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分离早产母乳喂养产妇自我效能影响因素调查
2020-12-22冯文兰
冯文兰
有研究[1]表明,新生儿入住ICU占比约为10%,其中早产儿占比较高。一般要经过母婴分离阶段,产妇母性角色及哺乳的早期建立延迟,影响产妇喂养自信心以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及体格发育,加之因母婴分离,产妇疾病不确定感增高[2-3]。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纳的100名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进行观察分析,探究母婴分离早产儿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0名,均为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年龄23~34岁,平均(27.33±5.28)岁。纳入标准:早产儿产妇,妊娠期高于28周,低于37周;分娩完成后患儿入住NICU治疗;产妇无大出血、无活动性肝炎;无精神病史或意识不清,认知正常,无阅读、理解障碍;新生儿无口腔疾病。产妇学历、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分娩方式、母婴分离时间、家庭支持、新生儿Apgar评分、妊娠合并症、抑郁、疾病不确定感总分、成功母乳喂养间接经验、孕期是否接触过代乳品或住院期喂过奶粉等具体资料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研究方法
产后1个月内,依据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等进行相应评估。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采用相同调查方法和标准,严格控制调查质量。
1.3 调查工具
(1)疾病不确定感量表[4]。该量表共计28个条目,分为疾病不明确性、疾病复杂性、疾病预后不可预测性及信息缺乏等4个维度,分值评估:高水平102分;中水平63~101分;低水平低于或等于62分。(2)自我效能量表[5]。该量表评估初产妇的自我效能,从心理活动、技能维度、母婴分离母乳喂养自我效能3个维度,共3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5级进行评分,“1分”到“5分”分别代表“完全没有信心”到“总是很有信心”,累计总评分30~150分,评分高低与产妇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高低成正比。(3)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6]。由Cox等于1987年编制,共计10条目,评分:总分30分,4级评分0~3分,分值高表示抑郁越发严重。(4)家庭支持评定量表[7]。共包括客观支持(条目2,6,7),主观支持(条目1,3,4,5),支持利用度(条目8,9,10)3维度,累计总评分高低与社会支持状况成正相关。(5)Apgar评分[8]。均给予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其中1 min Apgar评分结果为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变量分析中,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或F检验,检验水准α=0.05。单变量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者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法)。入选标准α=0.05,剔除标准α=0.05。
2 结 果
2.1 影响母婴分离早产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单因素分析(表1)
表1 影响母婴分离早产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单因素分析(分,
2.2 影响母婴分离早产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2)
表2 影响母婴分离早产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早产儿产妇因经历早产阶段,身心均处于负面效应,由于母婴分离、早产儿病情的原因,母婴分离时间不确定,产妇正常泌乳受到影响,加之对患儿治疗护理缺乏足够的了解,产妇疾病不确定感明显,自我效能感降低[9]。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反映母婴分离早产产妇对其新生儿母乳喂养能力自信度,成为母乳喂养行为及喂养程度的重要变量,文献证实[10-11],其会决定产妇母乳喂养意愿、面临喂养过程困难方式等。实际临床中,巩固产前、产后教育,增进母婴分离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信心、营造良好母乳喂养氛围和环境至关重要。
本研究分析发现,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抑郁等与产妇自我效能具有关联性。Apgar评分用于判断新生儿窒息及其严重程度,评分与新生儿预后成正比[12]。自我效能指产妇为实现母乳喂养行为所需信心或信念,属于主观感受,对于高Apgar评分新生儿,更易引发产后孕育健康及婴儿生长发育关注,与此同时,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新生儿窒息相关并发症会促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活动,唾液皮质醇、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从而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加重精神压力,降低产妇自信心,母亲角色适应能力也伴随减弱[13]。此外,产后抑郁产妇母乳喂养存在诸多顾虑,担忧自身疾病对乳汁质量的影响,母亲角色执行力无法维持,还对周围事物和家庭产生悲观、沮丧等负性情绪,对母乳喂养缺乏兴趣。对此,普及早产儿喂养、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等知识,以提升产妇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
本调查结果中,社会支持度通过自我效能表中家庭支持等维度体现,给予足够的物质及精神关怀利于维系母亲角色,增加代入感,从而提高亲友、邻居及其他社会支持度,进而提高产妇心理健康性[14]。疾病不确定感由Budner最早提出,Mishel则系统定义为感知、认知过程的变化,当疾病造成个体刺激时,致使无法归纳事件,则治疗、疾病、住院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疾病不确定感[15]。本研究中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产妇得分普遍偏低,主要体现在疾病预后不可预测性、疾病信息缺乏2个维度,原因分析:早产儿身体发育、生存能力等虽可在短期内得到治疗,但产妇不确定早产儿的远期预后,对于后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疾病进展、生长发育、早产儿最终预后,过度忧虑,因此疾病不确定感高。
总之,母婴分离早产产妇产后抑郁、社会支持度、疾病不确定感对产妇自我效能影响较大,需注重及时给产妇反馈早产儿住院治疗信息,改善管理方法,细化健康教育,以提高产妇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