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叶科研成果转化为例谈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在高职院校的推广研究
2020-12-23段辉军
段辉军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高等学校是帮助国家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地方,同时这里也承接了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是科研应用和推广的基地。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发展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无论是从发展意识还是制度建设等都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是科研是高职院校不断进步的立足点,只有持续的推广科研成果,大力投入科学研发,高职院校才能积极实现源头创新的作用。本文研究认为,科研工作一是要注重研发,二是要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要将科研成果不断的转化为生产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快速发展。拿茶叶来说,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科研必须以产生实际效益为主,也就是说科研需要落实到实处,及时转换成成果,从而产生社会效益,近些年茶叶类产品的科研成果颇丰,实现实际成果转化的也很多,但从比例和预期收益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茶叶的案例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科研成果转换的一个现状。
1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应用推广现状
高职院校由于专业特点学校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反思、开发形成了大量的教学科研成果。通过这些科研成果的挖掘,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教育教学促进作用,提高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和技术研发的逐渐重视,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也在积极推进高校科研发展,并且在持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出台了很多不同的规定,为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氛围营造。比方说2016年推出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通过这一系列政策及措施的出台,高职院校科研的发展得到了基本的制度和政策保障,为持续性的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发展奠定了基础。
就当前情况看,高职院校应用及推广科研成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科研成果作者直接进行成果应用推广。科研成果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不通过第三方中介的情况下,直接与企业、社会联系,并将研究成果向其推广。有些项目是校企合作项目,所产生、开发的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直接投入企业等需求方的生产使用中。
科研成果作者向企业和社会进行直接宣传推广的好处在于直接、高效,省去了中介等诸多环节,但是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如果科研成果作者选取的企业不对口,容易出现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或者是由于作者在成果转化方面了解不够,会出现成果转化效益不高、研发动力不足等问题。
第二,学校成立专门机构进行成果推广。一般而言,在部分高职院校内会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科研适宜,其中也可以宣传科研成果,并根据学校与企业搭建的合作桥梁,实现科研成果的部分转化。通过高校的这种平台,一是能够合理利用学校资源,达到科研成果宣传和推广目的,并且效果不错;另一方面,学校平台基础较好,能够最大程度的整合资源,将科研成果效果发挥最大。科研成果搭载学校平台,无论是对于企业而言还是社会来说,这无疑都提升了可信度和公信力。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科研成果要确保与企业或者是社会个人合作期间无纠纷问题,否则纠纷会连带学校一起牵扯进去。
第三,委托市场中介机构进行成果应用推广。很多时候中介机构掌握了较好的社会资源,他们精通科研成果转化的一系列流程,会缩短科研成果转化的时间,大大提升了转化效率。但是中介机构是盈利机构的一种,与中介机构合作需要出付出相应比例的中介费,如果科研成果转化利润不高,同中介合作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2 以茶科研项目为例解析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
以茶科研项目为例通过对高职院校的了解可以得知,其科研成果之所以难以有效的应用及推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 认识不到位,导致成果闲置,科研方向过窄
在部分高职院校当中,教师过于注重职称评审及晋升等问题,他们更加看重的是论文发表的数量、项目立项或者是作品获奖等,而忽略了成果形成后的应用、推广工作。通常,科研项目经历“申报—立项—开题—研究—结项”等诸多流程,然后再通过“材料整理归档”环节,将科研项目结束。但是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很多科研成果仅仅只是以一种形式呈现出来,也就是说,教师达到论文发表或者是项目立项等目的以后,就不再深入挖掘科研成果资源,导致了成果闲置情况较为严重。以茶产品的科研项目为例,在农林类职业院校中,茶类和茶艺是其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但其研究的茶叶科技成果往往来源于纵向的科研项目,与市场存在脱节现象,市场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比如工艺问题、加工问题等,在高校相关科研中难以找到解决方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种工艺性,技术性的科研在申请专利时存在难度,故而造成职称评审难以利用上,使得高校中对此方面进行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这种教育功利化,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不仅造成科研成果闲置,还容易造成科研方向的狭隘。
2.2 校内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师积极性不高
高校是教学和科研基地,但是在部分院校内不重视科研成果转化,校内对于科研成果的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很多教师即使拥有一项或者是多项科研成果,但是在没有学校管理机制的支持下,这些科研成果无法通过学校平台宣传和推广出去,久而久之教师就失去了科研的兴趣和积极性。
2.3 支撑条件有限,应用推广受限
对于科研成果这种智力成果来说,其宣传和推广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资金成本,同时成果能否完全转化成生产力还是一个未知数。这也就是科研成果转化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部分高校认为风险过高的项目,一般提供的支撑条件是有限的,这也就导致了科研成果在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4 实验室产品,距离市场效益有一定距离
一些科研研究,比如茶叶机械类、包装类研究,基本上属于实验室产品,距离市场化有一定距离,市场不感兴趣,就使得一些科研成果存放起来,难以推广。另外,目前许多高校采取的公益性推广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很快就可以将成果进行展示,但很容易从示范企业流出,造成成果保密性的不严谨。
2.5 贴合市场,抓住热点的研究性不足
依旧以茶为例,由于我国是饮茶大国,关于茶叶的健康、保健功能的研究非常多。比如,茶叶的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提高免疫力等研究不断被各科研单位所证实。茶叶中的茶多酚、茶氨酸的药理机能也被医学类科研单位不断研究加以开发。各种茶类饮品不断推向市场,茶类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广大。那么如何结合市场热点进行研究,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工业类的研究中,基于食品加工的茶叶生产示范线的研究;在化学类研究中,茶叶与酒类产品的融合等,这些研究都是十分贴合市场特点的研究,科研工作者从本身的科研项目出发,找准市场切合点,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
3 加强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应用推广的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本文重点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希望能够为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几点建设性意见。
3.1 转变意识,营造氛围
意识是指导行为的前提。所以,要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本文研究认为,首先还应该从意识上进行转变。首先从高校而言,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并且为科研成果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其次,大力鼓励并出台科研成果应用推广的奖励性政策,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到科研工作中来,实现全员参加、大力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方向转化。
3.2 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规范管理
从学校方面考虑,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一是负责科研成果的管理,二是以科研成果为基础对外进行宣传和推广,将学校中的科研成果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和规划,让资源和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基于学校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有组织、有计划、有保障、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推广。
3.3 深化校内体制改革
体制机制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必要保障。但是很多高校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和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学校还应该立足其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通过产业发展、行业进步的途径,大力促进校企合作加大研发力度,促进科研成果的创新。学校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及平台优势,企业联合人才优势和产业化优势,共同打造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研平台,让科研成果以最高效益转化。
3.4 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实施细则
根据最新修订的《成果转换法》,福建、湖北等地纷纷针对高校科研情况出台了指导性意见,这些指导意见在全面调动高校科研人员积极性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成果转换相关细则能够进一步完善,从而全面提高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科研是推进发展的基础和先进性力量,历年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缺乏科研成果应用和推广理念及平台,但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实现科研成果应用和推广不仅仅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教育科研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基础力量。笔者认为,要实现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就要从搭建成果转化产品诚信交易平台、自我转化、科技成果对接市场、完善实施细则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只有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才能早日实现我国科研力量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