进行模糊转换得到指标评价的隶属度。

(1)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等级的专家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凤阳县产业扶模糊综合贫评价表

根据表 4 和表 6,可以得出二级评价指标的评价值。产业结构B的模糊关系评价矩阵为:

可知:W1=(0.2002,0.1292,0.2575,0.4131),则C1=W1R1= (0.1616,0.2029,0.0860,0.0210)。从而得到产业发展B1的评价为0.2029,对应表6可知,等级为“优”。

可知:W2=(0.3255,0.1543,0.4060,0.1243),则C2=W2R2=(0.2846,0.4748,0.2281,0.1243)。从而得到产业发展B2的评价为0.4748,对应表6可知,等级为“良”。

可知:W3=(0.2419,0.1174,0.4500,0.1906),则C3=W3R3=(0.1926,0.4691,0.2567,0.0431)。从而得到产业发展B3的评价为0.4691,对应表6可知,等级为“良”。

可知:W4=(0.2060,0.2060,0.3816,0.2064),则C4=W4R4=(0.2784,0.4576,0.2197,0.0412)。从而得到产业发展 B4的评价为0.4576,对应表6可知,等级为“良”。

(2)确定评价结果C1-C4

由表 4 得到一级指标权重:W=(0.4598,0.2537,0.0856,0.2009)。综合求解得出C=WR=(0.2189,0.3458,0.1635,0.1085),由C的值可知,产业扶贫措施效果的隶属度结果分别为:“优”是0.2189,“良”是0.3458,“中”是0.1635,“差”是0.1085。由于 0.3458>0.2189>0.1635>0.1085,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隶属度为0.3458,对应可知产业扶贫措施效果水平结果为“良”。

以上对凤阳县产业扶贫发展的数据和分析显示,要提高产业对扶贫的效果以及凤阳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要从分析出来的权重中考虑。在实际调研中,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法,结合现状来评估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安徽省凤阳县产业扶贫取得的成绩是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形成是农业产业扶贫的“内核”,群众思想观念得到转变,贫困是一个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于一身的复杂事物。乡村特色产业得到有效发展,特色产业是如今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乡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持续增长[13]。从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社会效果中的因素是助力产业扶贫最好的措施,我们应加强对社会效果的认识,要对措施的经济效果、政策性效果以及生态效果进行改善。例如,提高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推动经济增长;加强对凤阳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当地城乡居民的收入;加大对人才引进政策等[14]。

四、评价结果分析

1.结果分析

(1)主体产业不突出,缺乏龙头产业带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凤阳县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截至2019年底,凤阳县共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9家、国家级标准1家、省级标准12家、市级标准31家。但是从近些年数据观察,虽然凤阳县龙头企业的数量上持续增加,但是企业扶贫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效果有所欠缺[15]。主要原因在于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带动能力较弱,往往是一些小型企业简单的联合,发展优势不明显,竞争能力不足,对抗风险的能力也相对乏力。无法有力的带动凤阳县的经济发展,也无法很好利用产业解决脱贫的问题[16]。

(2)产业基础架构薄弱,难以支撑产业发展

目前,由于凤阳县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工业历史较短、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第三产业发展较弱、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农产品实现产业化、现代化的能力不足,而且多数产业还处于基本的传统产业,产业发展深度不够,不能有力的保护和扩大自己的产业。目前凤阳县扶贫事业还需要产业大力的带动,如果不能有效的支持产业发展,就很难对脱贫攻坚事业做出有力的贡献[17]。

(3)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监管乏力

很多产业发展不稳定,不能很好的发展扩大自己的产业,主要是由于产品市场不能跟政府达成很好的默契,政府所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也无法达到跟市场相吻合或者相互作用,难以发挥效果最大化。近年来,凤阳县相继出台了推动扶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农产品质量深入推进活动。但是,产业链建设不完善,产业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还存在恶性竞争问题[1]。

(4)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产业同质化和短期化严重

农村存在人口流失、人才缺乏等严重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劳动力总量相对过剩与人才流失所导致的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缺乏技术培训,产业收成欠佳。越来越多的地区在产业扶贫发展中进入一个误区,照搬照抄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产业同质化。在产业扶贫过程中,直接将其他地区的产业直接复制过来,产业缺乏创新和差异化发展,再无特色的扶贫产业,并且提高了产品的销售难问题,大大的影响到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产业兴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扶贫产业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产业就会有被淘汰的可能性[18]。

五、总结与建议

1.对策建议

(1)加强龙头产业建设,最大的发挥主体作用

在脱贫攻坚战中,龙头企业理应挑起脱贫攻坚任务的大旗,需要通过完善利益联合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健全进退机制来发挥产业精准扶贫作用,做到产业扶贫带头人的“溢出效应”。苏宁易购对于贫困地区农特产品销售大力支持,通过“中华特色馆”“扶贫实训店”等线上线下建设,贫困地区产品销售已成为苏宁易购零售业务中独具魅力的一部分。其他企业也在共同创办销售平台,进一步助力消费扶贫。如在国资委的推动下,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于2020年5月12日正式上线,旨在助力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19]。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牢固产业扶贫支撑力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让产业发展有条件。推进对农田高标准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民收入增收动力不足、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较弱的现状;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优化农产品市场体系架构,提高市场规制和监督管理;改善交通基础条件,使农产品快速有序的流通;“基础设施+产业扶贫”模式是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可持续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可以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把“输血扶贫”转化为“造血扶贫”[20]。

(3)加大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完善监管的欠缺

产业扶贫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对资金、人力和政策等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20]。要充分发挥政策的调节作用,旨在提高产业扶贫规模化程度[21]。基层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在贫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主力军。基层干部的科学治理水平与工作办法关系到农村农业产业扶贫能否取得成效[21]。对此政府部门应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激发农民参与意识,完善参与机制。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政府部门是必不可少的角色。产业扶贫是“造血”的模式,须从根源上找出凤阳县农村贫困原因并解决问题。需要继续深挖像凤阳县总铺果蔬冷藏冷库项目、刘府吊瓜、黄湾非洲菊等特色优势产业,完善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4)健全技术培训体系,创新产业发展

调研发现,凤阳县的农村技术培训是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经过培训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较小且缺乏科学性培训,以及根据不同产业组织培训。对农村扶贫产业技术进行研究,科学的制定培训计划。因此,发展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事业,需要有针对性的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事业,进一步认识教育的重要性[1]。在培训过程中,重视扶贫队伍建设,总结扶贫工作经验。政府要制定鼓励农民参加产业扶贫、支持教育单位进行技术培训、支撑教育建设资金投入等政策,通过教育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升农民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激发农民参与意识,创新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22]。

2.总结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工作,使7.4亿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不朽篇章,中国也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发展中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和政府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创了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1]。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产业扶贫作为如今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文以安徽省凤阳县为例,梳理了凤阳县产业扶贫的现状以及政策的完成情况,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计算、评价,指出凤阳县产业扶贫发展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想从根本上解决凤阳县的贫困问题,要有全局思维,从多个层面入手,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确保凤阳县农业产业扶贫政策积极落实,帮助贫困人口增加经济效益,为产业扶贫措施提供新的思路,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他地区产业扶贫提供借鉴[23]。

猜你喜欢

凤阳县效果评价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安徽凤阳县:新型农业种养模式促增收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基于GIS的凤阳县初级中学布局分析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