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双C疗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22侯俊杰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胰岛低血糖波动

侯俊杰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内分泌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的高发疾病,超过95%的糖尿病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1]。T2DM病程较长,难以完全控制,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糖尿病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胰岛功能损害,早期糖尿病具有可逆性,而通过控制血糖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是临床新型监测血糖的方式,可持续监测血糖波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ontinu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CSII)可快速稳定血糖。CGM与CSII联合被称为动态双C疗法。本研究分析动态双C疗法对T2DM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92例T2DM患者。对所有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将45例采用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47例采用动态双C疗法监测血糖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40~63岁,平均(51.52±5.18)岁;病程3.5~11.0 a,平均(7.26±1.68)a。观察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39~65岁,平均(52.08±5.26)岁;病程3.5~11.5 a,平均(7.57±1.73)a。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胰岛功能检查、糖耐量受损试验确诊为T2DM;②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7 mmol·L-1;③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6.55%;④血糖控制不佳。(2)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②入组前6个月存在脑卒中史、手术史;③合并高血糖高渗状态、酮症酸中毒;④终末期糖尿病肾病;⑤合并糖尿病足坏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并发症;⑥患者入组前接受降糖治疗。

1.3 监测方法

1.3.1对照组 给予患者胰岛素(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795),皮下注射,初始剂量0.4~0.6 U·kg-1·d-1,基础量50%,剩余剂量平分后于三餐前5 min追加。采用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的血糖仪监测血糖,每日4~7次(三餐前及餐后2 h、睡前),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14 d。

1.3.2观察组 用动态双C疗法监测血糖:选择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CGM及胰岛素泵进行,将CGM探头植入腹部皮下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绘制血糖波动曲线,根据监测结果采用CSII调节胰岛素用量。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2)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低血糖标准:血糖<3.9 mmol·L-1。(3)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尿微量白蛋白(urine trace albumin,UAE)。(4)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检测Homa-β指数、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水平。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和MAGE治疗前,观察组FPG、2 h PG、MA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 h PG、MAGE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FPG、2 h PG、MA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2.2 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6.25±1.18)d]较对照组[(10.08±1.83)d]短(t=11.982,P<0.001)。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6.38%(3/47)]较对照组[22.22%(10/45)]低(χ2=4.753,P=0.029)。

2.3 CRP、UAE治疗前,观察组CRP、UA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UA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CRP、UA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胰岛功能治疗前,观察组Homa-β指数、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ma-β指数、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Homa-β指数、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RP、UAE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高,以T2DM居多,HbA1c<6.55%的血糖达标患者约占16.8%[2]。单纯口服降糖药难以有效控制血糖,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临床控制血糖的常用方案。血糖波动可诱导氧化应激反应,刺激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从而提高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3]。在有效降糖的同时减少血糖波动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常规血糖监测以血糖仪进行指血监测为主,根据每日4~7次的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有助于控制血糖稳定,具有一定针对性。但血糖仪指血监测仅能得到1 d内几个时间点的血糖值,仅能大致评估血糖波动状况,无法得到血糖波动情况的详细数据,检测数据难以直观清晰显示血糖波动趋势,且需要多次检测,过程较繁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CSII是T2DM患者强化治疗的有效方式,通过持续给药而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便于精细调节胰岛素用量而改善血糖情况,减少血糖波动,加快储备功能的恢复,对解除高糖毒性有积极作用,符合生理用药模式,是临床胰岛素输注的最优方式。通过CGM对血糖进行动态监测,1 d内可连续记录血糖值达288个,便于实时观察血糖动态变化[5]。通过CGM与CSII联合监测可清晰捕捉到血糖仪指血监测漏掉的血糖波动部分,并根据全天血糖情况绘制血糖波动图谱,从而直观显示血糖波动情况。动态双C疗法可通过持续监测血糖水平动态调整胰岛素用量,在稳定降低血糖的同时有助于规避低血糖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PG、2 h PG、MAGE水平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将动态双C疗法应用于T2DM患者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短,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这说明动态双C疗法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预防低血糖发生。

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其中CRP、UAE高表达是早期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低CRP、UAE水平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RP、UAE水平低于对照组。这提示动态双C疗法能降低CRP、UAE水平,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治疗后,两组Homa-β指数、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水平高于治疗前,表明动态双C疗法有助于促进胰岛功能的改善。动态双C疗法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解除高糖毒性作用,有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CSII联合CGM可详细记录患者全天血糖波动变化,发现常规血糖仪检测中难以发现的低血糖、高血糖波动情况。根据血糖波动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饮食,从而进一步加强血糖控制,提高血糖达标率。

总之,动态双C疗法治疗T2DM患者可平稳降低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降低CRP、UAE水平,改善胰岛功能。

猜你喜欢

胰岛低血糖波动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2021年麦市大幅波动概率不大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