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成大在广西的石刻诗文创作及价值

2020-12-22叶官谋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范成大石刻诗文

叶官谋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广西 来宾 546199)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说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范成大与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杨万里、尤袤一道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是南宋末期至清初颇有影响的大诗人。他于1172年11月被朝廷派至静江府(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市)任职,前后计在桂整整两年(1173年2月到桂,1175年2月离桂。有人撰文言其在桂3年,不当)。范成大与外地至桂的一些官员一样,不仅勤政为民,还创作了不少关于广西尤其是桂林地区的诗文,其中一些诗文还被人刊刻石上,使其诗文得到更好流布,亦使桂林地区不少景点增添了些许文化意蕴。尽管这些刊刻石上的诗文数量不多,但亦大体反映范成大主要的思想倾向,体现其主要艺术风格并展现出石刻诗文的多元价值,值得后人作一番研究。

一、范成大留桂石刻诗文体裁与内容

仅比张孝祥晚几年至桂知静江府和广西经略安抚使的宋代文学名家范成大,在广西留下石刻诗文共10篇,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范成大留桂石刻诗文简况

表1(续)

从表1所示的石刻诗文以观,大体可分为铭并序类、诗并记类以及题记文类等。以下简要述论之。

(一)铭并序类:对桂林之挚爱和佛道思想之展示

1.表现对桂林由衷之喜爱

由于历代仕桂官员有意无意地通过多种形式加以修整、装饰,使得以桂林地区为中心的广西山水风景日益秀美[1]。至桂为官之人,越来越表现出喜爱之情,范成大更为其中典型。其留桂石刻诗文,基本为其游览桂林景点后萌生怜爱的真情实感之作,令人印象尤为深刻。颇具代表性的为其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所作之《复水月洞铭并序》,全文如下:

水月洞,剜漓山之麓,梁空踞江。春水时至,湍流贯之。石门正圆,如满月涌。光景穿暎,望之皎然。名宾其实旧矣。近岁或以一时燕私,更其号朝阳,邦人弗从。且隐山东洞既曰朝阳矣,不应相重。乾道九年秋九月初,吉,吴人范成大、莆田人林光朝,考古揆宜,俾复其旧。成大又为之铭,百世之后,尚无改也。铭曰:

有嵌孱颜,中淙涨湍,水清石寒。圆魄在上,终古弗爽,如月斯望。漓山之英,漓江之灵,嫭其嘉名。范子作颂,勒于巃嵸,水月之洞[2]152。

被派往广西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的范成大与前任官员张孝祥一样,在公务之余,乐于与友朋放浪于山水之间。桂林日胜一日的美景令其沉醉其中[3]。此铭并序便记录了范成大在游览水月洞之后所作具有真切美好感受之篇章。诗之序将水月洞描述成“剜漓山之麓,梁空踞江”而成之独特所在,并述其时正值春天涨水,流水湍急贯入洞中,人们观望石门,感觉那石门仿佛是急流贯入满月之状那般奇特而美好。并生动展示了水月洞在日光的映照之下,那片殊为洁白可人之状。正因观此美妙自然景象,触发了范成大对桂林山水的无比喜爱之情和强烈创作冲动,故其作铭颂赞,淋漓展现了其真情实感。这正如战国的公孙尼子在《乐记·乐本篇》所云:“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亦恰如唐代的著名诗论家司空图所云之“思与境偕”。二人所云大同小异,但均强调外物之于内心之触动。用以评论范成大此文,窃以为甚当。

正是由于范成大对桂林爱得深沉,故其所撰诗文颇为恳切。这些均可从其笔记文中知悉,如将来桂,面对亲友之忧虑,其云:“宦游之适,宁有踰于此者乎?”[4]81而在其将要离桂之时,那场景更是令人动容:“民觞客于途,既出郭,又留二日,始得去。”[4]81可见范成大确实是带着美好憧憬而来,并在桂林为地方百姓干了不少实事好事。对此,有学者云:“在桂林知静江府兼任广西经略安抚使期间,范成大充分考虑到广西地瘠民贫、运输不便的实际情况,改革盐政,罢盐商营销,恢复官卖,‘民无折米之患’;又赈昭、贺二州旱灾,乞减田租,缓解民困。”[5]范成大努力做到为地方百姓殚精竭虑,亦正如学者所云:“历典名藩,所至礼贤下士,仁民爱物。凡可兴利除害,不顾难易必为之。”[6]430如此种种,均属对范成大客观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赞赏。

亦正是因为对桂林之美景和淳朴之百姓怀着真切的喜爱之情,所以范成大对桂林的山水美景常常给予极高的评价。在其著作《桂海虞衡志》中,其云:“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当为天下第一”[4]83。不仅如此,他还爱上了桂林的物事人情等各方面,在《桂海虞衡志》中,其对“以桂林为中心的广大广右地区的植物(花、果、草、木)、动物(禽、兽、虫、鱼)、矿产(金、石)、土产(香、酒)、工技(军器、乐器、其他工艺品)、岩洞(地貌、地质构造)、风俗、气候、文字等”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其所作的《桂海虞衡志》因此也堪称“广右地区的博物志”[7]73。那么,其对桂林等广右地区的表述是否有夸大之嫌呢?对此,四库馆臣如此评答:“《桂海虞衡志》诸篇皆叙述简雅,无夸饰土风、附会古事之习。”[8]625

范成大倾其真爱并竭其所能为地方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其对桂林地区的热忱付出和可贵贡献令世代桂林人感念不已。如清代就有诗人专门通过石刻诗文记录了桂林前代官员为范成大诞辰而举行庆祝活动的情况,这是极为罕见的现象,可谓空前绝后。以诗并记的形式刊刻石上,于此特提,诗并记全文如下:

乙巳六月四日,为石湖先生生辰。同人集风洞赋诗为寿。先生集中载丙午新年六十一岁,则乙巳正是周甲。又《吴船录》始生之辰,泊青城山,禳祭五岳丈人,有神镫出见之异。盖离成都南归石湖时事也。

应有神镫照此筵,搴苹同荐石湖仙。骖鸾乾道壬辰岁,周甲淳熙乙巳年。雪外毡衣金节钺,花前蛮舞汉山川。乐天春首东坡腊,一样心香瓣祝虔。

西来怀古先颜柳,南渡称诗并陆杨。自昔名流怜远谪秦七、黄九,独公伟望偏炎方。瑶簪玉笋都成恋,老酒新橙未就忘。万柄荷花开寿宇,福真洞口水风凉。距荷花生日两旬。

华亭张祥河[2]14。

这是1845年,清代广西桂林官员张祥河主持举办的一次以纪念范成大生辰为主旨的文人雅集活动。此诗认为,桂林山水景致的日益美好,与历代知名文学家兼前任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广西为官的颜延之和柳宗元,以及被贬谪至广西宜州的黄庭坚、横县的秦观等。尽管这些官员遭受莫大委屈,但他们都能以民生为重,为地方百姓倾注了大量心血,干了许多实事好事。诗人认为范成大便是此类典型,他不嫌弃被人视为偏远的广西桂林,殚精竭虑为地方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其中在发现新景点、修整旧景点和大力宣传桂林景点等方面更是厥功甚伟。此诗至少有三层含意:一是对范成大的深切缅怀;二是对后任之期望。希望后来仕桂官员能够象范成大那样做出一些成绩,包括政绩和文学成就等;三是对范成大品质之歌颂。范成大不认为到广西静江府为官是苦差事,并做到随遇而安,积极乐观,尽力而为。作者认为这样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值得后世为官者学习。

2.体现佛道思想

前已述及,范成大深爱着桂林,其所作诗文均饱含着浓厚情意。不仅如此,其还能通过所游历之景观较好地表现其所具有的佛家和道家思想倾向。如其留刻于桂林屏风岩上之《壶天观铭并序》便具有浓厚之佛家思想。全文如下:

凡洞穴,皆幽暗逼仄,秉烛而游。唯屏风岩高广壁立,如康庄,如大厦,延纳晖景,内外昭彻。石湖居士名之曰空明之洞。繇磴道数(“数”,据《桂胜》卷二补)拾级,出(“出”,《桂林石刻》作“逗”,此从《桂胜》)小石穴,山川城郭,恍然无际。乃作观台,是名壶天。游客诧曰:“大哉斯壶,函里如许。”居士曰:“世所有相,如空浮华。心目颠倒,钜细差别。故善巧者能于宝珠及以芥子,乃至毫端出现尘刹,彼观者不觉不知,况一壶哉。”客悟且笑,曰:“然则游戏神通耶?”居士亦笑,而爲之铭曰:心尘目华,三昧现前。我提一壶,弥罗大千。无有方所,四维上下。此三昧门,溥施游者[2]127-129。

此铭并序撰写并刻于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全文记叙了壶天观独特之景观:洞穴通道狭窄,稍入即见平坦壁立如大厦之屏风岩,再沿着微亮之光深入前行,便达广阔光亮终极之所。这种怪异之自然景观令范成大惊讶不已,并不由得要为此洞命起名来。而后沿着洞中小道拾级而上数十个台阶并出小石穴,看到的则是无边无际的山川与城廓。此等景象更令范成大感慨不已,并将所观景象之处命名为“壶天观台”。于此序后之铭,则概括了范成大所要体现的佛家思想:如有灵感,则可悟天地人三昧。认真思索体会,方能悟出“世所有相,如空浮华”之真意。对于范成大具有佛家思想之情况,学者认为形成甚早,“范成大濡染佛释思想既久,在青少年时代便开始了与佛僧的交往。”[9]且学者大都认为其是“接受了佛家宇宙构成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和合而成。”[10]根据有关范成大的研究资料可知,这些观点与客观事实是相符的。正因如此,范成大此序并铭,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其所见到的自然景物,还较为巧妙地让这些自然物披上佛家的思想色彩,令读者有回味无穷之感。

范成大不仅具有佛家思想,还具有道家思想。其道家思想的形成较为复杂,“其一应当是受到与其交往的道士的影响;其二是受到其阅读的大量老庄著作的影响。”[9]窃以为此种说法是颇有道理的。范成大在桂林七星岩上留下的《碧虚铭》并序,主要体现了其所具有的道家思想。全文如下:

碧虚铭(碑额)

唐郑冠卿遇日华、月华君于栖霞之洞,与之笛,不能成声。倾壶酒饮之,廑得滴沥。独记其赠诗二篇。出门见二樵者,问曰:“洞中乐乎?”跬步亦失所在。吴人范成大小筑其处,以识幽讨。按诗卒章云:“不缘过去行方便,安得今朝会碧虚?”即以扁榜,且铭之岩壁:

空洞维石,中函碧虚。谁欤知津,有翘负刍。我来扣门,两翁在否?虽不能笛,能醉君酒。为君作亭,表岩之扄。名翁所命,而我铭之。

有宋淳熙改元嘉平日刻[2]126。

此铭并序记叙了一个颇具传奇性的关于桂林岩洞之故事:唐代名士郑冠卿遇见日华、月华二仙君于栖霞洞,其与二仙君之神异交往时间甚短,恍如一梦。郑冠卿醒后忆起交往过程,仅记得二仙君赠予其两首诗歌中之最后两句。这当然是一个使人感到十分怪异且令人神往之故事,关涉之岩洞亦自然成为神秘之所。亦正因此,作为当时太守之范成大总想探个究竟,并筑起小屋在传说之处等候。结果当然是无功而返。但通过传说中郑冠卿所记下两首诗的最后两句,便将此诗中之“碧虚”作为诗文之名。篇中之铭完全是以诗歌的形式记下故事全过程,表达了范成大对神秘的栖霞洞追想不已的情感和在其人生之晚期向往道家能以平静休养身心之浓重思想。这些都与范成大思想发展历程基本契合。

(二)题记文类:记录美好景观与重要行迹

与张孝祥类似,范成大也在游览桂林美景过程中留下了一些题记文,记录了其与友人同历桂林的那段美好光景。题记文甚短,数则皆录于下:

乾道癸巳重九,吴人章潭邃道、范成大至能携家同登七星山,遂游栖霞、水月诸洞[11]186。

淳熙元年初□日,吴郡范至能、长乐郑少融、□□王仲显、□□祝元将□□□月□□□□来游龙隐岩。□百□□□东山□□□□盖□得之龙□水石□□□□[11]189。

经略安抚使范成大新作壶天观,提点刑狱郑丙落其成,转运判官赵善政、提点坑治铸钱李大正同集。淳熙改元七月十日[11]187。

范至能赴成都,率祝元将、王仲显、游子明、林行甫、周直夫、诸葛叔时酌别碧虚。

淳熙乙未廿八日[2]132。

淳熙乙未廿八日酌别于碧虚,七人复过壶天。姓字在棲霞[2]131。

招隐山[2]1。

第1篇题记文刊刻于1173年,随后2篇刊刻于1174年,最后3篇刊刻于1175年。范成大所作这些题记文,尽管仅是只语片言,但有的却对一些情况作了颇有价值的说明,如其中所作关于壶天观之题记文,便较好地解答了究竟是何人受命刊刻诗文等相关问题。其次,这些题记文具有重要的景点提示作用,它们可以令人们产生丰富的想象,构思出那时那地最美妙的场(情)景。再者,这些题记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作者与其友朋交游等十分重要的线索,为我们充分研究有关人物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和重要佐证。可惜的是,一些题记文字由于风雨侵蚀,目前只剩下一些斑驳难辨的文字痕迹,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原始全文。此种状况,尤其值得今人反省应当通过怎样的举措去保护并科学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诗并记类:勉励学子向历代八桂著名乡贤看齐

鉴于广西独特的地理环境,作为广西第一府的静江府通常都会举行鹿鸣燕,以劝勉当时广西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为家乡家族争荣光。范成大对此事更是乐而为之。以下便是其举办鹿鸣燕后作诗并记令人刻石以示鼓励的一则重要诗文。全文如下:

淳熙元年秋九月,桂林鹿鸣燕。太守范成大赋诗以劝驾云:

维南吾国最多儒,耸观招招赴陇书。竹实秋风辞穴凤,桃花春浪脱渊鱼。月宫移种新栽桂,江水朝宗旧凿渠。况有龙头坊井在,明年应表第三闾。

郡人曹邺桂诗云:“我向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今年用故事,种桂正夏、进德二堂。又复朝宗渠水,以符文章应举之记。赵观文、王世则两人皆魁天下,今状元坊存焉,故拙句中悉及之。

门生乡贡进士周□□、刘□上石[11]188。

此诗并序为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所作并刻于桂林还珠洞。范成大此《鹿鸣燕诗并记》颇为重要,它表达了范成大对宋代广西学子的热切期盼。他希望广大学子能够像唐代广西的二曹即曹唐、曹邺那样努力在科举大考中赢得胜利,为广西的文坛兴盛作出应有贡献。亦正因此,其考证并引用了唐代广西名家曹邺倾情抒写广西的名句“我向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对此前曾经有过针对此两句诗是否为曹邺所作的疑问作了可贵的解疑定案工作。同时,其还提到了夺魁天下的广西名人赵观文、王世则二人,希望广西广大学子能够提振信心,展现自身才智,超越历代乡贤。在古代僻远和相对落后的广西,举办类此鹿鸣燕活动在当时可谓一剂十分重要的强心剂和有力的号角声。而同是南宋时期至桂为官的王正功在桂林举行鹿鸣燕并将“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刊刻石上[12]140,更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种瓜得豆”(原旨在劝驾,不料却通过通俗易懂易记的诗句将桂林甲天下之山水美景推向了全世界)的美好故事。

二、范成大留桂石刻诗文之艺术特色

首先,对于范成大的诗歌艺术风格,学者有多种说法,但大多以“清丽”“温润”“自然”作为主要概括。如有学者认为“(范成大)人生主要经历了寓游苏杭、初仕新安、崭角朝廷、北上燕云、经略广西、帅守蜀中、屡仕屡辞、归居吴乡等八大阶段,而其诗学则相应形成了初学唐人、转学苏黄、自成家数、晚年新境等四个层次的嬗变。从共时性角度来看,范成大诗学具有特定时代及个性特征,形成清隽而不失温润的风格,比肩杨万里、陆游,他们共同推动了宋室南渡至中兴的诗学代变。”[13]所论较为可信。诚如此论所言,范成大在桂林期间,是其诗歌风格自成家数的重要时期,“范成大辗转游宦于地方的过程中,也多有佳作,风神兼具。如乾道九年(1173年)他帅广西,作《乾道癸巳腊后二日,桂林大雪尺余,郡人云前此未省见也。郭季勇机宜赋古风为贺,次其韵》。此诗描写桂林边郡大雪,一唱三叹。此诗可谓风神俊迈,典型展现了范成大此期诗作意象遒丽而风骨隽伟的特征。”[13]窃以为所论属于的评。而范成大在桂林期间所留下的石刻诗文,基本上均突出了意象清丽而不失风神之主要风格,如前面所述的三篇铭并序文中之“水月洞”“壶天观”“栖霞洞”等,其中之意象均为清丽可人,令人遐想不已,同时还具有独特的风骨,让人觉得铭诗血肉丰满,既可感知其面目之美,更可从中悟出其深蕴之内在美。而其鹿鸣燕一诗,则以其质朴清新温婉之风格,表达了无限深切之期待,其中所含深情厚意罕有能及。至于其所留下石刻文类的风格,其大体是简洁流畅,注重展现所述物事之风神,具有构思意象丰赡之美。

其次,是其能通过巧设对话等方式,在增强故事性的同时令人产生无限遐想,从而增强文章之吸引力和文学张力。如《壶天观铭并序》中之对话——“游客诧曰:‘大哉斯壶,函里如许。’居士曰:‘世所有相,如空浮华。心目颠倒,钜细差别。故善巧者能于宝珠及以芥子,乃至毫端出现尘刹,彼观者不觉不知,况一壶哉。’客悟且笑,曰:‘然则游戏神通耶?’”这些对话以及最后的以铭诗作答,让人从自然景观自然而然上升到宇宙人生之奥妙哲思探索,具有强大的思想张力。《碧虚铭》并序中设计的问答更妙——“出门见二樵者,问曰:‘洞中乐乎?’”随后之文表面上无具体应答,而答案显然是文中两句名诗“不缘过去寻方便,那得今朝会碧虚。”三首铭并序中,有两首设计问答且回答一显一隐,显然是范成大精心策划以使欲表明之理在游览景点之中巧妙道出。这也是范成大在桂所留石刻诗文较为重要的特征之一。

三、范成大留桂石刻诗文之多元价值

一是补足古代诗文之重要价值。关于古代文学家留桂石刻诗文,清代著名学者叶昌炽曾云:“桂林山水甲天下,唐宋士大夫度岭南来,题名赋诗,摩厓殆遍。”[14]128这些石刻诗文尤其是未被录入纸质版的石刻诗文无疑都会成为古代诗文之重要补充。范成大在桂林期间所作的诗文并刻石流布,其中大部分并未被刊录于纸质版图书中。例如以上几篇铭并序,便没有被录入已出版的《范石湖集》《揽辔集》《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范成大重要作品集纸质版本。其所作题记文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刊录。因此,就宋代诗文的补足方面而言,范成大留存于广西桂林的各类石刻诗文,具有重要的文学诗文集补足价值[15]。

二是具有重要的文史和学术研究价值。关于广西宋代石刻的重要文史价值,近代著名学者柯昌泗曾如此论说:“且搜求所重者,匪直书法,南宋史传,简略不备,亦宜于碑版中补其疏漏。”[14]48其所留石刻诗文尤其是《鹿鸣燕诗并记》,反映了历代广西学子在科考中之不俗表现,激励着僻远落后地区士子为了理想不懈奋斗的豪情壮志。范成大在广西所留此首鹿鸣燕诗,是目前所见广西第一首刊刻石上的劝驾诗,其对后来王正功所作并促成广西山水美景之誉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诗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另外,范成大石刻诗文,可为考证范成大之行迹和思想提供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据此石刻版本诗文核校相关纸质版诗文,可使纸质版诗文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回归真实面目,避免以讹传讹。如范成大许多纸质版将其写成“范致能”,而桂林石刻诗文均写成“范至能”,这就为我们考证范成大的“名字”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由此可见,范成大留桂之石刻诗文具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三是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范成大是宋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因此,其所留存下来的石刻诗文自然会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不少后来至桂为官者在前人与他的启发下亦撰写诗文并刊刻石上,后来至桂的名人王正功、张祥河、袁枚等便如是。其中王正功更是接续其余绪,在桂林山水风景、人情物事及学子士气激励宣传等方面大做文章,并创作有关诗文刊刻石上,使桂林成为闻名遐迩之地。桂林亦因此被学者们称为所存宋代碑刻最多的地区之一,成就了“宋碑看桂林”一说,并成为当代中国仅有的几个著名碑林地区之一。而这些碑林中的碑刻诗文,自然就成为了许多重要景点的重要内容,成为人们为之留恋忘返的独特文化景观和重要文化遗产。

范成大仕桂期间令人刊刻石上之诗文,能够较好反映其对桂林的由衷喜爱之情以及为地方倾其所能之思想。这些诗文尽管体裁不一、长短各异,但大多呈现出自然清丽、温润可人、风骨伟然、余味悠长之鲜明风格,是范成大诗风在“自成家数”阶段的重要体现,是其诗歌创作风格臻于化境的重要表现和宝贵佐证。而显得更为重要的,是范成大这些诗文大多数均未被纸质版诗文集收录,因此具有重要的补足中国古代文学篇章、弥补文史缺陷的作用以及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独特的文化景观价值,值得一代又一代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深入研究。而其碑刻本身,更值得当代人以当代先进技术去进行悉心维护,使其多元价值能够在当代得以充分体现。

猜你喜欢

范成大石刻诗文
西狭颂摩崖石刻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喜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