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0-12-23李妍季美娣李杰

中国稻米 2020年6期
关键词:常州市稻米常州

李妍 季美娣 李杰

(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常州213002)

常州温光资源充足,稻米生产历史悠久,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消费由传统的“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消费者更加关注品味、品质、品牌。东北大米、日本大米、泰国香米等国内外优质中高端大米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对本地常州大米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1-4]。本文通过调查和比较分析,旨在明确常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常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推进常州水稻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提升常州优质稻米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

1 发展现状

水稻是常州最具优势的农作物,水稻总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70%左右,全市水稻单产从2003 年到2015 年连续13 年居省辖市第1 位。近年来,常州市水稻生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在优质稻米品种选育与推广、科技化发展、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创建等方面成效显著。

1.1 优质品种选育与推广成绩突出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40 多年来培育了40 多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2 866 多万hm2次,增产稻谷130 多亿kg,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20 多亿元。近10 年来,有17 个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武运粳23 号成为苏南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武运粳24 号、武运粳27 号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上述3 个品种还被评为“江苏好品种”。近年来,常州市水稻品种实现了新一轮的更新换代,品种布局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市南粳5055、宁粳8 号等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种植面积逐年递增,2017 年占比27.7%,2018 年占比44.4%,2019 年占比达52.1%。

1.2 优质稻米科技化发展能力增强

常州市围绕机插水稻育秧方式革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基质料替代营养土、设施微喷灌替代人工漫灌、硬地硬盘替代软盘软土育秧、机械化播种替代人工撒播、叠盘暗化催芽替代播前催芽等5 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创造性的技术创新与集成,形成了以溧阳为代表的硬地硬盘微喷灌集中育秧模式、以金坛为代表的田间集中微喷灌半旱育秧模式、以武进为代表的葡萄架下微喷灌立体育秧模式,制订了4 套技术规程,先后获得国家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 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和市地方标准各1 项,拍摄制作技术宣传片4 套,发表专业论文11 篇。

1.3 优质稻米专业化服务稳步提升

常州市通过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向“五有”型(有完善的装备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农机合作社发展。全市种植3.33 hm2以上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多达1 938 个,农机专业合作社429 家,拥有机具1.59万多台套,吸纳农机从业人员1.5 万人左右,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面积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的七成左右。优质稻米生产由过去注重耕、种、收环节,向耕、种、植保、机收、烘干、加工全程机械化迈进,全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农机合作社10 家,全面提升了常州市水稻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

1.4 优质稻米产业化经营渐成规模

近年来,随着常州市稻米产业的快速发展,建成了一批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基地,创建了一批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拥有江南春米业、金土地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溧阳市海斌粮食作物专业合作社、长青粮油作物专业合作社等大中小型集规模经营、专业化服务、粮食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20 余家。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溧阳市上兴镇、新北区孟河镇3 个镇先后获评江苏省“味稻小镇”,溧阳市海斌粮食作物专业合作社、新北区西夏墅镇东南村获评稻米产业强村富民典型,产业化程度较高,示范带动能力较强。

1.5 优质稻米品牌化创建初见成效

近年,常州市强化稻米品牌意识,围绕品牌树起来、响起来、强起来目标,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发展,不断加大品牌创建培育与宣传推介,培育了一批如常州市金坛江南春米业有限公司“蘇”牌大米、溧阳市海斌粮食作物专业合作社“溧湖”牌大米、常州市金坛区金土地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黄金村”牌有机软米、溧阳市长青粮油作物专业合作社“溧之香”香粳米等一批优质稻米品牌,有效提高了常州稻米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第三届“江苏好大米”评比中,常州市获“苏米十大品牌”2 个、“苏米十大创优品牌”2 个、“江苏好大米”金奖1 个、银奖3 个,获奖等次与数量居全省前列。

2 面临挑战

常州优质稻米产业蓬勃发展,在品种选育推广、科技化发展、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创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地方特色优质品种缺乏,优质水稻布局尚未形成、规模经营生产效益不显和稻米品牌整合力度不够等挑战。

2.1 地方特色优质品种缺乏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出台优质优价的政策,无论是育种单位还是推广部门和农民,一直把追求水稻高产放在第一位。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虽然已经重视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但目前种植的多为南粳系列品种以及尚未通过审定的自留种,突破性品种不多。由于没有地方特色优质品种支撑,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稻米加工企业甚至不需提价就能收购到,优质品种不能实现优价。

2.2 优质水稻布局尚未形成

常州市人多地少,人地矛盾非常尖锐。近年来,由于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种粮成本日益攀升,加之水稻价格走低,相对于花木、蔬菜、果品等高效经济作物,种粮比较效益低,水稻面积逐年下降。同时,不同辖市、区之间推进优质水稻布局规划和实施的不平衡性也较大,一些地区水稻生产插花种植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很难实现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因而制约了产业化发展。

2.3 规模经营生产效益不显

规模经营户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目前各级政府出台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虽名目繁多,但针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政策仍然较少,资金扶持力度还不够。此外,粮食保险政策不配套,部分规模经营户还受到经营资金的制约,存在贷款难的问题。规模经营还存在生产设施不配套,加工能力有限,缺乏必要的晒场和低温冷藏库等设施。部分规模经营生产效益不明显,甚至出现亏本现象。

2.4 稻米品牌整合力度不够

常州市稻米品牌小、乱、杂现象比较普遍,虽有“苏”牌、“黄金村”牌、“阳湖红”等一批优质稻米品牌,但没有形成优势主导品牌,竞争力不强,缺少像东北“五常”、日本“越光”等深入人心、具有领军意义的品牌,市场占有率难以提高。稻米生产企业基本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的状态,难以形成合力。生产、服务、加工、销售缺乏有效衔接,产业融合度不高。加上没有实行优质优价收购,加工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开发较少,稻米的综合开发效益较低。

3 对策建议

针对常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存在地方特色优质品种缺乏,优质水稻布局尚未形成、规模经营生产效益不显和稻米品牌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促进常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推进常州水稻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提升常州优质稻米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打响常州优质稻米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

3.1 强化优质稻米产业规划

提升常州大米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作用。一是制定产业规划。根据常州市情农情,制定优质稻米产业发展规划及优质稻米产业提升工作意见,通过5 年努力,全市优质食味水稻种植面积占比90%以上,基本实现全市人民口粮消费优质化,全面提高优质稻米产业的整体水平。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常州市稻米产业现状、区域生态环境及竞争优势,重点打造金溧水稻生产集中带、新北西北部水稻集中区、武进南部水稻集中区、溧阳东部水稻集中区和天宁郑陆水稻集中片,构成“一带三区一片”的产业格局。通过优势整合,集聚基地的资源特色优势、人才资金优势、品种技术优势、企业品牌优势,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3.2 强化优质稻米基地建设

建设一批生态环境好、生产规模大、基础设施好、技术能力强、产业化程度高,集生产、收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味稻小镇”“稻米产业强村富民典型”建设。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的标准,建成绿色、优质可持续生产基地,示范基地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优质稻米标准化技术体系,建立稳固的“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品牌”等多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开展订单种植,形成“以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开发运行机制。

3.3 强化优质稻米绿色生产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优质稻米产业绿色生产。一是加强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扩繁与推广。坚持自育与引进相结合,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优质水稻品种开发新机制。在现有基础上,选育出符合地方特色的优质水稻品种。二是推广应用优质稻米绿色保优栽培技术[5]。围绕“绿色、高质、高效、生态、安全”,以精确定量栽培为核心,集成推广因地因苗施肥、精准诊断用药等技术,降低化肥和农药用量,提高利用率;整体推进耕地轮作休耕模式,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稻虾共作、稻鸭共作等稻田种养结合模式,有效控制与减轻病虫草的危害。

3.4 强化优质稻米品牌创建

围绕品牌强农,大力推进知名品牌培育,打响常州稻米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一是加强品牌规划整合,组建常州优质稻米协会,形成优质稻米产业联盟,打造有内涵的“区域公用品牌”。二是加大品牌宣传推介,积极组织参加省优质稻米博览会、“江苏好大米”和“常州好大米”评比等活动,利用微信、报纸、电视等媒体平台,加大评鉴结果宣传;积极推进农超对接、“互联网+稻米”等销售模式,实现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确保优质稻米优价出售。三是加强深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大米独特的加工性能,研究开发各种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同时注重稻壳及米糠资源的合理开发,如米糠油、米糠营养素等,提高稻米产业附加值。四是深挖稻作文化与产业功能。依托地方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产业优势,打造一批水稻休闲观光公园、五彩稻作园、稻田创意文字画像等,积极开展稻作农事体验等活动,提升常州稻米品牌形象。

3.5 强化优质稻米政策扶持

稻谷生产比较效益低,属弱势产业。一是加大优质稻米产业项目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农业重点开发推广项目、“三新工程”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等专项资金,加大对优质稻米产业的投入。二是加大对科技创新及成果推广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推广等部门的优势,开展协作攻关,加强优质稻米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三是加大对规模经营的扶持力度。在稳定现有补贴的基础上,加大公共财政向规模经营者倾斜,对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扩大农业担保范围,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解决规模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四是完善价格补贴制度。完善水稻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根据市场变化对现行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猜你喜欢

常州市稻米常州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的早晨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级中学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