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少说“你能行”
2020-12-23王婷婷
◎文/王婷婷
1
期末考试成绩发下来,儿子小心翼翼地将成绩单递给我。英语口语满分50 分,一向成绩突出的儿子,这次却足足扣掉了11 分。这次的试题并不难,都是儿子平时在家练得滚瓜烂熟的内容。怎么考试他却发挥失常了呢?
我着急地找到老师,老师却说最近一个月以来,孩子突然没了自信,很简单的单词也不敢大声说出来。她正想约我好好聊一聊,是不是平时我们给孩子的压力太大,或是孩子最近受到什么打击了?她建议我心平气和地跟孩子好好谈谈。
晚上,我特意准备了好多儿子爱吃的零食。我们两个人窝在沙发上,一边吃一边各怀心事地聊起来。“儿子,妈妈觉得这次试题对你来说不难呀,没发挥好是因为紧张吗?”“我……”儿子支支吾吾地憋红了脸。聊了很久,我才终于弄明白他丢分的原因。
一个月前,我为儿子报了个英语考级辅导班。对于才三年级的他来说,课程偏难。儿子以前在班级里是英语拔尖的学生,到了辅导班以后,和比他大的哥哥姐姐坐在一起学习,他一下变成了能力平平的孩子。因此,儿子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起初他试图向我反映他在辅导班里的情况,我以为他是惧怕困难,所以没有理会,只是鼓励他:“儿子,加油,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妈妈相信你能行。”那段时间,儿子的确很努力,但是在辅导班学习起来依旧很吃力。他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就连一向擅长的口语也不敢讲了。
后来听儿子说当时他的心理压力特别大,甚至连做梦都在记单词。他以前最喜欢的就是英语课,可那段时间,每次上课他都是战战兢兢的。课堂上没有了以往的轻松愉悦,儿子不再愿意与老师同学自由交流了。久而久之,他的英语综合能力也在逐渐下降。
清楚原因以后,我非常自责。与儿子商量之后,我暂停了他辅导班的课程。儿子一颗紧绷的心终于放松了下来,笑容也渐渐多了。我非常感慨地对他说:“宝贝,以后你可以放心大胆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妈妈,妈妈保证一定会认真聆听,和你站在一起解决问题。”儿子开心地拼命点头。
2
假期,我带儿子回老家。他最喜欢和大他三岁的表哥冬冬一起玩耍。两个孩子在一起经常各种花式PK。很显然,因为年龄差,儿子无论体力还是智力上都不占优势,但两个小家伙却在一起玩得起劲儿。孩子们在客厅里玩的时候,我们大人也经常坐在一起围观。
有一天,儿子和表哥摔跤。眼瞧着儿子又输了,我赶紧站起身来鼓励他:“加油哦,妈妈觉得你能行。再试一次,努力战胜表哥。”儿子无奈,只得在我的鼓励之下,一次次向冬冬发起挑战,结果又一次一次地败下阵来。
晚上睡觉,儿子仍然闷闷不乐。“还在为输给表哥而不开心呢?”我问道。儿子却撅起小嘴轻轻地摇摇头。“那是为什么?能跟妈妈说说吗?”儿子一把搂住我的脖子,委屈的泪水顺着眼角吧嗒吧嗒地掉下来。“妈妈,我尽力了,但我还是赢不了表哥。”“宝贝,你尽力了就好。”“妈妈,可是我不想让你失望。”说着,儿子竟然“哇”地大哭起来。
“怎么会,你是妈妈的骄傲呢。”我赶紧将儿子搂在怀里,软语安慰道。“真的吗?”儿子眨巴着湿漉漉的眼睛反问我。“当然了。只要你尽力了,你就是妈妈心目中最棒的孩子。”儿子这才止住哭声。
“妈妈,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可以说吗?”我点点头,儿子接着说:“我希望妈妈少对我说几个‘你能行’,因为有时候我真的很努力,但就是做不到妈妈想要的结果。”我态度诚恳地接纳了他的意见,小家伙这才终于破涕为笑了。
后来我想,儿子和表哥一起比赛,刚开始并没有太在意输赢,虽然一次次“败北”,但他还挺享受玩耍的过程。可是,因为我的一次次自以为是的鼓励,让他丧失了玩耍的乐趣,开始被迫关注“胜负”,执着于取胜。看到孩子一次次失败,家长不是随口说一句“孩子,你能行”就能解决问题的。鼓励的话,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表达。否则,家长的激励,只会变成“爱的负担”。
3
前阵子,儿子的学习群里,老师组织了一个背古诗词打卡的活动。活动要求参与打卡的小朋友每天背诵3 首古诗词,每晚8 点前录好小视频发到群里。坚持26 天连续不间断打卡的同学,可以获得一张诗词小达人的奖状以及一个小礼物。儿子班级的好多同学都参加了,我也希望儿子可以试一试。
“妈妈,我担心每天的任务太难,报名以后如果我半途而废,会被同学笑话的。”第一次跟儿子说起古诗词打卡活动时,儿子忧心忡忡。“你能行”这三个字刚到嘴边,我想起了之前发生的“摔跤事件”,赶紧把话咽了下去。我要换一种方式和儿子沟通。
“你参不参加诗词打卡,由你自己决定,妈妈尊重你的意见。但是我们也不要这么快就放弃。这样吧,咱们先潜伏在群里看看情况,过几天再决定参不参加,你看好不好?”儿子表示认可。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每天都抽空给儿子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带着他一起赏析了几首比较经典的古诗词,还找出几期诗词大会的视频给儿子看。当儿子看到那些与他同龄的小朋友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时,他的眼神里放了光。“妈妈,我真羡慕这些小朋友,真希望我自己也能这么厉害。”
听了儿子的话,我暗自窃喜。我告诉他,语文的学习在于平日里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且坚持做一件事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体验。一周以后,儿子笃定地对我说:“妈妈,我决定报名参加这个活动,我觉得自己一定能行。”
原来儿子通过观察,发现参赛同学每天要背诵的诗词篇幅并不长,这样就打消了他最初畏难的情绪。再加上那阵子他的自由学习时间充裕,背三首诗根本不是难事。而当他开始用心体会这些诗句时,他自己也渐渐被诗词本身的魅力所吸引。
在这次学习打卡过程中,儿子的收获不仅仅是78 首古诗词,更重要的是他在坚持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了自律带给他的快乐。
作为家长,我们确实应该多些耐心听听孩子的想法,还给他们应有的尊重。坐下来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并及时做出正面积极的引导,这远比盲目粗暴地对孩子说一句“你能行”更能起到鼓励作用。让孩子从心底里真正认可自己,他们才会更自信、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