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研究

2020-12-22程锦秀

关键词:入学新生培育

程锦秀

(宿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徽 宿州234000)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成长成才,关系到祖国与民族的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1]因此,高校应该从新生入学开始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引路指航,让他们把握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树立家国情怀,强化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奋发学习,报效祖国。

一、高校入学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内涵,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总结与凝练,蕴含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价值追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实质。“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追求,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各项事业日新月异,标志着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进入了“强起来”的新的历史时期。与此同时,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流和碰撞的今天,不同类型的价值理念也在激烈地较量与交锋。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汇聚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党中央审时度势,为时代划定价值航标,大力提升价值认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规范言行,这对促进全国人民的共同进步,引导社会风气的全面净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与深远的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更是每个人必须遵循的价值标准。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以及制度保障等层面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作用,为国家、民族培养具有使命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首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首先必须恪守、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与行,真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新生入学教育是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第一课,是他们跨入社会门槛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成长进步的新开端。高校一定要在新生入学之际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大学生接受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将新生入学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对多种价值观点做出客观分析和判断,提升专业素养、道德修养;有助于他们坚定信仰,主动担当作为,成为自信进取、勤勉能干、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高校入学教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

(一)多元文化社会思潮消解主流价值认同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与加速转型国内社会形态,带来的是文化的多元多样,思想的交锋碰撞。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发展,西方社会思潮的传入,导致国内出现一些不良思想,一些大学生滋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非主流价值观”。[4]这些必将消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和践行。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有意识的、有针对性地对这些不良现象予以纠正与引导,有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

(二)传统的教育内容与形式阻碍培育效果目前大学入学教育涉及学校规章制度、学籍管理、安全教育、奖惩、毕业、学位、未来学业方向和职业发展等方面,虽然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不够充分,缺乏问题导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合不够紧密,缺乏新颖性与吸引力。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基本上以集中听讲座报告为主,偶尔辅以参观学习,如参观校史馆、图书馆等。新生入学教育的过程基本上是一个从理论到理论的过程,且未能很好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传递教育内容。陈旧落后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导致新生入学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整个教育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三)重知轻行的教育理念导致知行不一 “知行并重”“知行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这一价值理念的自觉传播者与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倡导青年大学生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当做到“知行合一”,他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5]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许多大学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践行动力不足。相关研究已表明:“尽管多数大学生能够做到认同,但是在现实生活实践中能够很好践行的学生仍然不够多;虽然有84.3%的学生赞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却有高达73.7%的学生不愿意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参军入伍;此外,尽管多数大学生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提出的道德理念,但是他们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6]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行为的分离与当前“重知轻行”的教育理念分不开。因此,拓展社会实践场域,督促大学生做到“知行并重”是目前新生入学相关教育中尤其需要关注的环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入学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构建立体化培育体系 针对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积极构建立体化培育体系以弘扬社会主旋律与主流价值。

一是构建以文化人的教育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内涵丰富,来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因此,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深入开展文化教育,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入学教育,绝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递其表层意义,而需讲清楚其背后的文化渊源,构建以文化人的育人体系。唯有如此,大学生才能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与“肉”,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二是构建家校合作的培育体系。相较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征。高校入学教育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召开家长见面会。当前家长见面会的主要内容是班主任、辅导员或是专业教师向新生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情况、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为此,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可以借助新生家长会的平台、以及新媒体新技术,向家长充分调研,与家长联合互动,构建互动式的教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为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新培育内容与形式 当前高校入学教育培育的内容尽管形式丰富,但价值引领不足,问题导向意识不够,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吸引力。为此,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内容与形式势在必行。

一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多样,设计内容广泛。为避免新生入学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流于表面、过于生硬,两者的结合一定要找到契合点、具有针对性。譬如,在国防安全教育、党史教育中可以有机融入“爱国”“富强”等内容。教师通过介绍国家军事力量的发展变化,让学生真切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应当担负的责任,把握“爱国”的概念;通过介绍党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深刻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理解“富强”的内涵。

二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式。当前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式基本上以“听讲座、听报告”为主,缺乏互动式、体验式、启发式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此,要创新培育方式方法,以提升教育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模拟相关教学情境,促进师生、学生之间互动,增强生动性、新颖度和趣味性,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情感认同。

(三)拓展培育的实践场域 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能力,是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入学教育的根本要求。大学生唯有在现实生活中自觉遵循且切身躬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真正理解与把握其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在新生入学教育之际应拓展社会实践场域。一是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工厂、法院、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提升他们认同感和践行能力。二是新生入学教育期间,校宣传部、学生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要认真构思、积极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一新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7]

四、结语

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承担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使命,要不负期望,“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8]新生入学是大学生人生成长进步的新开端,是其成长成才的重要时间节点。在入学教育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根本要求。高校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思想成长规律,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面的教育体系,让每一名大学生都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实现既能仰望星空坚定理想信念,又能脚踏实地逐梦前行。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培育
古人的入学仪式
重获新生 庇佑
入学通知书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
新生娃萌萌哒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