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电商配送发展现状研究

2020-12-22朱宣怡

时代农机 2020年4期
关键词:主体电商农村

朱宣怡

(江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1 背景概述

农村电商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农村资源利用起来的,拓展农村服务种类和范围的新型互联网经济贸易方式。农村电商的发展不但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还能够促进城市商品下行趋势,带动农村市场的消费升级。2020 年4 月30 日,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联合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在北京举办《2020 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的发布会,报告指出,2019 年全国2083 个县域网络零售额达到30961.6 亿元,同比增长23.5%。农村电商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成为了“新农具”,数据变成了“新农资”,经营电商成为了“新农活”。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其对城乡配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解决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了近些年来学者广泛关注的话题。

2 现状分析

目前,农村电商配送领域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发展困境分析、发展对策解决。发展困境分析的对象包括:农村电商配送主体培育、农村电商配送硬条件、农村电商配送软环境三个方面。发展对策解决包括: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创新配送模式。

(1)农村电商配送主体培育困难。农村电商配送的经营主体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户以及经营电商平台的专业人员,另一部分则是电商平台或者物流企业。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问题的逐渐加重,留守在农村的常住人口大多为老人和孩童,由于知识和年龄的限制,这部分人对于互联网的操作并不熟练,更不用说如何去经营电商平台。与此同时,农村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仍存在欠缺,“走出去”的大学生“回不来”,“招进来”的大学生又“留不住”,农村急需既懂电商网络知识,又懂物流仓储管理、农产品保鲜技术等知识的人才。对于农村电商配送的另一个主体即电商平台或者物流企业来说,呈现出的状态是各自为战,合作意识差。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将服务范围延伸到下乡配送,促进城市商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趋势,顺丰、邮政等快递公司也在不断创新乡镇配送,但是这些企业都是“各扫门前雪”,没有意识到合作能够带来那个更大的利润和业务量。因此,作为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主体培育困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农村电商配送硬条件匮乏。文章将硬条件分为基础设施、运输工具、信息系统三个部分。农村地区的快递点覆盖范围小,规范的仓储中心以及符合标准的道路条件更是少之又少。对于近年来兴起的生鲜产品,农户们更是缺少专业的冷藏车以及冷藏设备。现在,信息化的问题不在于农户是否能够上网,而在于如何收集农村电商的交易信息、物流信息,以便于进行储存和分析。硬条件是完成农村电商配送的基础,随着国家近几年“脱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网络的普及,道路交通状况以及信息化水平都得到的持续改善。

(3)农村电商配送软环境失调。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对于农村电商配送的发展极其重要。我国目前虽然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农村电商发展势头火热,但是农产品配送质量标准缺失以及没有相关法律加以监督也正在制约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双向流通模式一直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供需难以对接、生活观念的制约、物流成本过高都使得“农产品上行”的趋势小于“工业品下行”的趋势,双渠道流通的效果并不显著。

3 对策分析

近几年学者对如何解决农村电商配送问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基础设施及平台的建设、加强人才培育、创新配送模式等。

(1)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及信息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的完善是农村电商配送的基础。首先,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升城乡公路等级,从而加快城乡配送的速度与效率。加强工信、农业、邮政、交通等部门与电商及物流协力合作,推进农村电商中间节点的布局。

(2)加强农户专业培训及人才引进培育。农户专业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电视新闻媒体、村内悬挂标语标牌、定期组织培训会等形式及时宣传电商经济发展的前景,增强农民参与电商经营,了解农村电商配送等相关知识的意愿。其次,通过增加薪酬待遇及政策性补贴吸引本地大学生返乡就业以及外地大学生来本地就业,提升农村电商的运营质量,以及配送的效率与服务水平。

(3)创新农村电商配送模式。目前,有多种创新的农村电商配送模式,分别是:基于资源要素的共同配送模式、O2O 平台+共同配送模式、4PL+X 契约性大众分包配送模式以及村镇电商集配站+智能自提柜模式。相较于传统的配送模式,这些新型配送模式更趋向于共享与合作,打破物流企业及电商平台各自为营的状态。

4 发展现状总结

农村电商配送领域是近几年才广泛受到关注的话题,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也正在不断深入与创新。综合分析文章所收集到的参考文献,笔者认为这些文献在某些方面有共同或相似的见解,但是在一些领域同样存在空白,如:

(1)农村电商配送的客体研究较少。各学者对于农村电商配送的主体研究较为广泛,比如农户、物流企业、电商平台。综合文献,对农村电商配送的客体如:水产品、粮食、畜产品等相关研究稀少。农村电商配送的主体是驱动力,但是对于如何解决配送存在的问题,分析客体才是关键。近年来,生鲜产品逐渐受到城市居民的追捧,同时也出现了供需不均的情况,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就可以从生鲜产品的属性、种类、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订单的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主体分析是基础,客体分析才是核心。

(2)区域性研究强普适性研究弱。虽然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南北方、东西部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普适性的解决模型能够为不同地区的发展提供标准与方向。发展较好的农村电商需要改进的地方比较少,欠发达的农村电商有待提高的幅度比较大。

5 研究展望

文章通过收集国内外关于“农村电商配送”的相关文献,分析文献中对农村电商配送的相关研究,找出其中的共同点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在农村电商配送的研究领域中,内容基本为现状分析与对策解决,在对策解决中大多是针对某一主体或者某一地区进行的,没有考虑到不同主体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所在,在解决农村电商配送困境时要将存在的问题扩大来看,将解决每一个问题的因素具象化,并着重分析每个因素之间的关联机制,从而使得农村电商配送形成闭环发展。软环境、硬条件与配送主体形成一个整体,市场、企业、政府、农户相互关联,形成闭环互联的动态圈,共同为激活农村电商市场、刺激农村消费升级出一份力。

猜你喜欢

主体电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电商下乡潮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电商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