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止血进展分析
2020-12-23刘学真
刘学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 7 0医院,山东 威海)
0 引言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在不切除癌变组织情况下治疗肝细胞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表现为将导管插入到肿瘤供血靶动脉中,注入一定量栓塞剂,达到闭塞靶动脉的作用,间接、直接导致癌变组织细胞坏死,同步使用药物可起到治疗癌症的作用。时至今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已经应用了数十年,国内外临床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应用都较为成熟,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穿刺部位有效止血却是近几年医疗工作者较为关注的问题。为给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现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止血相关医学研究进行综述,具体如下。
1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材料选择相关研究
1.1 加压固定材料
宽胶布是临床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股动脉穿刺部位选择的主要加压材料之一,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宽胶布包扎因长时间的粘贴,会对皮肤微循环、透气等形成影响,揭开宽胶布时,患者需要改变体位,因粘结作用,可能导致表层皮肤受损,或引发红肿、刺痒等症状。部分医院采用普通绷带进行加压固定,普通绷带多为棉织品,透气性良好,相较于宽胶布,患者在活动、挪动过程中不会拉扯皮肤,揭开时也不会导致损伤、红肿、刺痒,但普通绷带在加压过程中容易出现位移的情况,且不能够任意调整加压程度,易导致皮下出血。
在普通绷带基础上,国内又开始应用棉质、粘贴式的弹性绷带,粘贴式的弹性绷带和皮肤贴合更为密切,止血效果更好,但有少数过敏案例。棉质弹性绷带透气性良好、舒适度良好,不易出现过敏现象,且固定牢固,止血效果优于宽胶带、普通绷带。动脉压迫止血带的应用也相对广泛,该类加压固定材料可让医护人员直接观察股动脉穿刺点,可合理调整加压程度,舒适度相对较高,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但患者活动可能导致加压位置发生变化,以致于加压失效,或者加压程度过大可能导致患者皮下受损。
1.2 穿刺点上方覆盖材料
国内应用的主要覆盖材料为“纱布块+纱布卷”“纱布块+沙袋”,主要通过外力来实现对动脉穿刺口的有效压迫,以减缓出血速度,促使凝血分子在穿刺点聚集,促进血痂形成。“纱布块+纱布卷”“纱布块+沙袋”均表现出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受压强度大、活动不受限等等优势,舒适度较好。但“纱布块+沙袋”若长时间压迫,可能会导致局部微循环受影响,以致于让患者产生不适感。张姝妹、侯虎、李八方等人对鳕鱼皮明胶的止血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证明,鳕鱼皮明胶能够明显缩短APTT时间,并且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止血效果良好,从而加快血栓的形成,明胶还可以通过促进血小板活性因子PF4、P-选择素和TXB2的释放量缩短凝血时间,起到快速止血的效果[1]。这就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提供了新的可选材料,但目前尚无临床研究成果。
2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止血方法相关研究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止血方法主要为十字固定法、八字固定法、压迫止血法,其中十字固定法以股动脉穿刺点为中心,利用宽胶布或粘贴弹性绷带,以“十字形”进行包扎,然后用500 g沙袋压迫在穿刺点上方;八字固定法的固定效果比十字固定法更好,但固定方式更为繁琐,主要是以股动脉穿刺点为中心,从患者大腿根部四周开始绑扎,经过患者腰部、侧髂前上棘上方,最后汇集到患者股动脉穿刺处;压迫止血法又可分为手动压迫、固定装置压迫,手动压迫通过左手三指在患者股动脉穿刺点上方按压,按压持续20 min,右手拿出鞘管,并利用纱布持续加压,需采取500 g沙袋压迫4 h,在24 h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拆除沙袋。固定装置压迫是指在患者股动脉附近波动最明显区域用沙袋、纱布块加压,同时拔除穿刺点鞘管,迅速用固定装置、纱布卷压迫,一般在8 h后可拆除,24 h后患者可正常下地活动。鲍殿云、杨晓、鲍鹤玫等人研究成果表示,固定装置压迫效果优于手动压迫,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2]。
另外,部分医院也采用血管直接封堵或者缝合的方式止血,该方法压迫时间极短,止血效果好,可大幅度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可利用凝血贴等混合物促进止血。但该方法并发率比一般压迫止血方法更高,需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选用。
3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止血时间相关研究
压迫时间和选择的加压止血方法有直接关系,若采取上述八字固定加压法,6~24 h止血效果不会发生大幅度变化,但长时间压迫可能导致患者皮肤出现刺痒、损伤、麻木等症状;压迫止血带的效果优于绷带加压,临床研究证明,采用压迫止血带患者只需要卧床8 h即可下地行走,而绷带加压则需要卧床24 h,所以压迫止血带能够避免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出现腰酸、背痛、腹痛、血栓等症状,同时也缩短了治疗时间。沈谢冬、刘遵婷、王镜林等人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止血时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1.5 h,既能有效止血,又能显著降低桡动脉闭塞及压迫部位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为肝肿瘤患者重复进行手术治疗保留通路[3]。
4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止血并发症相关研究
4.1 并发症类型
一是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证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发生和操作不当问题有直接关系,具体表现为术中反复穿刺、穿刺点位置不当、穿刺用鞘管过大、拔管前未进行有效处理。假性动脉瘤和合并性高血压、糖尿病也有一定关系,且受到患者近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行为所影响[4]。
二是皮肤损伤,皮肤损伤的发生和外力作用有直接关系,如过早撕扯宽胶布或者粘贴弹性绷带,同时高龄患者或肥胖患者也会因皮肤较薄受到损伤。临床实践证明,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皮肤受损概率高于普通患者。
三是穿刺点红肿、渗血,红肿、渗血发生相关因素较多,如患者过早活动、患者过早下地、患者肌肉紧张、患者血压波动、患者凝血因子异常、患者血液流动异常、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等[5]。
四是其他反应,主要指迷走神经反射兴奋性增强、腹部不适、血氨水平上升、肝脓肿,这些并发症和疼痛、血容量不足、肝脏刺激、神经紧张、病症发展等等因素相关,具体关联机制尚不明确。
4.2 并发症应对方法
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约在1%左右,常发生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3 d内,具体表现为波动性肿块、瘀斑等,超声检查无封闭瘘,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应从穿刺开始,即选择合理穿刺方法、鞘管,重点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疾病患者,定期检测血凝状态进行防范;皮肤损伤和止血压迫有直接关系,压迫本身会对患者皮肤造成严重的垂直压迫感,皮肤、纱布会相互摩擦,从而对血液循环构成影响,最终导致患者皮肤受损。皮肤受损的预防要因人而异,针对肥胖、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判断压迫程度是否合理,包扎完成后可适当放松绷带或宽胶布,避免水疱、刺痒等问题发生;穿刺血肿主要表现为穿刺点周边皮肤有硬块,皮肤青紫,血肿的预防要从术前入手,需根据患者肝功能情况、凝血功能情况、血压情况进行调节,术中合理规范穿刺方法,术后快速完成固定、压迫;迷走神经反射兴奋性增强和疼痛有直接关系,需在术后提高患者舒适度,如“去枕平卧”,注射阿托品、注射多巴胺等方法均可避免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兴奋性增强症状;相关作者研究成果表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作为新型活菌制剂,能够降低TACE术后患者腹部不适及血氨水平,并能够减少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6]。
综上所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HCC的重要方法,但在施术过程中会对患者股动脉造成损伤,术后需采取压迫、固定等方式来促进穿刺点康复。国内外应用的材料、方法较多,不同材料、方法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现有研究成果表示,八字、十字固定方法的效果良好,而压迫则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皮肤刺痒、肿胀、麻木等不适感,若患者患有合并性高血压、合并性糖尿病、肥胖症,也会提高并发症发生几率。广大医疗工作者应对上述内容有全面认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并发症发生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