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为综艺做后期:人设,夸大化的人生

2020-12-22赵林林翟锦

青年文摘 2020年4期
关键词:王俊凯综艺段落

赵林林 翟锦

《中餐厅》第三季中,黄晓明(中)“霸道总裁”语录风靡全网

王中磊(中)与黄磊(右一)在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中热聊

1

一说到综艺,大家都很关注“人设”问题,后期剪辑要做的,就是强化艺人在这个节目中的人设,突出他的作用和功能。

比如,《中餐厅》里,秦海璐立的是“财务总监人设”,因为她精打细算,我们会挑相关素材集中剪,让观众印象深刻。同时,会削弱她的其他方面。比如,她厨艺也很好,但厨艺担当是林大厨,秦海璐的厨艺就被削弱或者干脆不怎么呈现,否则片子太散,没法让观众有一个直观印象。

黄晓明引起了争议,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拗“霸道总裁人设”并不是我们最初的设想。节目里他是店长,经常会表现出“听我的,我一个人说了算,包在我身上没问题”的态度。我们要强化他的店长身份,很自然地就把他讲的相关的话剪得集中一点。

第一期播出后,公司收集舆情的同事说,当晚豆瓣鹅组就被“屠版”了,网上出现了很多关于“明学”的讨论。我们也挺纳闷的,第二期时我们就抓到“明学”这个点,把黄晓明的讲话包装成“明言明语”,跟网友隔空互动。网友看后觉得我们能与时俱进,很懂他们。到了第三期,舆论达到高潮,“明学”出圈了。那之后,我们便没有再刻意強化,因为形势有些不可控了,为了保护艺人,之后就弱化了这部分。

我们后来反思,“明学”出圈,并不是节目原意,而是因为它戳中了社会情绪的点。很多网友会有共鸣——我们老板也是这样的,我爸妈也是这样的。

我们看到的所有节目,综艺、电视剧、电影,全都是夸大化的人生,因为真实的人生是乏味的,我们需要把现实艺术化夸大,观众才能看进去。所以,在后期剪辑里,强化人设、将动作集中合并处理是基本操作。比如,《向往的生活》里董子健“勤劳”的人设,就是我们把他在不同时间干的活全拼在一起,乾坤大挪移。

如果前期嘉宾特别尴尬,我们作为后期就很头疼,得硬加戏。这也能回答我们为什么喜欢何炅老师——因为他的反应很快,任何场合他都是最捧场的那位。笑话不好笑、嘉宾梗太老等,何老师总能第一时间去接话给反应。他拥有对日常内容进行升华的能力,又超级有综艺感,国内能做到这样的只有何老师。

2

我本来是学电影的,我喜欢剪东西,实习时就比别人多积累了一些经验,算是有了吃饭的本事。虽然综艺和电影不是一个体系,但在有些方面是相通的,慢综艺像剧情片,有些段落是轻喜剧,有些段落是追逐戏,恋爱节目则像爱情片。

2015年7月,我毕业了,在综艺行业最火热的时候,我入了行,成为一名自由剪辑师,有个小团队。《向往的生活》是我们创业第一年接的项目,也是国内第一档慢综艺,后来有了《中餐厅》《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这些都属于慢综艺。

刚做综艺节目时,我觉得它们的整个包装特别粗糙,一档节目投资上亿,后期水准不应该跟电影差别那么大。我想让综艺更精致,向影视剧看齐。我们公司几个主力包装人员,都是电影学院的。我以前拉片时一些BGM的使用、段落的设置等,都可以运用到综艺中去。

比如,《向往的生活》的节奏和表达很像我喜欢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我记得有场戏,初剪时被弃掉,我又拿了回来。那个场景是王中磊和黄磊在饭桌上聊天,炉灶升着炊烟。这个场景很像是枝裕和的电影《如父如子》里的那种聊天场面,很温情。

还有一次戚薇来,讲起祖母做的咸鱼,让我想起侯孝贤在《童年往事》里怀念他的姥姥,那是一个特别长的长镜头,祖孙二人走在路上,姥姥带他去摘芭乐。这些朴实的情绪是相通的。

我们当时还剪辑了《萌仔萌萌宅》。张歆艺和袁弘带小孩,张歆艺说,有个小孩一直哭,躲在那边不想让大人知道,她看到后很心疼,想起自己小时候把鞋丢了,不敢回家,一直哭。奶奶来村口接她,抱着她,她一直都记着那个画面。我就让包装人员做了一个动画,就是奶奶抱着她的场景,很打动人。

观影能够培养职业敏感。我上学那会儿一周看十几部电影,也会看睡着,但某些段落还是在脑海里,突然会想起来。我经常跟同事们说,一定要多阅片,多看东西,有一些积累,然后就会知道什么是段落里最重要的,把它拿出来,强化它。

3

做后期,最难剪的是人多的综艺,素材量大,还要顾及粉丝。他们会计算自家偶像出现了几分几秒,有多少个镜头,是单人还是特写。《创造营2019》时,101个小哥哥,每个人的粉丝群体都在争——谁的镜头多谁的镜头少。镜头多了,人家说你剪得好;镜头少了,就说你不想让他出圈。后期团队真是太难了。

我们还是根据故事线剪辑,只是在这中间,要努力平衡艺人和粉丝的需求。碰到粉丝向的节目,镜头分配、戏的比例,我都会控制。要保证顶流艺人的镜头量和戏份,不能一集下来只有一两个镜头。还要尽可能让每个人都有戏,避免让某个成员没有存在感。

比如,《中餐厅》里,王俊凯本身是流量,我们在后期会多剪一些他的镜头,可能他的某些段落跟主线关联并不大,也会被剪进正片,毕竟粉丝基数大,大家都在期望着多看到自家偶像,这样节目的热度和好评度都会高一些。我们也会在一些段落用王俊凯的歌做BGM,粉丝会觉得你给我们家idol打歌,会对节目组有好感,这是一种良性互动。

有一期《高能少年团》,王俊凯的粉丝撕节目组恶意剪辑,那是一个模拟消防员救火的情节,节目呈现的是王俊凯在最后环节没有关闭水枪,致使消防水枪乱窜,但粉丝比对会员版的完整镜头,发现当时没关水枪的是其他人。粉丝很气愤,开始讨要说法,王俊凯工作室也发了微博,后来节目组和后期团队都道歉了。那是其他后期团队做的,但这个错误也让我们更加谨慎。

4

前几年,综艺节目活得好,动不动收视率就破1、破2,可现在破0.8都难,观众选择太多,内容团队的压力越来越大。平台也希望有尽可能多的热搜,要全民火爆,这个行业整体比较功利。

反观韩国,经常有一些新节目,你会觉得为什么要做这种新节目,又没多少人看。可作为内容创作者,他们会不断尝试新的东西。

韩国“综艺之神”罗英石产量特别高,除了常规的《三时三餐》、花样系列,还推出了《懂也没用的神秘杂学辞典》《林中小屋》等新类型的尝试,他们制作成本低,艺人费用也不高,又有电视台做支撑,可以做很多有益的探索。可中国的综艺节目很难做到,艺人费用可能就占了总费用的六七成,而且收視数据就摆在这儿,所有人压力都很大,都不容易。

这种时候就能看出节目组是不是善良。为了制造热点,前几年常见的是组CP,但把两个没有任何CP感的人硬拉在一起,粉丝就比较反感。还有很多节目,人物冲突的设置也是为了上热搜,但观众到底买不买账很难说,也就是给八卦号提供些素材。

综艺像电影,有冲突才会好看。像赵薇和黄晓明是欢喜冤家、秦海璐跟黄晓明在经营理念上不合,这些冲突是天然存在的,也是可以沟通和化解的。像探讨单身女性话题的《我家那闺女》,里面就有两代人的冲突和不同价值观的冲突。这些冲突,是这档节目能戳中大众的地方。

至于要不要把冲突拎出来放大,就看节目想传达什么。像安宰贤、具惠善的综艺《新婚日记》不就是两人撒狗粮吗?冲突都被剪掉了,如果真的没有冲突,为什么会离婚?但节目组选择只给你看各种甜。《向往的生活》也有小冲突,但我们要传达的是“向往的生活”,里面会有小吐槽,可是不会把它放大成矛盾,至少不是第一选择。

我做娱乐节目,心里有一种矛盾。以前学传播学,知道“娱乐至死”,现在我们给大家看的很多东西都是让你停止思考,笑笑就能忘却周遭的不如意。相反,《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五期,嘉宾去乡村做法律援助,村里都是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节目里涉及中国当下很多现实的境况,看了让人反思。我觉得这档节目很有益,它不是纯娱乐的综艺,有对现实的关照,能带给观众新的思考。

综艺不一定要展开这些议题,但它让你知道,我们还有好多地方需要改进。我不排斥娱乐,我只是觉得当你做到一定程度,是可以有些担当的。

(摘自“人物”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王俊凯综艺段落
王俊凯:现役爱豆的搞笑热搜必修课
【短文篇】
意林2020年1月
心理小测试
BOLON EYEWEAR上镜青年——和王俊凯一起穿越真我秘镜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王俊凯:用偶像力点亮公益星空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