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输血系统在手术室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12-23黄维健
黄维健,曲 华
(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输血作为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涉及部门广、人员杂、程序繁等问题,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危及其生命[1]。据统计,手术室的输血量占全院输血量的三分之二[2],且34.1%严重的不良输血事件发生在手术室[3]。有研究显示,信息化输血系统可有效避免不良输血事件,但血制品种类多、术中记录不完善、血制品交接工作繁琐等问题也日益成为信息化输血系统中急需攻克难题之一[4]。为加强临床输血的全程化管理,提高其安全性和规范性,我院于2018年6月开始使用本院研发的信息化输血系统,其在输血全程记录、血制品输注效率、输注规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以2017年10月—2018年12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行手术治疗且术中输血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0月—2018年4月行手术治疗且应用常规输血系统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6—12月行手术治疗且应用信息化输血系统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腹主动脉瘤破裂13例,冠心病18例,风心病9例;手术方式: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13例,冠脉搭桥术18例,二尖瓣置换术9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腹主动脉瘤破裂13例,冠心病21例,风心病8例;手术方式: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13例,冠脉搭桥术21例,二尖瓣置换术8例。对照组工作人员:男8名,女32名;职称:中级职称29名,初级职称11名;文化程度:本科 26名,专科 14名;工作年限:3~5年 11名,6~8年 29名。观察组工作人员:男10名,女32名;职称:中级职称30名,初级职称12名;文化程度:本科26名,专科16名;工作年限:3~5年12名,6~8年30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及工作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输血系统。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医师下达口头输血医嘱;巡回护士查看《输血知情同意书》,并电话通知血库备血;血库完成配血后,电话通知手术室取血;领血人员与血库工作人员做好核对工作,确认无误后取血;领血人员分别与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核对输血信息,确认无误后开始输血;输血过程中巡回护士根据输血进程手工填写《输血记录单》,并在输血结束后将血袋密封后送至血库储存。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信息化输血系统。该系统整合了HIS系统输血模块及PDA系统输血模块。其中,HIS系统输血模块为本院自主研发,包括用血申请模块、输血系统护理模块和输血科模块。PDA系统输血模块为临床常规使用的输血模块。2个系统通过对应的接口将输血模块嵌入到相关应用程序中,调用、获取输血相关信息。信息化输血系统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①申请用血: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在电脑HIS系统“用血申请”界面提交用血申请,系统自动判断患者是否上传《输血知情同意书》,对于首次输血患者,系统自动提示医师开具《交叉配血医嘱审核申请单》;上级医师在HIS系统“上级审核”界面输入工号和密码并签名、审核,审核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输血申请单》;输血科接到电子《输血申请单》后,开始备血。②确认领血:输血科完成配血后,手术室电脑HIS系统会弹出“领血通知”,领血人员进入“领血确认”界面,在“患者”框内打钩,并在“输血前评估”信息框内录入患者生命体征、领血人员的工号和密码,验证通过后,系统自动打印《领血申请单》。③领血核对:领血人员携《领血申请单》至输血科,在输血科HIS系统“发血确认”界面逐袋扫描血袋上的产品码和献血码,扫描确认无误后,血袋信息跳至“已确认血袋”列表。④领血交接核对:巡回护士与领血人员进入PDA系统“输血前核对”界面,并扫描血袋上的献血码和产品码;扫描完成后PDA系统自动显示血袋信息,确认、核对无误后,输入核对者的工号及密码,显示“执行成功”的界面后,核对完成。⑤输血执行前核对: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进入PDA系统“输血执行”界面,扫描患者腕带条码、血袋献血码和产品码,系统自动匹配成功后,巡回护士在“输血执行”界面填写输血前患者的体温、输血滴速和输入途径,然后输入麻醉医师的工号及密码,系统显示“执行成功”的界面后,开始输血。⑥输血过程的巡视:巡回护士分别在输血前、输血15 min、输血结束时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其他信息,并记录于PDA系统中。⑦输血完毕:巡回护士在PDA系统“输血后”界面,扫描血袋上的献血码和产品码,记录输血结束时间及弃血量,并勾选销毁输血器数量。⑧血袋回送:在HIS系统“血袋回送”界面勾选已输注结束的血袋,点击“回送”按钮,输入工号和密码,完成血袋回送。⑨归档 《输血记录单》:在HIS系统“归档”界面点击“预览”自动生成《输血记录单》,确认无误后点击“归档”。⑩补充功能:输血过程中因误操作导致信息录入错误时,经护士长核实后,在HIS系统“输注”界面点击“输注修改”,弹出“签名验证框”,手工录入正确信息后,点击“保存”。
1.3 评价指标 采用 《手术室输血操作考核标准》进行评价,该标准参照“输血技术规范”[5]及“密闭式输血技术”[6]制订。包括两部分内容:①申请输血平均耗时。时间自医师申请用血开始至血制品开始输注结束。②输血前核对规范率,术后血制品交接规范率,《输血记录单》书写规范率。其中,输血前核对规范率的评价标准根据工作人员三查八对[7](三查:血制品的有效期、血制品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和剂量)的执行情况,任何一项不符合,即认定为输血前核对不规范。术后血制品交接规范率评价内容包括5个方面,分别为:血制品种类无误、血制品数量无遗漏、血制品转运储存方式正确、与病区护士核对血制品规范、输血相关交接栏目填写完整等,任何一项内容不符合,即认定为术后血制品交接不规范[8]。《输血记录单》书写规范率评价包括18个项目,分别为:成分血种类、输注量、输注速度、起止时间、护理观察情况、详细记录发生输血反应所采取的护理行为及处置结果等,18 项信息内容应全面、准确、无涂改[9-10],任何一项不符合,即认定为《输血记录单》填写不规范。3种规范率分别为符合规范人数占该组人数比例。
1.4 资料收集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2名护士根据《手术室输血操作考核标准》进行实地跟踪、评价、考核护士输血各环节的操作质量,如发现问题立即记录并告知其改正。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申请输血平均耗时比较 观察组申请输血平均耗时为(13.14±1.60) min,对照组为(19.48±3.2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05,P<0.001)。
2.2 输血规范抽取情况 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室工作人员输血前符合核对规范率分别为97.62%和9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7,P=0.574)。观察组工作人员术后血制品交接规范率95.23%,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50,P=0.018)。观察组手术室工作人员书写《输血记录单》符合规范率97.62%,对照组为5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616,P<0.001)。
3 讨论
3.1 信息化输血系统有利于降低申请输血平均耗时 患者术中输血常常比较紧急,在其病情发生变化时,尽可能缩短申请输血时间,以免延误抢救。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申请输血平均耗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与张丽等[11]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信息化输血系统融合了HIS系统的用血申请模块、输血系统护理模块和输血科模块及PDA系统的输血操作模块,实现了各端口数据之间的快捷共享。②HIS系统设置了自动质控点,提高了输血申请效率,缩短了输血申请时间。另外,应用信息化输血系统还可缩短手术室输血核对和输血记录时间。HIS系统自动提取输血过程中各重要时间点,减少了手工记录时间和工作量。
3.2 信息化输血系统规范了手术室输血前核对工作及术后血制品交接工作 输血前核对程序是防止输血差错的核心环节[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室工作人员输血前符合核对规范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手术室护士充分认识到输血核对工作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疗安全,无论是采用信息化手段还是人工核对方式都应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输血前的核对工作。另外结果显示,观察组工作人员术后血制品交接符合规范率为95.23%,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信息化输血系统实现了输血全过程监控 ;输血过程中采集的各节点信息在所有病区输血系统中均可查询;病区护士清点剩余血制品数量、查看血制品输注进程及输注记录即可完成交接工作。
3.3 信息化输血系统有利于提高《输血记录单》的规范书写 信息化输血系统的实现需严格的权限控制和严密的业务逻辑,其技术标准、操作流程、自动质控均基于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13]。观察组采用信息化输血系统,其《输血记录单》书写完整、规范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输血信息化系统支持任意时间段输血信息查询和检查,护士长每日对科室输血记录单进行集中检查,及时发现输血记录单中存在的问题;《输血记录单》录入有误时,可通过护士长权限进行修改,修改过程在“权限监控环节”统计与汇总,避免随意修改输血信息。
4 小结
信息化输血系统在输血全流程监控、规范输血记录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在大量输血时,偶因PDA系统信号不稳定会发生血袋扫描失败的现象,需要应用电脑扫描确认。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探讨信息化输血在手术室应用过程中各种输血相关数据的统计及分析功能,不断改进和提升手术室输血工作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