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联盟
2020-12-22郝敬宏
题目:请以“心灵的约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导图
开头:情境凄美,把人代入
中间:柔情似水,才华横溢
结尾:“何必”转折,明日重新
潇湘馆里心相知
麒麟中学七(11)班 郭法诺
潇湘馆里,死一般的沉寂,只有鲜红的扎眼的鲜血,她奄奄一息,衣襟早已红透,最终,闭上了眼,她走了。纵使有不甘、有委屈,但离开人世,是她对命运不公最后的反抗。她的一生只为还泪,使命完成,便不再留于这人间受苦。
是的,她叫林黛玉。与她初次相识,是在《红楼梦》。(开头作者写潇湘馆里林黛玉之死,其生命结束之时,自然会让人想起与林黛玉的初识,从而引出下文对林黛玉一生的描写,这样的开头,有画面感,也有代入感。另外,话题是“心灵的约定”,作者写黛玉去世时,有不甘、有委屈,也有使命的完成,如何理解林黛玉的生命存在之意义,又如何从其人生中找到自我人生的意义,这就是作者与经典人物心灵的约定,紧扣主题)
宏伟红楼,承载多少少女的豆蔻年华。
林黛玉的似水年华,短暂一生全部给了贾宝玉,可最后他仍娶了薛宝钗为妻。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终是空欢喜一场。或许,林黛玉那样倾城脱俗的女子,本就不该拘束于后院之中,钩心斗角的生活不属于她。在繁华如梦的贾府,早早远离人间烟火便是她最好的归宿了吧!若要我想象林黛玉和贾宝玉携手到老的场景,我想象不到;而若真是那样,也鲜有人钦佩这如歌如泣的女子了,她的魅力所在,就是那孱弱外表下一顆不甘平庸的炽热的心。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对于“死”一类的字眼,她从不忌讳。因为看透了尘世,也就可以做到云淡风轻了。
她的一生,可谓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是,既有了金玉良缘,又何来木石前盟呢?
我与她约定,若有来生,定活成她本来的模样——做一个飘逸而又洒脱的女子,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部分有选择地结合《红楼梦》的情节写黛玉一生,重在写其脱俗与钩心斗角的矛盾,写其不甘平庸与看淡生死的纠结。这就是黛玉的矛盾,也是人生在世的不得已)
“何必堪怜咏絮才?”她说着,笑了,我也笑了起来。(这里活用了《红楼梦》中的文字“堪怜咏絮才”,“咏絮才”指女子能诗善文。作者借黛玉之口反其道而劝自己“何必堪怜咏絮才”,既有诗书,何必在意他人的目光)
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散尽,一切重归黑暗,万籁俱寂之中,重新开始轮回。
明天,又是新的开始。
我合上书,熄了灯。黑暗中想着那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女子,花谢了,月缺了,她走了。回望她的一生,的确是可悲可叹!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想,似乎也没那么凄凉了,她还有诗和远方、星辰和大海。想着想着,我又笑了。
愿我们都记得我们心灵的约定,愿来世,她也能仗剑走天涯……(结尾部分回扣开头的环境描写,只是开头部分是书中环境,这里是现实环境,书与现实对照,暗示读书原是为了读生活。黛玉走了,但是其一生才气不会消失,她还有星辰与大海,只要这份心灵的约定在,来世,我们就能一起走天涯。这样的结尾,给人一抹生命的亮色)
指导教师邓英推荐语:余晖散尽,万籁俱寂,你立于红楼之中,跨越时空地怜惜与抚慰。回望处相知,执笔的你,携一缕侠气,带着这潇湘馆里的女子走向诗与远方。
特邀名师郝敬宏点评:
选择与经典对话,选择与经典中的人物来一场心灵的约定,注定了这篇文章的写作难度与高度。难度难在如何寻找经典与现实的联系,如何在书中读到我们自己的心灵;高度高在一旦寻找到了二者的契合点,文章的立意自然就不同凡响。
在结构上,文章一开始以书中的场景导入;在结尾时,以现实场景为结束。书中的场景与现实的场景形成前后照应,就好比是从书中穿越,回到了现实,暗示着这是一场经典与现实的对话。
在内容上林黛玉可写的内容很多,但是作者紧紧围绕着林黛玉自身与环境的冲突来写林黛玉真实的内心。作者在写林黛玉的心灵世界时,写她的才气与现实俗气的冲突,来映照现实生活中我们读书生活与世俗生活的矛盾。特别可贵的是,小作者借一句“何必堪怜咏絮才”,为不得已的生活一下子增添了一抹亮色,正是因为生活中有如此多的不如意,所以我们才要珍惜自己的那一点如意。
(听郝敬宏老师更多讲解、看升格后作文请扫下方二维码)
本期特邀小说家赵志明分享“心灵的约定”,谈写作技巧。赵志明,小说家,出版作品《黄帝》《帝运匠心》《中国怪谈》《无影人》《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