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在深化双创教育中的实践探索及思考
2020-12-23许晓月
许晓月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通 226001)
创新是引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高校双创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表现在部分政府和高校重视不够,校政企产业融合度低,导致理念滞后,双创成果化较弱;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创业项目缺乏核心技术;教师开展双创教育的意识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较少,覆盖面较低,指导帮扶力量较弱,双创教育体系亟待健全等。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江苏工院)为例,在双创教育方面自上而下的,由教务处、招就处等行政部门牵头,以双创课程为主要形式,以各类双创比赛为载体,通过创业园建设,扶持学生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导师库等手段开展双创工作;而自下而上则有专业教师团队创立了学生社团——江苏工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仅一年半时间,会员超过400人,双创成绩硕果累累。从实践效果来看,学生社团是最贴近学生,最能发挥学生自主能力的平台,在当前要求和形势下,无疑能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推动双创教育。
1 双创教育在江苏工院学生社团中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江苏工院在双创教育建设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建立众创空间,定期组织创业项目路演、评审、入驻创业园,不断完善考核机制;结合双创大赛组织学生进行创业经营模拟实践,校园竞赛,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借助就创业协会广泛开展双创活动,举办创业集市、组织创业典型分享会等;设立公共必修课《创新创业基础》、公共选修课《syb创业基础》等双创课程[1]。2018年,江苏工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下面简称科创协会)成立,全方位、多角度、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热情、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专业素养,为江苏工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江苏工院双创教育形式,推动了双创教育成果转化,搭建了双创教育新平台。
1.1 科创协会丰富双创教育形式
科创协会是一个面向全校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生团体,通过不到两年的发展,协会目前已有400多个学生会员,协会根据高职类院校学生特点,邀请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专业骨干教师,开展“创新+专业、专业+应用、应用+创业”的讲座,结合最新的科技成果为学生定期开展科技创新类培训,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内容开拓创新能力。科创协会已开设大型培训讲座12场,小型协会活动10余次,利用学校、学院、教师的校企合作资源,邀请企业工程师加入培训队伍,搭载实际工程项目,提升学生双创能力的应用性。
作为高职院校,单一的专业教育或者独立的双创教育都是不行的,不同办学层次的高等教育,不同的专业学生所采用的的双创教育模式应该有所不同,双创教育如果不考虑专业培养、实践应用,那双创教育必定是纸上谈兵。在现有条件下,以专业为导向,以培育创新意识为目标,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主要形式,能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1.2 导师制教育平台推动双创教育成果转化
技术核心的掌握是高职学生双创过程中较薄弱的一部分,然而要提升创业成功率、提高观念创新度,与技术核心的掌握不可分割。科创协会试行导师制,对有双创意识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在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将双创的思考和探索形成知识产权及实体。通过协会的培训、讲座、研讨会等,加强学生双创成果的梳理编制能力,指导学生将创新性思维及时转化为知识产权成果。截止2019年12月学生提交专利申报书近80份,第一作者完成实用新型专利申报书28件,发明专利1件,参与50余件;申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0项,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6项,立项8项,入驻学校创业园项目3项,参与发表论文5篇等。
将天马行空的想法融合专业知识,凝练成有实际意义的专利、论文、创新项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一步。市场是检验双创成果价值的试金石,指导教师团队以科创协会的科技创新优势,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推广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及成果,有利于实现双创成果的市场转化。
1.3 专业创新型社团搭建多元化双创教育新平台
江苏工院科创协会的建立是双创教育的一次有效实践,依托江苏工院科创协会,搭建特色双创教育平台,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双创培养模式。组建校、政、企联合导师团队,形成“大范围创新培训——小范围交流互动——导师一对一成果编制——协会主导成果市场化推广”的双创教育新平台,制定规范化培养流程及奖惩制度,有效推动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2]。
专业型社团可以借鉴科创协会的运行模式,根据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形成专业创新型社团,丰富双创形式,搭建双创教育新平台,利用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想创业创新的学生添一剂“补药”。
2 专业创新型社团在双创教育工作的优势及推广应用分析
2.1 符合当前学生成长发展规律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层次正从“90后”向“00后”转变,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趋势,高质量、高水平、多方位的社团活动不仅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还能让更多的学生成为优秀校园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在社团中,学生可以自我推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更符合大学生谋求思想发展空间的需求,以学生社团作为双创教育的新平台,更符合学生成长的发展规律,在一个“你追我赶”、积极创新的环境中更能促使学生想法设法地去提高自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 符合学生社团发展的趋势
专业创新型学生社团是学生社团不断发展的结果,符合当前的多元化、多层次学习的需求,社团成员有共同的进步愿望,类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协会针对性地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业应用技能,提高双创意识,寻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专业创新型学生社团具有实践性强、自主化程度高、活动形式多样化和社会联系紧密性等特点。能力只有在需要它的地方、具有社会意义与价值才算是真正的能力,在双创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双创能力与专业教育结合在一起,在特定的教学活动或学习情景中才能理解创新精神。
2.3 符合教师教研、科研需求
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协调发展是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专业创新型社团的设立可以极大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健全双创教育体系。以专业创新型社团作为平台,以双创精神为核心,以专业技术为基础,延续创新与专业的融合,使双创教育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在指导专业创新型社团时,可以将自己的教科研思维、教科研成果融入创新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地实践机会,走出学习的舒适圈,突破创新思维的壁垒。
3 以社团改革推动双创教育的建议
以2019年为例,江苏工院共有学生社团79个,简单划分为兴趣型、专业型、服务型三类,兴趣型社团占比72%,专业型社团占比18%,服务型社团占比10%,其中服务型社团的指导教师多数为行政人员、辅导员,专业型社团的指导教师都是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通过前期调研获悉,目前学生社团除了种类不平衡,偏重娱乐化外,还存在社团文化不健全,缺乏信念感;社团活动目标不明确,流于形式化;社团支持力量不够,缺乏规范性等问题。本文以社团改革为契机,结合江苏工院的社团双创实践,以“三个加强”对双创教育提出工作建议。
3.1 加强双创文化建设,坚持思想引导
文化建设是学生社团优质化、品牌化、特色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培养目标来说,学生社团与双创教育是部分一致的,希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实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目标。建设专业创新型社团,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双创思想,重视双创实践,在校园生活、课堂课外、媒体宣传、实践活动中始终贯穿双创教育理念,推动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更好地让大学生从思想上、行为上统一,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有目标、有界限、有理想[3]。
3.2 加强学生社团顶层设计,完善社团的结构配比
针对目前高校专业型社团较少,兴趣型社团较多,社团的结构配比不平衡,偏重娱乐化的现象,建议加强学生社团的顶层设计,把社团组织与活动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规划中,加强共青团的指导。在进行年审考核时鼓励具有文化内核的精品社团,品牌社团,在社团经费划拨上,倾向于专业型、创新型社团,使其呈现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动,对于存在低级趣味、违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社团坚决取缔,从宏观政策上进行调控,从而优化社团结构,引导社团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4]。
3.3 重视指导教师工作成果,加强扶持力度
在学生社团改革中,应加大对社团指导教师的支持,重视社团成果的推广。管理并指导学生社团是一项复杂且耗时的工作,根据调研南通市区的高职学校对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奖励往往与实际工作量不成正比,导致指导教师对社团工作积极性不高,指导力度有限。学校应重视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指导教师创新学生社团模式,对有热情、有想法的指导教师给予相关科研、教研的支持,使得教师能更好地投入到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