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
2020-12-22余雅娴
余雅娴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国家把发展的眼光放在统筹经济上,越来越重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农村经济的水平影响并且制约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国家需要特别重视城镇化政策的推进和落实。大力给予农村丰厚的财政补贴,并且需要通过政策建议的方式,配合税收政策来刺激农村经济得到蓬勃的发展。下文主要针对目前农村经济运行过程当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以及税收政策的运行,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 我国农村经济运行中的不和谐问题
(1)基层政府职能履行与农户需求不尽吻合。首先在我国农村经济运行的过程当中,基层政府的职能履行这个方面并没有做得十分充分,虽然我国农村已经实行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但是目前地方政府并没有完全对当地的农民负责。而且在许多地区仍然保留小农经济的特征,农村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还没有得到完全的统一。农民和政府在日常工作的过程当中也没有加强交流和沟通,而且由于缺乏沟通和上诉的渠道,许多农民仍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处于被动和劣势的地位,往往没有办法去向政府表达自己的需求。
(2)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的矛盾仍很突出。虽然农村已经开始重视建设基础设施,但是相比较于城市来说,农村本身就属于分散居住的特征,居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呈现更加突出的区域性特征。而且基础设施以及公共用品本身提供成本就较高,想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满足各个区域农村居民的需求,可能需要面临翻山越岭和跋山涉水等问题,这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而且由于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和成本不够科学和合理的话,同样会造成农业基础设施,不能够得到完好的建设。
(3)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目前,我国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方面所采用的是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这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让农民获得了自由经营和生产的权利,而且能够避免耗费庞大的劳动监督和生产组织管理成本,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那样就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活动得到有序的进行,从而带动农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内部的一些因素的制约,这项土地流转制度逐渐暴露出与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之间的不协调和不适应。
(4)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与生态环境破坏、效益低下并存。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当中,许多农民仍然处于小农的阶段和状态,这主要是指他们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市场引导和组织,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生产规模和效率,并没有将发展的眼光放在市场上,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农民的生产效率极低。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也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并没有根据市场的诉求去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大农业生产体系。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当地的生态资源以及环境的诉求就变得更加突出,但是,许多农民往往会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因此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导致农村农业经济的效益,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2 农村经济是构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农村经济的未来发展状况是构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而且农村本身拥有更加广阔的潜在消费市场,国家必须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打好农业基础,进一步繁荣农村的经济。
(1)农村拥有广阔的潜在消费市场。虽然农村的整体科技水平,以及经济水平与城镇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与一些发达城市相比,这种差异还是比较悬殊的,但是农村本身拥有潜在的消费市场,需要得到积极的挖掘和促进,这样就能够有效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在全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将近一半的人口分布在农村,伴随着生活的需求,农村本身存在的消费能力可见一斑。而且,农产品为国家工业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是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因此要想提升国民经济水平,都必须重视满足客观需要。
(2)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我国农业保持稳定的发展,积极落实和贯彻相关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这主要是指我国农业在整体经济的布局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必须要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才能够有效促进城镇与农村之间的互动,推动新农村的进程加快,从而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和加工效率,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
3 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财税对策
(1)从收入支持方面入手,运用财政直接补贴手段,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产量,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在紧缺农产品领域,加大生产力度,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策略,提升生产水平。建设现代化,科学化的农业生产基地,确保我国的米袋子、菜篮子能够稳定满足我国对于农业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科学技术力量。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在财政支出方面可以在财税政策的范围之内运用财政力量进行直接补贴,在保障农业发展硬件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农业基础设施的招标建设,农民也可以作为投标人,通过一些小型的基建设施,在促进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2)深化农村改革,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稳定粮食产量,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在紧缺农产品领域,加大生产力度,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策略,提升生产水平。建设现代化,科学化的农业生产基地,确保我国的米袋子、菜篮子能够稳定满足我国对于农业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科学技术力量。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在财政支出方面可以在财税政策的范围之内运用财政力量进行直接补贴,在保障农业发展硬件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农业基础设施的招标建设,农民也可以作为投标人,通过一些小型的基建设施,在促进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3)优化土地管理与税收制度。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尖锐的问题无非是土地问题,解决土地问题也成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土地改革的重要前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防止地方政府依靠转让出售土地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另外要给予农民充分的土地资源利用权。另外要优化税收结构,以更加合理的税收制度,为农民减负,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4)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地区常常拥有更好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绿水青山的支持,农村地区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绝不能以自然环境为代价,必须促进生态保护,积极践行生态保护理念,促进农村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4 结 语
尽管财税政策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其发挥的作用也是有局限性的。创新制度,破除户籍制度中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弊病,解放劳动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少城乡经济发展的沟壑,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处理好城镇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补贴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优化工业与农业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