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2020-12-22司莲芝
司莲芝
(上蔡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驻马店 463800)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一般指CI发病6 h~7 d内,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等其他症状仍进行性加重的急性阶段,是临床患者病情加重的标志,发生率约占CI的30%,是CI主要致死、致残的原因,危害极大[1]。目前尚无急性进展性CI的特效治疗手段,临床以抗血小板聚集、降纤、脑保护等治疗为主。吡拉西坦属于脑代谢活化剂,可促进受损大脑的恢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属于新型神经保护药物,可抑制自由基、炎症因子表达,改善患者微循环。本研究将两者联合应用于急性进展性CI,探讨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上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进展性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接受吡拉西坦治疗的41例为单一组,接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的43例为联合组。联合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4~76岁,平均(59.94±7.93)岁;合并高血压17例,高血脂12例,高血糖9例。单一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5~78岁,平均(61.23±8.06)岁;合并高血压18例,高血脂11例,高血糖8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脑MRI、CT等检查诊断为CI,规范治疗后病情仍呈进行性恶化状态,神经缺损阶梯性加重,患者尚未出现严重意识障碍;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治疗过程中未使用其他抗血小板凝集药物。(2)排除标准:①伴有梗死后出血、脑出血、心源性脑梗死等;②既往有神经系统病史;③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④合并感染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常规治疗 两组均接受绝对卧床休息、调节血压血糖血脂、缓解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保护等常规对症治疗。
1.3.2单一组 接受吡拉西坦(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2970)治疗,吡拉西坦8 g溶于1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时间>60 min,每日2次,两次间隔>6 h。
1.3.3联合组 接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联合吡拉西坦治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每日2次;吡拉西坦用药方法同单一组,两组均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1)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包含运动情况、语言表达、意识、感觉、视野等11条,分值0~42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重。(2)疗效。基本治愈为治疗后患者无病残,NIHSS评分减少91%~100%;显效为治疗后病残1~3级,NIHSS评分减少46%~90%;有效为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为未达以上标准。基本治愈、显效、有效计为总有效。(3)生活能力。由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判定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BI包括进食、穿衣、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等10项,0~100分,分值越高,功能障碍越轻,生活能力越好。(4)脑血流速度。经颅多普勒血流图检查两组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5)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疗效联合组总有效率[90.70%(39/43)]高于对照组[70.73%(29/41)](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治疗前,两组NIHSS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NIHSS评分较单一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联合组BI评分较单一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与BI评分比较分)
2.3 脑血流速度治疗前,两组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联合组血流速度高于单一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血流速度对比
2.4 不良反应联合组头昏2例,消化道反应1例,皮疹1例,失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5/43);对照组头昏1例,消化道反应2例,失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782)。
3 讨论
急性进展性CI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与血纤维蛋白原、脑水肿、应激因子等密切相关,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脑组织继续损伤,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危及患者生命。
吡拉西坦是γ-氨基丁酸衍生物,可增加脑细胞ATP/ADP比率,提高葡萄糖利用率,还可提高神经细胞对低氧的耐受能力,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改善神经细胞能量衰竭,促进神经细胞恢复,加快脑部神经信息传递[2-3]。对于急性进展性CI患者,能及时阻止神经功能继续损害尤为重要。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丁苯酞、氯化钠定量组合的溶液,应用在脑梗死中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主要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自由基生成,保护受损神经元;能抑制花生四烯酸等释放,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能量代谢[4-6]。宋瑾[7]研究发现,丁苯酞注射液辅助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CI患者,能提高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神经与认知功能。申坤阳等[8]研究显示,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应用丁苯酞与吡拉西坦联合治疗,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吡拉西坦联合应用于急性进展性CI患者,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NIHSS评分低于单一组,表明两者协同起效,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联合组BI评分高于单一组,表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可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单一组。这说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应用于急性进展性CI患者,能提高患者脑血流速度,主要是丁苯酞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能提升脑血管内前列腺素水平与大脑皮质一氧化氮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缺血区脑血流量,增加脑灌注量,改善脑缺血能量代谢。本研究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提示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
综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进展性CI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