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三台宏运农机专合社来破题
2020-12-22张廷全
张廷全
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四川绵阳
丘陵山区地块小且分散,农业机械化作业道路条件较差,地块坡度差异大,最大坡度达到30°。在丘陵山区的平坝地因为水、肥条件较好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相对水稻来说更耐旱,所以玉米主要在二台土以上的山地种植,不利因素限制了丘陵山区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在三台县玉米相比水稻、小麦、油菜机械化种植水平最低,是大宗粮食机械化生产最薄弱环节。如何破题丘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三台宏运农机专合社给出这样的答案或许可以借鉴。
1 三台县宏运农机专合社的基本情况
1.1 专合社基本情况
宏运农机专合社成立于2016 年4 月,为县级农机示范社。入社成员6 户,现有从业专业人员10 人,其中,常年聘用人员2 人;拥有机具69 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10 台,拖拉机配套农具15台套,联合收割机10台,水稻插秧机1台,粮食烘干机3台套,其他农机30台套;现有经营土地面积180.00 hm2。
1.2 专合社发展瓶颈
三台县常年输出就业劳动力53.8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1.69%,在家务农的主要都是60~70 岁的老人和部分妇女。流转出来的土地都是水源条件和道路条件差的二台地。宏运农机专合社经营的180.00 hm2土地中的70%都是二台土,玉米种植面积大,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低成为了专合社发展越来越明显的瓶颈问题。
1.3 发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成为迫切希望
发展玉米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传统农业生产以人工劳动投入为主,土地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劳动效率低。近年来种子、肥料、农药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但玉米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如果算上人工投入玉米生产还要亏本。因此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实现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甚至建设现代智能化农业尤为迫切;发展玉米机械化生产也是解决目前农动力紧缺的需要。专合社和粮食种植大户尤其需要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粮食生产劳动力紧缺的压力。
2 发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契机
2019 年,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在金石镇宏运农机专合社实施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课题。希望通过课题发现并力争解决以下问题:三台县玉米全程生产机械化存在哪些问题;筛选出最适合三台的玉米机播、机收的生产机械;探索玉米机械化生产最佳种植模式,包括种植密度、玉米株距和行距;辐射带动三台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133.33 hm2以上。课题的实施成为了专合社探索发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契机。
3 抓住契机多举措探索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
3.1 邀请专家调研,点拨思路
2018 年和2019 年,三台先后2 次邀请专家调研点拨发展思路。2018 年,中国农大张东兴教授调研指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都是针对黑龙江、山东、安徽等平原地区制造的大型生产机械,三台作为丘陵山区,地块小而且分散,必须探索筛选适宜本地区的玉米生产机械。2019 年,中国农大杨敏丽教授指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规划要有前瞻性,要规划有机械作业下田坡道以利于农业机械下田作业;项目建成后的农田要把地块坡度控制在11°以内以确保机械作业安全;针对光照不足的问题要将玉米播种机的行距调大,降低播种密度,增加光照通透性。张东兴教授和杨敏丽教授对三台县玉米机械化生产把脉,为探索发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开阔了眼界,指明了方向,理顺了思路。
3.2 以课题为契机探索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在课题实施中对玉米机播、机收的机械进行生产操作、效果和安全性能对比,综合各方面性能选择最适合机型并向全县推广介绍;设置20个生产试验小区对机械化生产玉米品种的生长期、植株高度、种植密度、株行距等内容进行对比。根据实验结果改装玉米播种机、玉米收割机以及喷洒施药机械。调整播种密度,针对我县光照不足的问题将玉米播种机进行的将行距扩大为80厘米以降低播种密度,增加光照通透性,将亩种植密度控制在3200株,通过适当稀窝密植达到高产的目的。2019年在专合社先后召开了全县玉米机械化播种和四川省玉米机收现场会,对全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农机岗位人员、玉米种植大户就农机农艺生产技术融合进行了培训,促进了玉米机械化生产装备推广。
3.3 投资基础设施,改善农机作业条件
专合社托管流转土地180.00 hm2,由于流转周期长,为方便大型农机耕、种、防、收作业,专合社出资近300 万元对土地进行了整治。整治内容包括:捣除田间地埂,将小型地块改成面积上百亩的大型地块;进行坡度调整,消除作业隐患;修建横贯基地的农机作业道路,道路宽3 m,长3 km;新建17 kW农机提灌站1 座。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原来耕地零散、高低起伏地貌,改善了农机作业条件,确保了农业生产用水。
3.4 建设“丘陵山区适度规模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开发与示范”基地,开启“高校+公司+基地”模式
企业生产的机械是否先进适用需要在生产实践中检验;机械在生产中的缺陷问题需要生产企业来改进完善。针对丘陵山区小麦/玉米轮作一年两熟种植制度,研究区域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农艺制度、技术模式、机具选型、适度规模、组织形式、经济评价、信息管理等。2019 年,专合社与中国农大和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宏运农机专合社建立公司基地,在专合社流转土地进行田间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跟踪与数据采集,探索提出适合该区域特点的小麦/玉米适度规模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体系,优化构建适宜的机械化生产模式和有效率的装备配置方案。落实的试验示范田要求规矩平整,集中连片,交通便利,有良好的机耕道路,按照要求开展机械化作业试验和示范。专合社提供试验用机械、肥料、农药等,负责试验示范区小麦、玉米田间管理与田间数据采集,包括作物生长期间农艺流程及各环节(耕整地、种植、植保、除草、施肥、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机械化生产经济技术信息,并对筛选出的典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进行集成试验。中国农大对专合社采集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再将农机生产参数反馈给时风农机公司,时风农机公司根据参数修改设计。通过高校+公司+基地密切配合,大量实验,帮助农业机械制造公司针对性的改造机械设计,生产出的农机具适用性、安全性更强。
4 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索成效显著
4.1 农机农艺融合成效显著
筛选出了生育期、植株高度适宜机械化生产品种,摸索出了玉米机械化生产最佳种植模式,包括种植密度、株行距,对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农机农艺融合起到推进作用。
4.2 辐射带动成效显著
课题实施,特别是玉米机播、机收现场会的召开,对三台全县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起到了明显带动作用。截至2019年底,全县新增玉米播种机25台,新增玉米收割机15台,辐射带动全程机械化生产133.33 hm2。
4.3 提升经济效益成效显著
机具调整降低玉米种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有效单产,可增产375 kg/hm2;全程机械化生产在玉米整个生产环节实现节约劳动成本2~3个,可实现节约成本200~300元。
4.4 成绩突出,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
专合社理事长陈谦宏、理事林红梅夫妇投资农业,建设家乡,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特别是2016年以来在农业生产和发展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和表彰。理事长陈谦宏在2018 年4 月三台县首届农民节被三台县委、县政府评为“最美农民”;林红梅理事2019年3月被三台县委、县政府评为三台县梓州英才资助项目“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林红梅理事2020年5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劳模”。
5 宏运农机专合社探索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启示
5.1 全程机械化生产基础设施必须保障
机械化生产必须要有完善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包括:农机作业道路、地块调型、地块坡度以及下田坡道等宜机化内容。要求高准农田建设等土地整理项目在规划和建设中将宜机化作为重要内容。
5.2 农业管理部门或者项目基地要发挥好纽带作用
农业生产者对生产机械的真实需求和农机生产企业如何改进农业机械设备需要一个连接两端的纽带。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项目基地及时、准确反映农机使用者和生产者的真实意愿对于改进设备和生产出先进适用机具至关重要。
5.3 发展农业生产要有正确思路
思路是发展的保证,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务。帮助自己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需要适当的走出去请进来:到发达地方学习开阔眼界,向专家教授请教;请专家教授来考察、调研,帮忙指点方向和办法。
5.4 注重知识水平提升
眼界决定定位,知识决定成败。事业是否成功或者成功高度如何,取决于决策者的知识定位和执行者的执行能力。因此投资者必须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知识能力,提升自身文化内涵,学会用知识规避投资风险。